銘湖石洞

銘湖石洞

銘湖岩稱“銘湖石洞”,是惠來古八景之一,位於惠來縣前詹鎮銘湖村北的山窩。以岩洞奇特,怪石林立的秀景而古今聞名。

岩前有三塊天然巨石壘疊形成石門。門岩石上刻著“銘湖岩”三個紅色大字,是1987年江蘇書法家黃世明所題。其書風剛勁雄偉,凝重遒勁。銘湖岩前水庫碧水湖光,風景如畫。四周怪石林立,山峰蒼翠,疊巒奇景,群山環抱。岩石如龜蛇,似獅象的自然佳境,蘊藏著豐富的花崗石資源。

銘湖岩歷史悠久,有歷代摩崖石刻多處。明代洪武十八年(1385)潮陽縣酉頭都獅石村(今惠來縣周田鎮獅石村)林遜,中進士之前曾在銘湖岩潛心攻讀,有五言絕句:“岩穴神仙宅,山門向頂開。白雲閒不鎖,留與鶴歸來。”刻於門岩石上。林遜後任福建閩縣縣丞,升福清知縣。

銘湖岩山門左側有石刻:“庚子秋九月郡人謝錫勛,邑人吳佐熙、方朝泰同游於此,藉草枕石,經宿而歸”。石上的游志為惠邑清代同治年間拔貢、後任福建永春知縣吳佐熙,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留下墨寶刻石。

從石門下石階步行不遠,有清代末年惠邑名士方朝泰所題“香風洞”三個字。香風洞看上去是一個石洞,其實只不過是由三塊岩石相倚而成的石隙,前寬處能擠容二人,上頭石縫窄僅一線。據說遊人站在石隙間,能聞到一線隙口吹來清香之風。

穿過小道有一座四角形的“收蘭亭”,亭角飛檐凌空,建築工藝精湛,內有石床石香爐等。岩上有由三個天然的洞穴相連相通的五王古廟、玄天上帝廟等,為銘湖石洞增添幽美的景色。廟宇的後殿是一整塊巨石,長約15米,寬約10米。巨岩石似石佛,刻有佛像。廟後怪石嶙峋,樹木蔥鬱,有一個圓形的石臼,稱“出米臼”。出米臼旁草木叢生,種著些瓜菜等。沿著石階走下去,下方有一口“掃葉泉”古井,泉水甘甜清冽。銘湖岩山石形態奇異,形成自然石林景群,讓人們觀賞到奇石滿山的迷人風景。

據銘湖岩住寺僧人向筆者講述:相傳唐代釋大顛涉足於此,因聽不慣海嘯之聲,遂徒往潮陽靈山創寺。銘湖岩廟宇創建於南宋鹹淳元年,後有續修,歷代遊人絡繹不絕。大革命時期,這裡曾是地下中共黨組織的活動場所。1987年1月因發生山火被燒成廢岩,後民眾發動海內外善信募捐修築完成,1989年1月被列為惠來縣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