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植物銅錢細辛的全草。
性味
味苦、辛,性溫。
歸經
入肺、腎經。
功效
發表散寒,溫肺化痰,行氣止痛,祛風除濕。
主治
風寒感冒,肺寒喘咳,風寒濕痹,脘腹疼痛,鼻竇炎,齲齒痛。
相關配伍
洽腹痛,腹脹,銅錢細辛研末,每次1~1.5g,溫開水吞服。(《恩施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6g;或研末,每次0.5~1.5g,開水送服。
採集加工
5~8月挖取全草,洗淨,置通風處陰乾。
藥材性狀
根莖棕黃色,直徑1~2㎜,節間長0.5~1.7㎝,可約至2.5㎝;斷面類正方形,形成層環棕褐色。根纖細。葉片較小,展平後呈心形,長2.5~4㎝,寬3~6㎝,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心形,葉緣有睫毛,上面散生白色柔毛,脈上毛密;葉柄長5~12㎝。氣芳香,味辛辣。
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植株通常矮小,高10~15厘米;根狀莖橫走,粗1~2毫米;根纖維狀。葉2片對生於枝頂,葉片心形,長2.5~4厘米,寬3~6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心形,兩側裂片長7~20毫米,寬10~25毫米,頂端圓形,葉緣在中部常內彎,葉面深綠色,散生柔毛,脈上較密,葉背淺綠色,光滑或脈上有毛;葉柄長5~12厘米;芽苞葉卵形,長約10毫米,寬約7毫米,邊緣密生睫毛。花紫色;花梗長1~1.5厘米,無毛;花被在子房以上合生成短管,直徑約8毫米,裂片寬卵形,被長柔毛,長約10毫米,寬8毫米,先端漸窄,有時成長約1毫米的短尖頭;雄蕊12,稀較少,與花柱近等長,花絲比花葯長約1.5倍,藥隔通常不伸出,稀略伸出;子房下位,近球狀,具6棱,初有柔毛,後逐漸脫落,花柱合生,頂端輻射6裂,柱頭頂生。花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300~2300米林下石縫或溪邊濕地上。
相關論述
《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發表散寒,化痰止咳,祛風,行水開竅。主治風寒感冒,肺寒喘咳,面癱,鼻竇炎,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