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匭

武則天所創,類似於檢舉箱,惟武則天可拆看,其他人無法打開。

來歷

銅匭是武則天當中國惟一的女皇帝時,出現過的新鮮事物,其實就是後來歷朝歷代都斷不了要使用的檢舉箱。
武則天對這個東西感興趣,不奇怪,她知道在中國當個女性皇帝,會有多少人反對?她更知道奪得她夫家天下,那些姓李的皇親國戚,該如何跟她不共戴天?所以在鎮壓異己時,需要有人檢舉,有人揭發,尤其在擴大打擊面時,更需要有人誣告,有人陷害,這個銅匭就成為武則天的專政工具了。
唐代的銅匭,構造要複雜得多。據《資治通鑑》:“其器共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竅,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看來,古人在設計製造這東西時,挺能動心機。
史載,製作者為侍御史之子魚保家,此人大概是個投機分子。因為公元684年(光宅元年),徐敬業舉兵反武則天,就是駱賓王做那篇有名的《討武?檄》的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中,魚保家還曾為徐敬業效力,製作武器。“作刀車及弩,敬業敗,僅得免。”
兩年以後,他又迎合這位女皇帝的“欲大誅殺以威之,盛開告密之門”的心理,設計了這個新產品呈上御覽,不用說,很中意的了,自然賞賜有加。看來,這位待御史之子腦筋相當靈活,轉變速度也夠迅速的。武則天遂下令用銅澆濤,一匭四口,“其東曰‘延恩’,獻賦頒、求仕進者投之;南曰‘招諫’,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災變及軍機秘計者投之。”這種類似郵局信筒分本市、外埠兩口投信,以利分揀的辦法,能夠較快地區分效忠信和舉報信,不能不說是一種創見。對那些一心拍馬溜須想討官做的人,等於特快專遞一樣,簡直太方便了。當時還規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這可是十分優渥的待遇了,為了提倡告密,武則天不惜工本,氣派也不小。五品食的標準是什麼呢?據《唐六典》:“每日細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兩顆,鹽、豉、蔥、姜、葵、韭之屬各有差”,但當時老百姓的生活狀況非常之糟,“是歲,天下大飢,山東、關內尤甚。”所以,“ 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因為“所言或稱旨,則不次除官,無實者不問”,第一,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二,說錯了,也不追究,瞎說八道,還管飯,告密者還有什麼顧忌呢?即使造謠誣陷,殘害無辜,照樣有五品食吃,說不定有五品官做。那么,何樂而不為呢?於是,“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道路以目。或因入朝密遭掩捕,每朝,輒與家人訣曰:‘未知復相見否?’”這種黑暗持續了將近十幾年,直到公元697年(神功元年),“制獄稍衰”,來俊臣等酷吏被殺,才終於告一段落。最具有鬧劇性的,莫過於銅匭的設計者魚保家了。他以為這樣一來,討了武后的歡心,可以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誰知就在他製作的這種銅匭里,有一封告他“為徐敬業作兵器,殺傷官軍甚眾”的告密信,揭露了他隱瞞的這段史實。史書用“遂服誅”三個字,結束了這個兩面派的故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大概叫做“自作自受”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