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銀洞遺址據當地傳說是明朝時期人們採礦的洞穴遺址,清代至民國年間,當地村民曾利用此洞躲兵防匪。
遺址布局
銀洞遺址經考古調查可知:該銀洞坐北朝南洞穴略呈橢圓形,進深約7米,洞口高約1.80米,洞口寬約4米,洞內最窄處1.5米,洞內最寬處3米,洞內最高處2.10米,最低處1.20米左右,整個洞穴開鑿在山岩上,從現場調查判斷,該洞穴為人工開挖,洞內為不規則形,北由洞口至洞底逐漸縮小,洞內可容數十餘人,從洞內採集的礦石塊來看,系銀白色礦石。洞內無發現有文化堆積。
銀洞遺址的發現,充分說明早在古代先民們已探明嵩山有銀礦埋藏,它對研究我國古代的探礦技術和採礦技術提供了重要佐證。同時它對研究當時社會生產,社會經濟狀況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