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礦石放射性顯明度
礦石的顯明度就是礦石中有用元素分布的不均勻程度。礦石中γ射線活度分布的不均勻程度稱之鈾礦石放射性顯明度。
為了確定一個礦區礦石的放射性顯明度,需從入迭粒級中取出一定數量的有代表性的礦塊,逐塊測出其鈾品位,然後依各種品位所占的礦量繪製顯明度曲線,並計算顯明度指標。
放射分選工藝中常用礦塊品位平均偏差M及變化係數V的數值大小來評價放射性顯明度的強弱。顯明度愈強(M及V值愈大),礦石愈好選。
利用放射性顯明度曲線,可以求出理論上的選礦指標(精礦和尾礦產率及品位)根據理論選礦指標及選礦機的效率可推算放射性分選的實際選礦指標。有些國家根據鈾礦石的“可分選性”(sortability)來估算放射性分選的實際選礦指標。鈾礦石“可分選性”的測定方法類似於放射性顯明度的測定方法。
我國南方一些硬岩鈾礦中鈾的分布不均勻、採礦貧化率高,采出的礦石中夾雜大量的廢石。廢石進入水冶流程會消耗大量化學試劑、降低生產效率、增加生產成本。t通過礦石放射性顯明度測定可以拋棄的低品位廢礦。礦石放射性顯明度高,有利於進行放射性選礦;鈾礦石的放射性顯明度可為放射性選礦提供理論依據。
鈾礦石
是指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能從中提取鈾的礦物原料。鈾礦石常有數種礦物組成。其中鈾與含鈾礦物,以及其它能利用的礦物稱為礦石礦物,而伴生無用的礦物稱為脈石礦物。礦石礦物與脈石礦物的劃分只有相對的意義。根據有用組分的多寡,鈾礦石可分為:簡單礦石(只含一種能利用的元素或礦物);綜合礦石(含有多種能利用的元素或礦物)。鈾礦石的特性是制訂水冶工藝流程的依據。
從水冶生產角度來評價,可將鈾礦石分為富礦、貧礦和一般品位礦石三種類型,但此分類沒有明確的界限。有的富鈾礦石品位達百分之幾,但一般儲量不多。從含鈾的金礦、銅礦、磷灰石、褐煤等礦石中綜合回收鈾時,鈾的品位雖低於工業品位但仍有開採、回收利用價值。目前水冶加工的鈾礦石中鈾品位一般在0.050.5%,多數在0.2%以下。隨著對鈾的需求量的增加,富礦資源逐漸耗竭,鈾價格的提高以及加工技術的改進等條件影響,工業鈾礦石的平均品位將不斷下降。
根據不同情況可將鈾礦石分為:
1.按圍岩或脈石的成分分,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的,稱為矽酸鹽型礦石;碳酸鹽礦物含量高的,稱為碳酸鹽型礦石。
2.按浸出難易程度可分為難浸礦石和易浸礦石。鈾在礦石中呈六價狀態的次生鈾礦物一般容易浸出。鈾在礦石中呈四價狀態的原生鈾礦物及含粘土質和有機質較多的礦石一般較難浸。
3.按鈾與其他有用礦物的存在情況可分為單一鈾礦石和複合鈾礦石。單一鈾礦石加工比較容易。
鈾礦石浮選
鈾礦石浮選通常有三個目的:單獨富集鈾礦物、綜合回收其他有用元素和將原礦分組以便水冶分別處理。由於鈾礦物種類繁多,鈾的存在形式複雜,鈾礦物或含鈾礦物嵌布粒度細小,用浮選法單獨富集,一般鈾的富集比低,鈾在尾礦中的損失較大,因此從低品位鈾礦石中浮選富集鈾尚處於試驗研究階段。當礦石中除了鈾以外,還含有其他有用元素時,可採用浮選法富集,以提高有用元素品位,便於下一步回收。
鈾礦石工業類型
鈾礦石工業類型是側重於工業利用的礦石分類。它是在礦石自然類型的基礎上,根據其加工技術性能之差異所作的分類。常見的分類方法有:1根據礦石的工業品級分為富礦石(品位≥0.5%)、普通礦石(品位0.5-0.1%)、貧礦石(品位低於0.1%);按礦石技術加工類型分為酸性礦石和鹼性礦石;按伴生有益組份分為單鈾型、Fe-U型、五元素型(Ni-Co-Bi-Ag-U)、多金屬型(Cu-PbZn-u)、Mo-u型、V-U型、Se-U型、U-Au型、UNb-Ta型、U-Hg型、含鈾煤等;按礦石技術品級(原生礦與次生礦的比例)分為原生礦石(瀝青鈾礦型、晶質鈾礦型、鈦鈾礦型,主要礦物比例>75%)、次生礦石(即氧化礦石,有鈾黑型、鈾雲母型、鈾的含水氧化物型和不定型鈾礦物型等),其中原生鈾礦物比例<25%)、混合礦石(由原生和次生鈾礦物混合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