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菇科

釘菇科

釘菇子實體一般較小,菌蓋寬3-8cm,初期鐘形或近圓錐形,後平展,中部凸起,淺咖啡色,光滑,濕時粘,乾時有光澤。菌肉帶紅色,乾後淡紫紅色,近菌柄基部帶黃色。菌褶延生,稀,青黃色變至紫褐色,不等長。菌柄長6-10(18)cm,粗1.5-2.5cm,圓柱形且向下漸細,稍粘,與菌蓋色相近且基部帶黃色,實心,上部往往有易消失的菌環。

釘菇科釘菇

形態特徵

一般較小,菌蓋寬3-8cm,初期鐘形或近圓錐形,後平展,中部凸起,淺咖啡色,光滑,濕時粘,乾時有光澤。菌肉帶紅色,乾後淡紫紅色,近菌柄基部帶黃色。菌褶延生,稀,青黃色變至紫褐色,不等長。菌柄長6-10(18)cm,粗1.5-2.5cm,圓柱形且向下漸細,稍粘,與菌蓋色相近且基部帶黃色,實心,上部往往有易消失的菌環。

生長環境

夏秋季在松林地上單生或群生,並且形成菌根。

分布

於我國河北、山西、吉林、黑龍江、遼寧、雲南、西藏、廣東、湖南、四川等地區。

食用價值

肉厚,食用味道較好。是華北地區重要的野生食用菌之一。

藥用價值

可治神經性皮炎。該菌是針葉樹木重要的外生菌根菌,在北方與赤松形成菌根,大量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