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脆蒴報春(原亞種)

名稱

金黃脆蒴報春(原亞種)
Primula strumosa Balf. f. et Cooper subsp. strumosa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粗短的根狀莖和肉質長根。葉叢基部鱗片和葉柄包疊成假莖狀;鱗片卵形至卵狀矩圓形,長可達5厘米,背面被黃粉。葉倒披針形至倒卵形,稀為橢圓形,開花期連柄長5-20厘米,寬1-2.5厘米,果期長可達30厘米,先端鈍圓或稍銳尖,基部漸狹窄,邊緣具小圓齒或牙齒,無粉或下面被黃粉,中肋稍寬,側脈纖細,兩面均明顯;葉柄具寬翅,開花期露出基部鱗片的部分甚短,果時鱗片枯萎,葉柄散開,與葉片近等長。初花時花葶高7-18厘米,後漸伸長,果期高可達35厘米,上部被黃粉;傘形花序1輪,6至多花;苞片披針形,長3-10毫米;花梗長1-2厘米,被黃粉;花萼鍾狀,長5-7.5毫米,外面密被黃粉,分裂達中部,裂片卵形至卵狀矩圓形,先端鈍,邊緣互相覆蓋;花冠黃色,冠筒口周圍橙黃色,冠筒長11-13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喉部具環狀附屬物,冠檐直徑1.5-2.5厘米,裂片近圓形,先端具小圓齒或微具凹缺;長花柱花;雄蕊著生於冠筒中部,花柱微高出筒口;短花柱花:雄蕊著生於冠筒上部,花葯微露出筒口,花柱稍高出花萼。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產地生境

產於我國西藏南部(聶拉木、吉隆)。生長於山坡草地和冷杉、杜鵑林下,海拔3600- 4300米。分布於尼泊爾、不丹。模式標本采自不丹。

本種提示

因本種與暗紫脆蒴報春P. calderiana Balf. f. et Cooper 能自由雜交 A. J. Richards(197)將其作為後一種的亞種處理。但根據有經驗的採集家F. Ludlow,G.Sherriff和J. Pl. Hicks的野外觀察和記錄,在不丹Monla, Karchung Pass, Tsampa 南坡,P. Calderiana 的分布不超過430米,在此高度以上全為P. strumosa所替代,而在這一線以下的數英里地帶,可見到不同花色的雜交類型。在自然界中,兩個物種各自保持其純系,而在分布區重疊的中間地帶出現一些雜交後代,已早有記載。特別是在栽培條件下,兩個種可以自由雜交,並不足以證明二者應歸併為同一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