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東南角高峰上,有一座金頂寺。這座創自南宋(1127-1279)古剎,10多年來給經修葺、擴建一新,自1988年被宗教部門批准登記。其建築面積雖不大,但門前山岩林立,名詩、石刻眾多,別具風情。 寺主座勛立”。據說是吳丙建。內懸掛1988年茗山上人所題“萬德莊嚴”木匾。佛龕主奉釋迦牟尼佛及文殊、普賢二菩薩。
走出寶殿大門,往南行去,狹路上一塊塊巨岩擦肩而過,石刻林林總總,有清末台灣愛國詩人丘逢甲、清朝末科狀元夏同和及楊鍾岳等名流游東岩妙詩。令人目不暇接。楊鍾岳,海陽縣(民初改名潮安縣)彩塘仙樂村人,清順治十八年中進士,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年任福建提學、布政參議等,有《搴華堂集》流世。走下低處,見玄天上帝廟、玉皇上帝廟、關公廟各一小座。
繼續往南行,又見重建的大顛祖師殿,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旁建一座小樓。再向東,可達石岩寺。
寺門前右側有一石洞,內用灰砌高約2米,寫著“法嗣二十一世祖聖悟章度大師寶塔”,附近石刻一詩。
寺後東側數百米遠山上,有一巨石頂天立地,高達數十米,似柱,上刻“擎天石”三大字,每一字半米見方,是明萬曆己酉年(1609)潮郡丞楊可成書。
該寺歷代有修建。1989年重修竣工,至1999年又竣工新山門、大顛祖師殿、小樓涼亭等。皆由王宗盛居士主持,共募資100多萬元所建。今總建築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