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鐵主義

金鐵主義

光緒三十三年,楊度在東京創辦《中國新報》月刊,任總編撰,發表《金鐵主義說》,宣傳君主立憲,要求清政府召開國會,並斷言中國不可行民主立憲,只可行君主立憲。

金鐵主義的內容

“所謂金者,黃金也,即金錢,即經濟,欲以此來求得人民的生活富裕。鐵者,即黑鐵,即鐵炮,即軍事,欲以此來求得國家的力量強大。”——唐浩明所著《楊度

世界的國家主義——經濟的軍國主義——金鐵主義(對內——富民對外——強國)具體途徑為:

工商立國——擴張民權——有自由人民——政黨

軍事立國——鞏固國權——有責任政府——國會

也就是說他主張由擁有自由的人民組成政黨,產生國會,監督政府,富民強國。他的結論是“有政黨以開國會,則政治革命之事以成”,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君主、國會、責任內閣三位一體的制度。

金鐵主義中的中華民族

“五族共和”一詞來源於楊度1907年撰寫的《金鐵主義說》。

1907年,繼梁啓超之後,晚清著名立憲派代表楊度也成為“中華民族”一詞的早期使用者。楊度說:“中國自古有一文化較高、人數較多之民族在其國中,自命其國曰中國,自命其民族曰中華。……中華雲者,以華夷別文化之高下也。即此以言,則中華之名詞,不僅非一地域之國名,亦且非一血統之種名,乃為一文化之族名……中國可以退為夷狄,夷狄可以進為中國,專以禮教為標準,而無親疏之別。其後經數千年混雜數千百人種,而稱中華如故。”(《金鐵主義說》)。楊度的高明之處在於超越民族的血統意識,提出中華民族與其說是一個種族融合體,不如看作是一個文化共同體。文化的一體性、凝聚性和不可分割性造就了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

金鐵主義的提出者楊度

楊度楊度

楊度(1874~1931):字皙子,別署晰子、虎公、虎禪師、九九等。湖南湘潭人。1897年考中舉人。1902年赴日留學,進東京法政大學速成班學習。同年冬與湖南留日學生楊篤生、陳天華、黃興等創辦《遊學譯編》,擔任編撰工作。曾為清政府出洋考察憲政五大臣起草考察報告,後出任憲政編查館提調。1907年初在日本創辦鼓吹君主立憲的刊物《中國新報》月刊,擔任主編。該報自一卷七期起遷到上海出版。所撰《金鐵主義說》曾連載於該刊一至六期,主張中國應成為經濟的軍國主義大國,要求清政府召開國會。辛亥革命後,依附袁世凱,任參政院參政。1920年與孫毓筠、胡瑛、李燮和、嚴復、劉師培等組織籌安會,為復辟帝制竭力鼓吹。袁世凱死後被通緝。一度轉向佛學。1922年起開始接近孫中山,擁護“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為民主革命奔走甚力。1925年參加“反帝國主義大同盟”,逐步接受進步思想,與李大釗建立了友誼。1927年曾為李大釗被捕而多方營救,並變賣房產,救濟被害者家屬。晚年移居上海,參加中國互濟會及其他進步團體。1929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白色恐怖下堅持黨的秘密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