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釵溪村

金釵溪村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管陽鎮金釵溪村,位於福鼎市西北部,金釵溪村是管陽鎮的一個古村落,自古以來是交通要道,過去是人們往返柘榮和福州的必經之地,當時這裡客棧、商鋪林立,如今從一些古蹟中我們依稀可見當年的繁華。古祠堂、古廊橋、古民居現都已成為福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村情介紹

金釵溪村圖冊集 金釵溪村圖冊集

管陽鎮金釵溪村 ,位於福鼎市西北部,自古以來是交通要道,過去是人們往返柘榮和福州的必經之地,當時這裡客棧、商鋪林立,如今從一些古蹟中我們依稀可見當年的繁華。古祠堂、古廊橋、古民居現都已成為福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釵溪是管陽鎮的一個古村落,自古以來是閩浙交通之要道,村裡有幾座不錯的古民居,還有頗具特色的廊橋和一些文物古蹟。風景不錯,閒來無事可驅車前往一觀。

金釵溪村 金釵溪村
金釵溪村 金釵溪村
金釵溪村 金釵溪村

金釵溪村並不大,全村1100多人,286戶,轄3個自然村。村中山嶺險峻、峰巒林立,茂林修竹、古樹參天,溪水清澈、泉鳴錚錚。據說有金釵插地、玉嶺裁天、潭隱蛟龍等十六景,環境優雅,氣候宜人,夏日來此遊覽避暑十分舒適。

村落周邊生長著大量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木,四季常青,人居環境優越。

金釵溪村屬“鼎邑沛國郡”,據說,是因村前有條金釵溪而得名,至於金釵溪之名由何而來,卻有兩種傳說。一是,相傳一貴族乘轎經此,金釵失落溪中,故名。二是,因“金釵插地”而得名。傳說無可考證,但溪水真的很乾淨,清澈見底。

經常在神話故事裡看到南天門,據說是天庭的入口。而在金釵溪村,竟然真的讓我遇到了南天門,不同的是,這裡並沒有天兵把守,有的只是歷史的滄桑與古樸。

金釵溪村 金釵溪村

進了南天門步行幾分鐘後,我踏上了通往金朱橋的古驛道。時光流轉,歲月更迭,完整的石頭古道能得以留存實屬不易。

金釵溪村 金釵溪村

再走了一段路,就看到了樹林掩映中的金朱橋。

金朱橋,始建於明,清乾隆(1736—1795)、鹹豐(1851—1861)年間重修。半圓形單孔石構廊屋橋,全長28.24米,寬4.27米,高4.2米。1997年12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橋屋11開間,中間東向供神像,用24根木柱,穿斗式構架。

金朱橋的梁架的木雕工藝在廊橋中算是很精美了。大部分的廊橋都是簡單的、淡淡的稍微雕刻一下就行了,畢竟,廊橋不是民居,風吹雨打中很容易損毀。橋頭立有兩塊石碑,記述了古代這座橋修橋及重修時的捐助者的名單,這也是廊橋的特色之一,鄉間的廊橋幾乎全部都是村裡的鄉紳自發捐助修建的。橋中間建神龕幾乎是所有廊橋的特色,供奉的神有各路不同的神仙。

金釵溪村 金釵溪村

金朱橋頭連著古驛道,金釵溪村因金朱橋的古驛道,以前物流發達,是個富裕的村莊,所以,有好幾座保存較好的古民居。

金釵溪村民大多姓朱,在金釵溪後山駝駱峰上建有朱氏祠堂。色澤艷麗的天花板以及雕工精美的樑柱紀錄著宗祠曾經的輝煌。歷史變遷,殘破了的是實物,留存下來的是文化。祠堂中有“學冠群英”等牌匾,可見古時候的朱姓先人才高八斗,功勳卓絕。

村落周邊生長著大量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木,一年四季常青,人居環境優越,金釵溪是福鼎重要的水源之一,對於福鼎市的公共飲水有著重要作用,水質優良。朱氏宗祠、總廳、金朱橋、南天門、二十八宿星等都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金釵溪後山駝駱峰上有朱氏祠堂,祠堂中有"清隱流芳"牌匾,祠堂右側有"清隱寶殿",祠堂外有座亭子臨崖而立,-"清隱亭"。

行政區劃

寧德福鼎市管陽鎮管轄,處在104國道線上,位於福鼎市西北部,現全村人口1100多人,286戶,轄3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

建制沿革

金釵溪村福建省寧德市管陽鎮管轄,本村自古以來是閩浙交通之要道,處在104國道線上,位於福鼎市西北部,村委會駐金釵溪,一九五二年金溪鄉,一九五八年金溪大隊,一九八七年改為金釵溪村委會。

地理環境

山嶺險峻峰巒林立,茂林修竹古樹參天,溪水清澈泉鳴錚錚,有金釵插地,玉嶺裁天、文筆插天、潭隱蛟龍等十六景觀,文物古蹟,環境幽靜,氣候宜人,是遊覽景點,避暑勝地。

自然資源

村落周邊生長著大量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木,一年四季常青,人居環境優越,金釵溪是福鼎重要的水源之一,對於福鼎市的公共飲水有著重要作用,水質優良。朱氏宗祠、眾廳、金朱橋、南天門、二十八宿星等都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金釵溪後山駝駱峰上有朱氏祠堂,祠堂中有"清隱流芳"牌匾,祠堂右側有"清隱寶殿",祠堂外有座亭子臨崖而立,-"清隱亭"。

人口民族

村內絕大多數是朱氏後裔,漢族居多,外來戶比較少。

歷史文化

喜訊!近日,住建部等7部門聯合發布通知,公布2016年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的中國傳統村落名單750個,福鼎市管陽鎮金釵溪村榜上有名!據悉,本次福建省有23個村落入選,其中,福州1個,寧德3個,三明1個,泉州2個,漳州8個,南平4個,龍巖4個。金釵溪村,不知道大家熟不熟?小鼎還是蠻熟悉的,一起來看看這個美麗的村子。↘

金釵溪村屬"鼎邑沛國郡",據說,是因村前有條金釵溪而得名,至於金釵溪之名由何而來,卻有兩種傳說。一是,相傳一貴族乘轎經此,金釵失落溪中,故名。二是,因“金釵插地”而得名。“金釵插地”為金釵溪村十六景之第一景。

詩云:
水色如窺鏡里裝,清溪沏底耀光芒。
凌波微步真相似,可抵僧儒十二行。

其餘十五景分別是玉嶺載雲、三元觀榜、文筆插天、潭隱蛟龍、白石留雲、古笞陰陽、虹橋接岸、金鐘仆地、駝寺高峰、倒地琵琶、天池印月、馬飲清泉、寒潭釣月、岩擊鐘聲、風拂旌旗。每一景都有贊詩一首。金釵插地名列第一,贊水贊溪,故而溪為金釵溪、村為金釵溪村亦有可能。

沿鵝卵石古官道進村,要先過金釵溪橋又稱金朱橋。據說,橋名是以金釵溪和朱姓村落為依據,取名為金朱橋。橋頭有清乾隆、鹹豐碑刻各一塊,經幢一個,清光緒年間石爐一個,橋東北有清代石構地主宮一座。金朱橋建於明、清重修。該橋為半圓形單孔結構,石頭築成;廊亭為木質結構,亭中設有神像,供人祭拜。橋亭頂部鋪有青灰色瓦片。整橋如一隻龐大蜈蚣。
金釵溪村依山而建,進村就一直拾階而上,走過六十三級台階,進入"南天門",台階轉九轉,稱為九曲。二十八個石礅號稱二十八星宿。村中到處可見殘餘的石砌城牆,有三座清代古民居建築,院落寬敞,外留一條走廊,廊柱、橫樑雕刻精緻。房前視野開闊,屋後綠樹成蔭,顯得安靜舒適,也可以想像當年主人的富足。村中有一條平坦的道路直達駱駝峰下的朱氏祠堂。祠堂前有一堵齊胸高的石牆。該祠古代為學堂,兩旁走廊供學生讀書,後改戲院。古祠東西各有一小門,以前男女分行,男左女右,進場出場男女都依序進出,小門兩側各有一條長長的石梯,就形成“兩豎”。因此,從祠堂出發,可以印證金釵溪村人的一句口訣即:一橫、兩豎、上七星、轉八斗、下南天門。
朱氏祠堂創自第五世癸二公。癸二公以為:"不建廟何以棲陰,不捐資何以建廟,"因此,"鳩眾相議,量力捐需"。祠堂天井周邊條石上刻有“萬曆丁已年”銘文,天井中立著清道光年間石雕天地爐。目前的祠堂是道光二十年庚子歲三月廿三壬子日辰時重建,之後經多次維修。我在祠堂認真翻閱了兩本族譜,據「沛國朱氏族譜」記載:"始祖士川公,諱夢環,字元慶,號士川,登鹹淳甲戌科進士,以金人日逼,同陸秀夫護駕泛海,未幾而宋亡,公發憤感泣誓不仕元,由浙遷隱於鼎之金沙溪,是為吾族之肇基祖,今金溪、果洋、管洋、長洋、王孫及內紀等處皆其派也。"也就是說,朱夢環是南宋鹹淳十年甲戌科進士,南宋末年元兵南侵,朱夢環同禮部侍郎陸秀夫護送幼帝趙昺南下到崖山,繼續抗擊元兵。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最後一個抗元根據地崖山被元兵攻破,由於元兵緊追不捨,陸秀夫不願受俘虜之辱,於是背負南宋末帝趙昺投海自盡。宋朝滅亡後,朱夢環悲憤萬分,發誓不在元代朝廷當官,便由浙江退居山林,隱居在金釵溪。族譜寫明是"遷隱",因此,清隱流芳、清隱寶殿與清隱亭應該是紀念朱夢環的。至於建文帝潛跡於閩東是否到過這個朱氏旺郡,仍然需要尋找線索。
金釵溪朱氏迄今已傳31世,支派繁衍,分布各地的人口達10000多人,在世的有九代同堂。而且名人輩出,著名者有朱騰芬,系同盟會元老,國民黨總統府顧問,國會法典主委。
有人說,金釵溪村的布局是朱熹所為。朱熹曾兩次來閩東,第一次大概是在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春夏之交。第二次到是在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正月。朱熹曾經在福鼎石湖書院講過學。但是,朱熹卒於慶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八十年後宋亡。金釵溪村肇基祖是宋亡後不仕元隱居於此,該村布局應該不是朱熹的功勞。
當然,目前金釵溪村也存在未破解的謎團。在金朱橋東北石構地主宮神龕中的石壁上寫著:"金釵溪境朱頭陀、朱七公、盧八公三位地主",這三位何許人?朱氏祠堂為何供奉白衣土地和靈相公爹?"清隱寶殿",中間供的是"朱仙姑",地位高於"馬祖娘娘"和"通天聖母","朱仙姑"是什麼來歷?一次考察還難以搞清楚。

風景名勝

古驛道、金朱橋、土地廟、南天門、眾廳、朱氏宗祠、清隱亭、古民居、古建築、金釵溪十六景。

附:金釵溪十六景詩詞:

1、金釵插地

水色如窺鏡里裝,清溪沏底耀光芒。

凌波微步真相似,可抵僧儒十二行。

2、玉嶺載雲

嶺上英英雲氣多,高人怡悅意如何。

剪來頻試空空手,摺疊依稀薄似羅。

3、三元觀榜

巍然氣象擅崢嶸,觀榜偏欣有志成。

解會狀頭都入手,山形如此亦蜚聲。

4、文筆插天

文筆凌空無限高,插天氣勢亦雄豪。

如椽濡染宜何處,想向銀河萬頃濤。

5、潭隱蛟龍

深潭潛隱有蛟龍,幾閱春秋與夏冬。

會待風雲初變化,飛騰真可慶奇逢。

6、白石留雲

白石常留一片雲,伴人佳氣自氤氳。

為霖他日應資爾,莫道不堪持贈君。

7、古笞陰陽

石笞天然有異形,陰陽顯判合鐫銘。

何須瓦卜占豐歉,始信先機示兆靈。

8、虹橋接岸

清溪源遠並流長,造就虹橋鎮一方。

更有郵亭堪憩息,共叨庇陰勝甘棠。

9、金鐘仆地

金鐘陶鑄自何年,仆地成形在目前。

儼與大鏞東序列,但無韻自谷中傳。

10、駝寺高峰

腫背名駒俗眼驚,山形相似本天成。

論文最喜如斯勝,聳起層巒勢不平。

11、倒地琵琶

潯陽江上四弦幽,楓葉蘆花瑟瑟秋。

寂寞遺音千載後,祗今須向此間求。

12、天池印月

兔魄晶瑩麗碧穹,良宵玩賞興無窮。

清池倒影相輝映,水面天心一樣同。

13、馬飲清泉

天驥呈才逅不猶,此中形勝與之侔。

渴時奔飲清泉水,誰把錢來向此投。

14、寒潭釣月

霜清月白不勝寒,偶向澄潭把釣竿。

萬事無心都弗戀,垂綸獨坐到更闌。

15、岩擊鐘聲

噌咴不絕似鐘聲鳴,岩際依稀激韻成。

試向山頭傾耳聽,詎同細響但錚錚。

16、風拂旌旗

旌旗日暖動龍蛇,風拂偏教遠勢斜。

詎似此間形勝好,導前擁後信堪侉?

古村探尋

這是一座始於700多年前的古老村落,流傳著許多神秘的傳說,世外桃源般的景色和曾經有過的繁榮讓人嚮往,獨特的民俗蘊含著怎樣的家族文化密碼?現在讓我們走近它。

金釵溪村的歷史要從一位南宋末年的進士說起,宋南鹹淳十年,一位浙江三橋的舉子朱夢環中了進士。這是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蒙元大軍的鐵蹄已經踏進南宋大片疆土,直逼都城臨安,歷經三百多年的宋王朝搖搖欲墜面臨覆滅。朝庭任命朱夢環為中正丞,這是個掌管朝庭租稅錢穀即財政收支的正四品官員,相當於國庫的司庫。這時的朝庭已經是人心惶惶一派慌亂,許多官員不辭而別各自逃命,而任職才一年多的朱夢環卻披肝瀝膽忠君衛國,益王趙顯逃至溫州,朱夢環即刻前往護駕,後又隨益王到福州、廣東等地,崖山一戰陸秀夫背帝投海,宋滅。朱夢環誓不仕元,退隱山林,由浙江三橋移居福鼎金釵溪,成為福鼎沛國郡朱氏家族的始祖。朱氏宗祠懸掛匾額上書“學冠群英”,落款是甲戌科進士朱夢環立,時間是德祐元年乙亥,南宋德祐年號只存在兩年,德祐二年二月宋實際已滅。“學冠群英”是告誡朱家子孫要勤敏好學博學多才,才能超越他人成就一番非凡事業。另一匾額書“清隱流芳”,頌揚他不忘舊主不仕二君,退隱鄉間保持士大夫節操。

福鼎驅車約半小時到達金釵溪村,村中的朱老伯非常熱心帶領我們一行人參觀,他介紹說,朱家先祖在遷居金釵溪時,依照風水學原理進行詳細科學的規劃,依山而築三縱三橫,沿山勢逐台而上。曾到此參觀考察的著名規劃建築專家黃漢民教授對此給予高度評價。憑台階而上左右兩側各有一塊平坦的大石頭,朱老伯介紹說這就是八卦中的一陰一陽。繼續向上走看到一段古老圍牆,上書“南天門”,進門後有二十八個正方形石礅立在地上排成“L”形,這是二十八宿,另一方向有七級台階稱“七星”。據朱氏族譜記載,金釵溪規劃布局中有上七星、轉八斗、過二十八宿、出南天門、下六十三台階、一陰一陽之說。“七星八斗”是希望朱家子孫後代人才輩出才高八斗,象天上的星星一般多。“二十八宿”是指天上二十八個星座,古人用它記載天文曆法,通過此法可預知未來,讓人趨吉避凶趨利避禍。這些布局寄託祖先的美好願望,福地居福人,希望子孫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南天門,眾廳,瑤池,高大雄偉的祠堂,都讓後人產生諸多的聯想。村中有座廟宇祭祀兩位在金釵溪亡故的明朝將軍,明朝將軍怎么會在金釵溪亡故?答案不得而知。

現存金釵溪老房子大多建於清乾隆至鹹豐年間,為二層有窗戶的樓房,稱“明樓”。有的五、六棟聯成一排,外有圍牆及門樓,說明這戶人家有五、六個兄弟,每個兄弟成親後住一棟房。給人印象深刻的是,房屋樑下的雀替雕刻細膩精緻,套用圓雕、浮雕、透雕等多種手法,有吉祥圖案、梅花鹿、福祿壽、送子麒麟、漁樵耕讀、琴棋書畫等內容,喻意美好吉祥如意,承載著先人的祝福和夢想。

朱家宗祠位於金釵溪村後山駱駝峰下,是福鼎為數不多的明代祠堂建築,周邊峰巒清秀樹木蔥鬱,是一處風水寶地。規模宏大的祠堂氣魄不凡,祠中有條石,上刻萬曆丁已年銘文,廳堂上懸掛宋、明、清不同朝代的匾額,彰顯朱氏家族濃厚崇文厚德重教的氛圍。祠堂大門對聯 “忠孝持家遠,讀書處世長”,傳承宏揚中華民族忠孝傳家耕讀為本的思想理念。朱氏祠堂實行春秋二祭,吸引各地朱氏子孫前來祭祀先祖。

公元1890年,朱氏族人為傳承朱子理學文化培養朱家子孫,在“眾廳”設立家塾,聘請清貢生、西崑名士孔廣敷先生前來任教。當時學生中就有七人考中秀才,其中以朱騰芳最為優秀,朱騰芳十八歲時府試中秀才,廢科舉後考入福建全閩師範學校,後又留學日本,參加孫中山組織的同盟會,回國後當選為國會議員,政務院參議,總統府顧問,福建民軍招撫使等,為革命不懈奮鬥幾十年,晚年回鼎參與開發嵛山島。朱家宗祠用族產義田對學子實施支助和獎勵,包括私塾教師的束修,如考中秀才獎三十大洋,拔貢或舉人獎一百大洋,進士獎二百大洋。“眾廳”建築保存較好,為二進大房子,前有戲台,後為大廳,中間天井。雖然已不聞當年琅琅讀書聲,卻依然能體悟到朱家對培養人才的重視。

村中曾流傳一個奇特的風俗,八月十五中秋節晚上村中年青人要到山上割草,稱割八月草。據說過去村中有一位年青人,遊手好閒不思上進,白天太陽高掛還躺在床上睡懶覺,晚上東一家西一戶串門喝小酒打牌,當地人稱之為“浪蕩子”。中秋節晚上他照常去玩耍閒逛,到了很晚不回家,父母生氣把家中大門鎖上不讓他回家睡覺,他回家時進不了門只好靠在大門外傍睡覺。中秋晚上到了下半夜天氣涼,他受不了寒冷,找了一把割草刀,去山上割一大捆草背回家,蓋在身上禦寒。經歷了這件事情後,這位年青人終於恍然醒悟過來,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愧對父母妻兒,在村中也被人瞧不起,不配做朱家的子孫。決定痛改前非重新振作起來,做為一名孝順父母關愛妻兒,勤勞耕作吃苦耐勞之人。打這以後村中老人會用這件事來教育年青人,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特別的風俗。

金釵溪是福鼎古官道上一個重要棧點,屬閩浙陸路通道。浙江福鼎往福州、福安、柘榮等地都要途經金釵溪,一米多寬、由山石鵝卵石鋪成的山路沿金釵溪而過。遙想當年古道上常年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有生意人、讀書人、辦事的官吏、探親訪友的百姓。福鼎到金釵溪步行約三個小時路程,到金釵溪剛好是吃午飯時間,小店裡熱氣騰騰的米飯,配上幾碟鄉村小菜,讓趕路的行人倍感溫暖,而趕山羊去福州賣的客人要在金釵溪住店過夜。當年金釵溪開十幾家的飯店客棧供行人住宿吃飯,還有南貨店、餅店、麵店、豬肉鋪等,生意興隆。而今的古道有的覆蓋上水泥,有的荒草萋萋,剩下少數幾段仍露出光滑的鵝卵石路面,述說著歷史的淪桑。

最早在明代,朱家族人就在金釵溪上建木橋,以方便行人往來,但不久就被洪水沖毀。清乾隆二十年,朱氏族人投工投物修建石拱橋,稱“金朱橋”。清鹹豐五年,族人又發起在石拱橋面上修建廊亭,長十三間的涼亭使石拱橋變成壯觀的石拱廊橋,還在廊亭左右兩側安裝了長長的木板凳供人休息。過去金朱橋上有護橋者居住,還開小店出售草鞋、斗笠、糕餅、酒等,並常年為往來者提供免費茶水,從而也成為金釵溪一景,是村中老人納涼聊天,小孩玩耍的好去處。現在金朱橋已很少有人行走,穿過那長長的廊宇,恍惚有穿越百年時空隧道的感覺,曾經的熱鬧已煙消雲散,周邊長滿野草,當年建石拱橋修廊宇雕刻的石碑依然立在橋頭,冷落寂靜。

金釵溪景色秀美,森林茂密古樹蒼勁竹林青翠。房屋簇擁在大山之間,金溪流淌朱橋飛架炊煙裊裊人傑地靈。古人有詩讚金溪:“八面丹青山色麗,三春弦管鳥聲閒。小橋流水堪人玩,廣土膏腴任牧翻。不亞桃源佳景地,龐公斯得效貽安。”清朝浙江平陽名儒朱景新遊覽後為金釵溪取十六景:金釵插地、玉嶺載雲、三元觀榜、潭隱蛟龍、金鐘撲地等。據說雪花紛飛白雪皚皚時的金釵溪是最美的,期許在一個下雪天到金釵溪去看雪景,你也去嗎?-------金溪後人朱氏良友推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