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運貴

金運貴

金運貴,著名揚劇表演藝術家,揚劇“金派”(金調)創史人,本名劉秀卿,又名王繼芬,曾用藝名新善貞。生於1907年,卒於1970年,祖籍湖北黃陂,出生在上海,幼年學藝,初學京劇後改學揚劇,先工醜後專工生,1925年在上海正式登台演出,成為揚劇第一代女演員。

基本信息

人物信息

個人經歷

她的表演樸實大方,擅於刻畫落魄窮生,如方卿、梁山伯等,更以吐字清晰、唱功紮實見長,尤擅於運用“堆字”技巧,數十句唱詞,字字入扣、層層相疊,快而不亂、多而不糊,成為“金派”藝術特色之一。“金派”唱腔具有強烈個性色彩,被譽為了揚劇“金調”。“金調”唱腔體系的創立對揚劇唱腔的發展影響久遠,而金運貴對揚劇所做出的藝術成就更是無可估量。揚劇的唱腔高亢激昂,而她低回委婉的嗓音難以適應。在長期的舞台實踐中,她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對揚劇一百餘種常用曲調中的“梳妝檯”、 “數板”、“補缸”、 “道情”、“鮮花”等幾十種曲調進行改革,僅“梳妝檯”就創造變化出多種唱法,其弟子筱榮貴後又創造出女腔“金調梳妝檯”,使“金調”唱腔更深入到揚劇各行當之中。

她長年於上海、南京、揚州、鎮江等地區演出,1952年參加鎮江金星揚劇團,後轉為鎮江市揚劇團,常演劇目有:《珍珠塔》、《二度梅》、《梁山伯與祝英台》、《後母恨》、《庚娘傳》、《孟麗君》等。1962年其演唱經驗輯成了《金運貴流派唱腔整理》一書。

揚劇界公認的流派有“金(運貴)派 ”.“高(秀英)派”.“華(素琴)”派。其中“金派”是唯一經文化部備案的揚劇流派!揚劇屆曾經有“十生九金”的說法,也就是說十個小生九個學唱“金派”。可見“金派”在揚劇界的地位了!

儘管她的一生坎坷多舛,依然保持豁達性格,長期以男子裝束打扮,淡泊名利,仗義疏財,1970年遭迫害,含冤而死。

傳人

其傳人有:筱金運貴.筱榮貴.姚恭林等。

唱腔特點

音域不寬

有些人評價唱功,誤以為唱得越響越好,高音是越高越好,音域是越寬越好。金派唱腔不是以高、響、寬著稱,恰恰相反,金派唱腔是既不高也不響,更不寬。她通常的唱腔音域僅為八-九度,比如金派代表性唱腔“梳妝檯”,原傳統曲調音域是十三度,而 “金派梳妝檯”僅為八度。演唱其他曲牌如“補缸”等,有的甚至只有四-五度。相比之下音域比較寬的是“鮮花調” ,“鮮花調”是清曲藝人鍾佩賢所創,著名清曲演唱家王萬清學唱時音域為十二度,鍾佩賢的傳人陳淦卿演唱達到十三度,而金運貴演唱則只有十度。高音也就唱到小字組的D, 這個音域跨度和音高高度是人們發聲最自然的音區。加之她善於用氣,發音結實飽滿,剛柔相兼,聽她演唱就感到特別輕鬆,親切而自然,沒有緊張的嗓音牽扯和聲嘶力竭的感覺。比如《珍珠塔.方卿羞姑》的[道情]“小道童上前來搭一躬”,那就是一種平鋪直敘、娓娓道來、講故事的風格,表現出劇中人淳樸厚道的人物性格,聽了這段唱腔心裡有一種踏實、恬靜的感覺。

休止和頓逗

歸納為五個特別多,一是休止特別多,二是後半拍開口特別多,三是斷音特別多,四是同音反覆特別多,五是裝飾音特別多。這幾個特別多,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樂曲支離破碎,結結巴巴磕磕絆絆。而金運貴的唱腔不管音樂上是一個個音符斷斷續續,唱詞上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外蹦,唱腔始終處於跳動顛簸狀態,旋律時斷時連,你仍然感到演唱是一氣呵成,是聲斷氣不斷、腔斷情不斷,非常輕巧玲瓏、瀟灑自如、顯得氣質非凡。

善用堆字

堆字藝術在不少劇種中都有,也稱為“穿字”,就是在規定的板式中,突破原來唱詞字數的限制,唱出更多的詞。金運貴繼承了前人的藝術手法後又有所發展,並且創新了多種堆字唱法,使堆字唱法不局限於“梳妝檯”曲牌,在“數板”“滾板”“補缸”“哭小郎”“探親”“鮮花”等曲調中都有運用。傳統的[梳妝檯]唱腔為三眼板四句頭結構,猶如文學中的起承轉合,前三句各四拍,結尾句為五拍,共十七拍,填寫七字或十字的唱詞,四句頭共唱出28個字或者40個字。揚劇的這種結構在三、四十年代已成為一種固定模式,所有唱揚劇的都遵循這個規律。在這樣的背景下,金運貴立志改革創新,可想而知開始要頂著多大的壓力。至五十年代發展到高峰的[金派梳妝檯]可一句唱出三十多字,且咬字噴口好,力度強,字字清楚,有一瀉千里的磅礴之勢,聽來酣暢淋漓十分過癮。比如《二度梅.只見他全家人》,也是金運貴的經典唱腔之一,在第二句和第八句中均堆唱了32字,四句頭竟堆唱了近90個字,既多且巧,鬆緊得當,聽起來沒有一點多餘累贅感覺。

旋律線呈小波浪

金派唱腔很難得有大起大落的跌宕式的起伏,一般在四、五個音符中來迴轉,甚至在三個音符中轉,更有了不起的是常用同音反覆。從事作曲工作的人都深知越是音符用得少,旋律線起伏小,要將曲子表現出生動的效果,難度就越大,因為這樣曲調平而不容易有激情。而金派唱腔就敢於冒這個風險,只在幾個音中轉,轉的遊刃有餘,沒有一點點平的感覺,把劇中人物的感情演繹得非常得體而又充分到位,這種少見的藝術處理手法讓觀眾接受並喜愛,享有“活方卿”“揚劇梅蘭芳”等美譽。

用裝飾音改變韻味

裝飾音的運用,與她咬字的功夫分不開,加了裝飾音,字的韻就出來了。金運貴青少年時期學過京劇、唱過寧波灘簧,從藝過程中求學勁頭很強,虛心向各劇種學習,戲劇基本功比較紮實,所以她對唱詞的韻腳掌握很好,偶爾帶一點點湖廣音,也就是說,金派唱腔是以揚州語音為基礎,但有時兼用了京調和湖廣音的調值,這個調值就是利用裝飾音來得以實現的,使唱腔聽來又是一番味道,很是新鮮入耳。

不濫用曲牌

而同一個曲牌用在不同的劇目中來表現不同的角色時,唱腔又不雷同。首先在選用曲牌上,揚劇有包括清曲、花鼓戲、小調,香火戲達百餘支曲牌,金派唱腔只選取了其中的一二十支曲牌加以改革創新。正因為選取的曲牌較集中,產生了耳熟能詳的效果,給觀眾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其次是同樣的曲牌有不同的表現方法。比如[梳妝檯],這是揚劇用得最多的大鍋菜曲牌,一般敘事、抒情都可使用,按曲式結構往裡填詞。金運貴在唱[梳妝檯]時決不生搬硬套,而是講究曲隨意來、腔隨情走,用在塑造不同的角色時,表現不同的感情時,唱腔是截然不同的。有時表現在速度上,有快慢之分。比如《梁祝》中的“十八相送”一折和“山伯臨終”一折,同樣是[梳妝檯],前曲聽來是歡快流暢,後曲則是氣息奄奄。有時表現在節奏上,休止和頓逗有多少之分。有時表現在演唱音量上,有強弱之分。還有時表現在裝飾音和同音反覆的運用上,有用與不用之分。

綜上所述,金運貴通過精選曲牌、縮小音域、增加堆字、巧用休止、少用大跳、聲情並茂等一系列藝術手法,最終創作出行腔裝飾細緻、堆字接踵而來,善用休止頓逗、咬字噴口有力、旋律時斷時連、用情緊隨戲走、唱腔韻味濃郁、明顯與眾不同的揚劇唱腔,受到專家和廣大觀眾的高度讚譽,被公認為揚劇一代宗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