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晏宗新 著出 版 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ISBN:9787312021497出版時間:2007-08-
01版 次:1頁 數:226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金融與投資 > 金融理論內容簡介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金融業不僅面臨加入WTO後經濟全球化的激烈競爭,而且面臨西方國家金融管制放鬆、金融混業經營新趨勢的影響。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還有工業化和市場化的兩大任務,具有發展經濟和經濟轉軌的兩大內在特徵。因此,這一階段金融改革開放,既要遵循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業管制原則與競爭活力的一般規律,又要滿足金融體制轉變、金融增長方式轉變的特殊要求。
一方面,已開發國家金融業管制的理論與實踐為我們提供了洞察力;另一方面,根據開發中國家的經驗,欠發達性和金融主體的脆弱性必須以管制為基礎,而如何體現管制基礎上的適度競爭,充分獲得經濟效率是改革發展的關鍵。基於上述理由,《金融業管制與競爭理論研究:兼論中國金融業的管制問題》利用經濟政策原理和產業經濟學對金融管制的一般理論展開研究,試圖建立理解金融業管制與競爭的理論框架,並就中國金融業的管制問題進行了分析。
首先,《金融業管制與競爭理論研究:兼論中國金融業的管制問題》構建了金融業管制與競爭關係的一般模型。根據政府對金融業的干預程度,存在四種不同的控制策略:市場約束、法院訴訟、管制實施、國家所有。選擇何種方式取決於金融制度可能性邊界(IPF)的形狀,即依賴於各國金融部門的特定狀況。金融業管制與競爭的關係分為三種類型:一是金融業與整個經濟金融環境相聯繫層面上的管制與競爭關係,即巨觀管制型;二是金融產業層面上的管制與競爭關係,即產業(中觀)管制型;三是單個金融機構層面上的管制與競爭關係,稱之為微觀管制型。這三種層面相互聯繫,共同構成一國金融業管制與競爭的狀況,並決定了一國的金融管制效率。
其次,巨觀層面的管制與競爭集中於金融業放鬆管制與經濟協調發展關係上。對於中國來說,為實現金融有效地配置資源功能,有兩個問題是迴避不了的:首先,何種金融體系更適合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其次,國有商業銀行與金融安全、整體經濟效率的關係。對於前者,《金融業管制與競爭理論研究:兼論中國金融業的管制問題》根據金融市場上存在的市場主導與銀行主導的兩大金融體系,通過這兩種體系功能上的差異、金融業管制與現代公司治理相關關係、金融體系對市場運作的促進作用三個方面的比較來闡述其中管制與競爭的內在邏輯。然後結合中國實踐,指出中國當前銀行業改革和提高銀行效率更為重要。對於提高銀行效率,《金融業管制與競爭理論研究:兼論中國金融業的管制問題》中通過建立國有企業與管制兩種主要解決方式的一般模型,比較了其收益與成本,結合中國經濟的轉軌特徵,認為從金融管制的解決方式看,改革初期實行國有銀行仍是較優的選擇,但長期看其改革方向應引入私人經濟並管制。
再次,產業(中觀)層面的管制與競爭強調了金融業產業組織的合理性。通過引入管制變數,從政策套用的角度對中國銀行業的管制與競爭關係進行研究。結論包括兩方面:一是肯定寡頭壟斷是銀行業有效的市場結構,並指出這種結構應是以市場機製作用為前提。
指出既要收縮國有銀行的規模邊界,又要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和適度開放外資銀行;二是有效市場結構形成要與逐步放開利率管制和匯率管制相結合。這兩個方面是一個綜合協調的發展過程,並不是互相獨立的。進一步地,從管制的進入壁壘和價格效應分析了民營銀行、外資銀行的進入問題。
最後,微觀層面的管制與競爭突出了單個金融機構的監管與金融安全的有效均衡。指出要建立在傳統金融體系假設基礎上的中國金融業監管體制。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金融監管改革包括合理化與高度化兩個層面。合理化的前提是提高金融業管理水平,合理化的方向是激勵相容。高度化是要順應混業經營趨勢,加強監管的國際合作。之後還探討了對中國金融監管者的監管。作為嘗試,《金融業管制與競爭理論研究:兼論中國金融業的管制問題》後面以安徽省為例,探討了金融監管效率與區域金融穩定性,並提出相應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