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別特徵
背棕色或棕黑色,具三條黑色縱線紋。腹甲前後兩葉可動,能向上關閉背甲。頭、尾、四肢均可縮入甲內。
形態特徵
形態描述依據海南、廣東共7號標本描述:體中等,全長94~157mm。頭大小適中,頭背皮膚光滑,後部皮膚有細裂紋,吻略突出於上顎,上顎微鉤曲。眼大,鼓膜清晰。背甲較低平,卵圓形,前緣微凹或平,後緣圓。背具3棱,脊棱明顯;幼體後緣略呈鋸齒狀,側棱弱。頸盾長而窄,長方形或長條形。椎盾5枚,五邊形或六邊形,寬均大於長。肋盾4對,一般亦寬大於長。緣盾12對,均呈長方形,每枚盾片均有中心疣輪及同心紋。腹甲與背甲大致等長,呈長卵形,前緣圓,後緣凹入;腹部各盾縫的長短因標本而異,一般以股盾縫或胸盾縫最長,肱盾縫最短。腋盾、胯盾小或缺失。甲橋不明顯。
背、腹甲以韌帶相連,腹甲之前後兩葉亦以韌帶相連,能向上關閉背甲。
四肢扁平,前肢有覆瓦狀大鱗。指5、趾4,均具爪,爪細長而彎曲。指、趾間全蹼,尾長而尖細。
頭背黃色或黃橄欖色。喙緣及鼓膜黃色,並連成一線,向後延伸。有的標本眼後有小黃點。頭側栗色或黃橄欖色,中間色較淺,上下緣色深。瞳孔黑色,虹膜黑中帶金黃色。頦及咽黃色。背甲淡棕色或棕色。中心疣輪棕黑色,並有棕黑色放射紋。3條背棱棕黑色。背甲緣盾腹面淡黃色,有棕黑色中心斑。腹甲黑褐色,邊緣黃色。雌龜頸、四肢、尾等身體柔軟部分的背面為淡棕橄欖色或淡棕黑色,腹面桔紅色。雄龜頸、四肢及尾等柔軟部分均呈鮮桔紅色。尾背側各有1條棕黑紋。前肢前緣的成排大鱗紅色。
骨骼描述依85Ⅸ001號標本:頭長37mm,寬21mm,(均以顎關節為基點)。骨質鼻孔共同開口於吻端。前額骨1對,大;額骨1對,較小,兩額骨相接處向前尖出,楔入前額骨;上枕骨棘向後伸出,超過枕髁。眼眶大,眼徑為11.3mm×9.4mm,眶間距10.4mm,眶周為上顎骨,前額骨、額骨、眶後骨及方軛骨所圍。方軛骨與眶後骨、軛骨相接,顴弓完整。鱗骨末端尖出。上下顎咀嚼面極窄。骨質內鼻孔大,與眼眶前緣位於同一平面。翼骨寬,在基蝶骨前方廣泛接觸。六邊形的頸板短邊在後緣。椎板8枚,第一至第五枚為六邊形,其後部的兩側邊為最短。第六枚及第八枚為四邊形,第七枚為八邊形。肋板8對,均被椎板所隔。臀板1枚,長方形,臀上板1枚,大,扇形。椎板中央棱起,肋板在側棱相應處亦棱起。腹板9枚。舌腹板與下腹板相連的骨縫間具結締組織。肱胸盾縫橫切內板最寬處。背腹甲以韌帶相連。
生物學特性
營水陸兩棲生活,常生活于山谷溪流中。適宜生長溫度為24~32℃,在此溫度範圍內其活動頻繁,攝食量大,生長速度快,常有“曬殼”現象。當溫度高於36℃或低於16℃時,其活動量和攝食量明顯減少。在高溫季節,其活動時間主要集中在夜間及清晨,白天多隱於洞穴或隱蔽度較高處,高溫或受驚時潛入水底;氣溫低時,活動時間主要集中在中午;氣溫為13~15℃時,漸轉入冬眠。野外的三線閉殼龜主要以小魚、小蝦、蚯蚓、水生昆蟲等動物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性果實,屬雜食性動物;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動物性飼料為主,植物性飼料為輔,喜食新鮮魚肉、蝦肉、蟹肉、牛肉、牛肝、螺肉、瘦豬肉、蚯蚓、麵包蟲等,也喜食香蕉等水果。雌性三線閉殼龜通常7年左右達到性成熟,雄性個體為4~5年;每年4~5月和9~10月,氣溫為20~28℃,水溫為16~25℃,為其發情交配季節。養殖中發現,上年交配的雌龜,翌年在與雄龜隔絕的環境中飼養,所產卵的受精率仍高達80%。5~9月為產卵季節,雌龜多在傍晚上岸尋找適宜產卵場所,常在近水邊的樹根旁、土質鬆軟處挖窩產卵,窩深7~10cm,直徑5~6cm,呈瓶狀。產卵後,將沙土覆蓋其上。通常每年產卵1次,每窩2~8枚。卵白色,殼堅厚,呈長橢圓形,大小為(40~45)mmx(25~32)mm,重13~359。
種群現狀
瀕危等級1 CITES:附錄Ⅱ;紅色名錄:極危;中國保護級別:國家Ⅱ級。
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我國分布於香港、廣東、海南、廣西、福建。 國外分布於越南、寮國。
藥用價值
【采 制】:腹甲、全龜炭均可入藥, 未經批准禁止捕捉野動物。
1.腹甲:夏季捕捉,捕後無痛處死,剝去甲殼,除去殘肉,曬乾。
2.全龜炭:無痛處死後,整隻用泥封固,放爐中,四周用炭火均勻煅煨,勿開裂或泄氣.煅至青煙清淡,取出冷卻,敲去泥,將焦黑色的龜炭研粉,過篩備用。
【功能主治】
1.腹甲:具有滋陰潛陽、退虛熱之功效。主治陰虛發熱、陽亢頭痛、久咳咽乾、崩漏帶下、遺精、腰膝酸軟。
2.全龜炭:具有活血、消腫、解毒之功效。主治咽喉腫痛、瘰癧、膿腫、風濕痹痛、慢性骨髓炎、骨關節結核、肥大性脊椎炎
【用法用量】
內服,腹甲,15~40g;全龜炭,6~10g。
人工養殖
龜池的建造
目前較常採用“水陸兩棲式”龜池,即龜池低處為水池,水深約50 cm即可,高處遮光為龜窩或產卵場,中間為龜活動、攝食的場所,水池與中間地帶靠30°斜坡相連,便於龜的活動。龜池四周必須有50 cm以上高度的圍牆包圍,靠近龜池的圍牆一側必須平滑,防止龜起疊逃跑。
稚龜的飼養
剛出殼至越冬期的龜苗稱為稚龜。培育稚龜,宜用小容器(如塑膠盆等),放養密度為每m 50隻。飼料以肉類為主,如小魚、蝦、瘦肉碎、豬肝泥等。選擇稚龜飼料,以易消化、蛋白質含量高為原則,以滿足稚龜階段營養的要求。每天投餵飼料量約占龜體重的3%~ 5%,分早上、中午、傍晚3次投餵。越冬前,稚龜應投餵高蛋白的動物性餌料以及適量的複合維生素,以增加龜體內脂肪的積累,利於越冬。稚龜越冬時,可適當採取控溫養殖的方式,但溫度不宜控制太高,保持在25~ 28℃即可。
幼、成龜的飼養
越冬後的幼龜及成龜可在龜池中養殖,龜池水深50 cm左右,水中放置水浮蓮,有利於淨化水質,也可供龜隱蔽和夏季降溫。幼龜放養密度約為每m 40隻,以後隨龜體重的增加而逐漸降低放養密度。飼料以動物性鉺料為主,輔以部分植物性餌料,建議動物性飼料與植物性飼料的比例為7∶3。
養殖管理要點
管理的重點是做好投餌、保護水質及病害防治工作。
1、做好投餌工作
投餌堅持“定時投喂,定位投喂,保護餌料新鮮不變質,同一生長季節投餵的餌料量基本固定”原則。這樣可形成龜攝食的條件反射,並保證殘餘餌料能及時收集。遇到天氣突變等情況時,必須適當增減投餌量。投餌足量與否,可以投餌後1小時內被龜攝食完畢或稍有剩餘為適量。
2、保持良好水質
三線閉殼龜喜歡清淨水,水質除必須符合“漁業水域水質標準”外,必須定期更換新水,最好能保持常流水。三線閉殼龜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較好的水質能促進龜的生長、發育及繁殖,是養殖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採用地下水或溫泉養龜,不宜直接排水入龜池,因為地下水的溫度過低,溫泉水溫度過高,必須調節好水溫才能使用。以城市自來水養龜的,最好將自來水曝曬1天后才使用。
3、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三線閉殼龜較少患病,平時管理得當,各項預防措施做好時,能有效保證龜的健康生長。平時要做到“三勤、一固定”,即勤觀察、勤動手、勤改進,固定消毒及投餵中草藥保健劑。勤觀察,如觀察龜的攝食、排便及活動等情況,發現異常必須及時處理;勤動手,指多參與調節水質、保證龜池環境衛生等工作,攝食完畢,必須及時取出食具並進行消毒。夏天蚊、蟲較多,要儘量避免害蟲對龜健康的威脅;勤改進,凡發現不足之處,必須以科學、實用並且利於龜的生長為原則予以改進,儘量滿足三線閉殼龜的生態要求。氣溫超過28℃時,必須每周消毒1次,冬、春季節可酌情減少消毒次數。在龜飼料中定期添加部分必需維生素及保肝類中草藥製劑,確保龜生長、發育營養齊全,可有效減少“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