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中國
金弘壹(김홍일 ,1898-1980),籍貫金海,乳名弘日,號逸曙,別名崔世平,中文名字王雄、王逸曙、王復高,1898年9月生於平安北道龍川郡楊下面五松里,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後,17歲的金弘壹遠赴中國,在奉天一所二等學校讀書。因不忍受民族差別和歧視,唯讀一個學期中途回國,入定州五山學校繼續學業。1918年春天,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經介紹到黃海道信川郡儆新學校任教。他受五山校友會事件的牽連被捕,被嚴刑拷打之後獲釋,9月亡命到上海。
抗日軍官
跟當時不少朝鮮愛國青年一樣,決心通過學習軍事來救國。通過呂運亨、黃介民的介紹,認識了貴州省督軍劉顯世之子劉剛吾,經劉剛吾介紹於1918年12月進入貴州陸軍講武學校。1919年12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在貴州劉顯世所部任職。一年後返回上海,根據韓國臨時政府軍務總長盧伯麟的指示,於1921年3月赴滿洲。先在韓國獨立軍預備團(相當於教導團)教學,並施以系統軍訓。遵照盧伯麟的指示,率領預備團遠赴俄羅斯,構想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組建一支軍隊,由於自由市慘變(指俄國軍隊與洪範圖獨立軍的鬥爭),他的計畫受到嚴重挫折。
1921年,金弘壹率部加入俄國遠東的韓國義勇軍,擔任司令部所屬第二中隊中隊長。此後,受司令官李瑢(李儁烈士的長子)之託,組建了韓國義勇軍武官學校,培養了很多軍事幹部。這些學員在1930年代組織滿洲獨立軍時,都成為了軍事骨幹。由於當時正處以俄羅斯革命階段,紅軍與白軍之間經常發生戰鬥,金弘壹所在的韓國義勇軍司令部,不得不重新回到滿洲。
1926年金弘壹參加了中國國民革命軍,任東路軍少校參謀,參加北伐戰爭。歷任大隊長、聯隊長、吳淞要塞司令部參謀長、上海兵工廠軍機處主任、19路軍後方情報局長等職, 1931年金弘壹加入韓國軍人會。1932年2月擔任韓國獨立黨財政部長,該黨為在代表民族主義路線的獨立運動政黨。而且,他為培養直屬於臨時政府的武裝隊後,和中國軍隊協定建立軍官學校特別班等,在幕後為抗日獨立運動展開許多活動。在此期間,他為了支援朝鮮獨立黨人李奉昌、尹奉吉等人對日酋的暗殺活動,隱密地製造炸彈。
19路軍瓦解後,在中央軍官學校江陵分校任教,為韓國獨立軍培養了100餘名學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重回軍隊,任102師(師長柏輝章)參謀長,參加了淞滬會戰的江陰要塞戰鬥。1938年參加了萬家嶺戰鬥。1941年任19集團軍(司令羅卓英)作戰主任,參與組織上高戰役,後畢業於中國陸軍大學特別班。1944年任青年軍司令部代理參謀長。1945年5月金弘壹被中國國民政府授以中將軍銜。同年6月,應臨時政府邀請,就任軍務部次長兼韓國光復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職務。策劃和王耀武第4方面軍一起攻打武漢的計畫,因日軍投降而終止。
1946年任東北保全司令部高參兼朝鮮籍人事服務處處長,致力於保護居住在滿洲一帶的韓人的生命和財產,並使他們安全回國。
韓國高官
1948年6月回國後,歷任陸軍士官學校校長、國防部護國軍局局長、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26日上午,蔡秉德參謀總長,申性模國防部長官召集軍事緊急諮詢會議,無視金弘一提出的集中兵力在議政府方面的建議,做出了堅守漢城的決定,結果形成想守住全部,結果因前線兵力不足任何一處都沒守住,戰線全面崩潰的局面。在漢城失守的情況下,在始興地區組織第1軍團司令部,將被打散的韓國首都師、第三師和第8師重新收攏起來,組成漢江防線,為美軍增援贏得一個星期的時間,後帶領部隊撤守洛東江防線,後來和手下那幫日本訓練的軍官處的很不好,同年9月任陸軍綜合大學校長,1951年10月退伍。其後,他歷任駐中(台)大使、對北外交團長及外交部長(1961年5月)。1962年韓國政府為表彰他為獨立運動所作的業績,授予建國勳章國民章。1965年,他極力反對韓日協定,便投身於政界,當選為第七代國會議員,並歷任親民黨黨首及光復會會長。著作有《國防概論》、《軍隊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