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村[安溪縣金谷鎮金山村]

金山村隸屬安溪縣金谷鎮行政村,為金谷鎮鎮區範圍內之一,位於安溪北部,距安溪縣城18公里,離鎮政府1公里。東與華芸村接壤,西至石龜山,南鄰金谷村,北與河山村交界。金溪公路貫穿村境,本鎮東溪流經村境注入晉江上游西溪(清溪)。

金山村區域面積1.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750戶,近3000人,劃分為20個村民小組,分布於謝厝、鄭厝、蔡厝、大埔郭厝、郭厝垵、虎丘等6自然角落,主要聚居有謝、鄭、蔡、郭、曾、蘇、葉等姓村民。

民居與物質遺產:“官圳”——一條歷史悠久的古水利工程,始鑿於明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於本鎮尚芸村老鷹啄吊蛇峽谷處攔溪築壩,鑿渠引水,經尚芸村、華芸村、金山村至金谷村,全渠長約5公里,寬1.2米,受益農田面積1600餘畝。

基本信息

“白毛猴”——一個烏龍茶中稀有的茶葉品種,發源於金山村石竹岩深山中,為金山村“長福厝”謝駕、謝冰兩兄弟最早所發現,早於清光緒年間,“白毛猴”茶就以其獨特的保健功效,遠銷台灣、日本、東南亞,風靡歐美等國家。 謝氏古洞宗祠——一座古樸的民居建築,坐落在金山村謝厝角落(坑仔邊),肇基祖謝福子,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自泉州金魚巷輾轉至此。

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始建,為土木結構,坐西北朝東南,歇山屋頂,二進十開間,占地面積740平方米,被安溪縣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濟陽金谷蔡氏祖宇——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築,位於金山村上新厝角落。肇基祖蔡毅軒,明弘治年間自泉州晉江深滬徒居安邑崇善里金谷,宗祠始建於明季,

1993年(農曆)11月重建,改土木結構為古木磚結構。坐南向北,漢式大厝,古樸大方,占地面積1080平方米,建築面積576平方米。被安溪縣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石佛宮——一座民間祭祀所在,始建不祥,現有建築系1998年重建,為金谷、金山、金東等村諸姓共祀之。

村貌與民風

地處金谷鎮政府駐地東北0.8公里處。原與金谷、金東合稱為金谷。1961年析為獨立村,因位於金谷東北面近山,故稱。村委會設在謝厝,轄11個自然村,農耕點湖丘。村民主要為謝、蔡、鄭、郭、曾姓。

金山村於2001年投資30多萬元建成一座(180m2×3層)的辦公大樓,配齊辦公設施,為村民服務的辦事環境日臻完善。金溪公路橫穿村境,自然角落道路鋪設水泥路面,沿主幹路裝設路燈,方便村民生產生活。家家安裝有線電視,文化娛樂健康向上;戶戶接通程控電話,社會活動信息暢通;全村參加農村醫保,村民健康安全保障;農村電網改造一新,生產生活可靠高效。全村村風純正,鄰里和睦,村民勤勞儉樸,尊老愛幼,樂善好施,濟困扶貧,呈現一派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新農村景象。

特色經濟

金山村為安溪縣烏龍茶主產區之一,古有“白毛猴”聞名於外,今有“鐵觀音”香飄四海,茶葉特色經濟既富民又富村,全村經濟日新月異。目前,金山村正以種植鐵觀音、黃金桂、毛蟹等名優品種為主導品種,以生態茶園,有機茶園為建設基地,以“空調機”溫濕調控制茶技術為提升手段,以種植大戶——規模製茶——專業經商為經營模式,促進全村茶葉生產產業鏈形成,使這一特色經濟更具規模、更顯成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