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金學視點:情感與亞文化》試圖將《金瓶梅詞話》中重要人物情感與相關亞文化現象連綴成一幅幅令人感慨唏噓的畫面,再加入一點冥想與遐思。研究視角已不局限於文學研究,融入了心理學、社會學、哲學、歷史學的知識與觀點,使文學問題躍出了傳統文學研究的領域,進入到一個多學科通融的學術研究境界。《金學視點:情感與亞文化》上卷『清河曉風』以情感為切入原點,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結果發現了一批審美價值超越時空的人物形象,打開其塵封數百年的心路歷程通道,一顰一笑依然那么鮮活迷人。
《金學視點:情感與亞文化》下卷『柳岸殘月』中所涉及的諸如鞭戀、虐戀、足戀、同性戀、殘忍意識、貞節觀等亞文化現象都與西門慶有不解之緣。至於太監性補償和因果報應等亞文化現象,對於解讀《金瓶梅詞話》中人物形象如李瓶兒的性格演變也有一定的幫助。
目錄
參與人類的終極關懷(代前言)上卷清河曉風
第一章迎合與抗爭:潘金蓮情感解碼
第一節潘金蓮生不逢時,偏偏生在一個不能容忍女子求得情慾滿足的文化環境--男權社會遵循的是男權至上的原則,女性不可能找到獨立的自我--從潘金蓮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以男性為主體的社會中,女性的內涵已被置換為價值客體第二節金錢是這個社會的支柱,也是對人的價值的評判標準--潘金蓮是極為艱難的,她不得不為維護虛榮而不斷地參與同自己的經濟實力明顯不符的活動--男權社會早在潘金蓮選擇之前就做出了選擇,她的選擇不過是被選擇第三節潘金蓮出身社會下層,是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形象--以自私自利,爭強好勝的性格為基礎,派生出潘金蓮性格的另一個側面,即嫉妒--潘金蓮是在被剝奪了人身自由、意志自由和婚姻自由的處境中,漸漸形成了刻意追求聲色情慾滿足的畸形性格的第四節潘金蓮有著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想改變不合理社會強加給自己的不幸婚姻和屈辱的社會地位--潘金蓮的兩次婚姻選擇把自己推向了兩難的尷尬境地--從家庭條件和成長環境來看。潘金蓮的智商和所受的教育並沒有也不可能給她帶來健全的判斷力第五節潘金蓮的確有其淫的一面,但僅僅以淫來定性其一生,則不免失之偏頗--她絞盡腦汁,耍盡手段,一步步滑向墮落的深淵,變成了只知縱慾、爭寵和害人的惡魔--為消除心理痛苦,她便在弱者身上發泄,尋求解脫第六節潘金蓮在做了西門慶的侍妾之後,被遺棄或遭失寵的危險接踵而至--她勇氣過人,激情四射,這一切對男權社會的一統考下構成了莫大的威脅,於是一頂最大的淫婦帽子也就非她莫屬--女人應該有獨立的思想和行為,應該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第二章感恩與臣服:李瓶兒情感解碼第一節西門慶從情感上滿足了李瓶兒,她由此產生了感恩與臣服心理--名為“瓶兒”,說明她不過是梁中書陳設在外書房的一隻花瓶兒而已--西門慶的“狂風驟雨”使她孤苦的心靈得到了滋潤,情感上得到了夢幻般的滿足第二節李瓶兒像許多年輕女人一樣渴望情愛,同時需要選擇合適的男人來承受她的情愛--在西門府得到了身心滿足之後,奉獻成了她的天性--她的痴情實際上是一種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訴求,是對西門慶從情感上滿足自己所做的回報第三節有恨的告別,有愛的纏綿,這應該更加合乎李瓶兒作為一個女人的形象特徵--李瓶兒以壓倒眾侍妾的富有,天生白嫩軟綿的優勢,以及生了個傳宗接代的寶貝,自然成了西門慶最喜歡的女人--李瓶兒是善良的,更是理性的,她認定自己是不可能戰勝潘金蓮的第四節對花子虛的所謂狠毒,與西門慶的所謂淫蕩,都使李瓶兒在心理上處於一種自我否定的狀態--蘭陵笑笑生對李瓶兒的“以孽死”是通過在李瓶兒病中和死後,花子虛的鬼魂多次糾纏展示出來的--她性格內向深沉,一旦進入理性思維空間,傳統倫理適德觀念和佛家因果報應觀念就會占據上風,花子虛的陰影便縈繞腦際第三章忠義與覺醒:龐春梅情感解碼第一節忠是建築在不公平原則上的一種維繫,這種關係固然具備一種合法的對象,但其宗旨是不公平的--春梅與西門慶之間呈現出主奴關係、情人關係乃至夫妻關係的特點--西門慶的承諾體現了對春梅的喜愛,更體現了對子嗣的重視第二節身為“奴中主”的春梅,自來就有著較高的心氣--春梅要實現自己與西門慶成為“正經夫妻”的夢想,就必須使自己的行為合乎貞節的要求--工於心計的她打算利用已成禁臠的有利條件,把自己裝扮成冰清玉潔的貞節淑女第三節此時的吳月娘已不是彼時的吳月娘,在春梅眼裡她已成為西門慶的化身--春梅對西門慶表忠感恩的心態還表現在吳月娘遭遇困境的時候出手相幫上--蘭陵笑笑生用春秋筆法寫盡人情勢利,世態炎涼,並以此反襯出春梅表忠感恩不忘本的可貴品質第四節在古代社會中,不同的社會角色所必須遵循的道德規範都可以稱之為義,義可以視為道德行為的總規範--春梅和潘金蓮命運相依,自然結成生死與共的關係--在西門府中只有春梅是潘金蓮的心腹之人,她們兩人雖名為_*-.41-,實際上情比母女,義同姊妹第五節春梅與潘金蓮實際上已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盡義也就成了維護自我利益的訴求--在潘金蓮與春梅之間實實在在地維繫著一種生死與共的關係--春梅與潘金蓮情同姐妹,很重要的一點表現在她對潘金蓮的理解上第六節春梅與潘金蓮有著相對一致的利益訴求,而維繫兩人關係的紐帶是江湖義氣--春梅本想慢慢折磨孫雪娥,陳經濟的出現使她改變了主意--春梅是一個既講究忠義規則,又充滿個人私慾的鮮活形象第七節春梅這一文學形象的出現,可以看作是為中國文學開闢了一塊處女地,即開創了完全從自然情感而非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塑造女性形象的範式--西門慶的占有,決定了春梅不可能像別的同齡女孩那樣尋找屬於自己的愛情--在性交流中,她與陳經濟同樣產生了性友誼第八節被趕出西門府的春梅進了守備府,卻得到了幸運之神的垂青,因禍得福--精神的空虛,感情的壓抑,情慾的騷動與熾烈,這便是她主動與陳經濟舊夢重溫的原動力--在童心微妙的牽合之下,春梅與陳經濟得以邂逅相遇,舊情復燃第四章渴求與幻滅:韓愛姐情感解碼第一節在韓愛姐的性格尚未定型之時,早到的婚姻卻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韓愛姐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有著女孩子的正常情愛追求--韓愛姐的初婚雖然在性愛與情愛方面得不到幸福,可是,由於她在翟府這樣的大家族得寵,有意或無意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第二節韓愛姐已由一個顯赫家族的得寵侍妾淪落為四處漂泊,為衣食所迫,與其母王六兒一同做皮肉生意的暗娼--韓愛姐鍾情陳經濟,並不以獲取財物為目的--陳經濟與韓愛姐除了單純的性愛之外,還有著經歷、教養與表情達意方式等方面的相似第三節韓愛姐與陳經濟有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受,有著相似的經歷,相同的年齡,相近的情趣--韓愛姐終於遇到了一個永遠不會被任何人所代替的男子--韓愛姐的真實心態是人生幻滅,守節不過是一種藉助手段第五章自憐與自棄:宋惠蓮情感解碼第一節宋惠蓮生活在一個淫慾橫流的環境裡,禁不住社會的薰染,變得輕浮起來--宋惠蓮的性格決定了她不甘窮困,要用自己的姿色這惟一的資本,在西門府中開始一場人生賭博--西門慶與宋惠蓮之間根本沒有愛情可言,二人只不過是各取所需,互為利用第二節宋惠蓮顯然看不清西門府的人際關係有多么複雜,更意識不到災難隨時有可能降臨到她的頭上--小腳是宋惠蓮的絕對優勢,鞋外套鞋則是她炫耀絕對優勢的絕活--隨著交往的加深,矛盾的顯現,西門慶與宋惠蓮性目的悖離越來越嚴重,難以彌合第三節從傳統道德界定的角度看,宋惠蓮的確如同西門慶所說的那樣,是一個沒有“貞節之心”的女人--潘金蓮最終獲勝的秘訣,在於她成功地利用了西門慶與宋惠蓮之間存在著的性目的悖離--由於恪守自我設定的操守觀,她不願丈夫因自己而蒙難第四節宋惠蓮想利用出眾的身體資源,來改變自己的生存條件,超越等級限定--宋惠蓮這一女性文學形象具有較強的認識意義,說明靠用自己的身體資源來進行人生定位,所確定的位置不過是一種幻覺--她敢於無視傳統倫理道德規範的界定,展示了令古今無數大男人為之汗顏的女性主觀意志第六章正統與虛偽:吳月娘情感解碼第一節吳月娘出身於一個官僚家庭,自小受著禮教觀念的影響--她與西門慶一度翻臉不和,從言語間流露出的正是對西門慶荒淫放蕩的不滿--吳月娘為了從感情上套牢西門慶,為夫主改邪歸正而祈天,為家世延綿而求子第二節吳月娘偶爾也會表露出真性情,主持正義,不怕受辱--她同時有著心性狹隘嫉妒、感情虛偽冷漠和理智偏差失誤的另一面--從吳月娘身上可以感受到一夫多妻制的罪惡,以及它在吳月娘一類女人心靈上留下的傷痕,即嫉妒、猜疑、仇視和種種變態心理第三節在人慾橫流,道德淪喪的環境裡,只有吳月娘保全了清白--西門慶與別的女人縱慾時,她壓制住自己的情感,把精神寄托在尼姑講經上,以此求得心態平衡--吳月娘作為女人的悲劇對中國古代女人來說比潘金蓮的悲劇更具普遍意義第七章報復與追求:孫雪娥情感解碼第一節孫雪娥雖然做了西門慶的 第四房侍妾,但名為主子實為奴婢的尷尬處境卻使她更為難堪--孫雪娥從西門慶身上幾乎得不到性愛和情愛,這使她患上了性饑渴症與情感缺乏症--孫雪娥是西門慶妻妾中惟一不能自道侍妾身份,也不被當作侍妾稱名的人第二節孫雪娥要取得自己應有的地位,而這些努力正是通過性嫉妒心理和性報復心態顯現出來的--她帶著對西門慶的性報復心理,來尋找一個能滿足自己的性愛和情愛的意中人--她有著極重的性報復訴求,決不放過任何打擊對手的機會第三節孫雪娥雖然名義上是西門慶的侍妾,實際上是一個偶爾才被主子玩弄一次的奴婢--孫雪娥與來旺兒的私情實際上是兩個被侮辱受壓迫的奴才心靈的惺惺相惜和互相撫慰--孫雪娥一直以冷眼看待這個污濁的家庭,在她的身上帶有一定的主體亮色和情愛追求的微光第八章依附與陶醉:如意兒情感解碼第一節李瓶兒的死,無疑使如意兒失去了在西門府賴以存身的靠山--西門慶並沒有正面表示接納如意兒續侍妾位,卻閃爍其辭地交了個底兒--如意兒和西門慶偷情,主要是迫於生計,且有在西門府爭得一席生存之地的訴求第二節潘金蓮對西門慶勾搭如意兒的重視,除了性嫉妒心理作怪之外,還存在著生存危機的問題--潘金蓮居然開始成人之美,西門慶每次要與如意兒偷情時,競然要先向她請示匯報--如意兒表面上對潘金蓮變得恭敬了,實際上內心更加蔑視第三節既然求生存的目標已經達到,如意兒便開始以自己的肉體去和西門慶做物質交易--如意兒的地位日益重要起來,她不僅依然滿足著西門慶的情慾,還要貢獻出乳汁供西門慶吃藥用--如意兒追求的最終目標是圖名分,亦即名正言順地給西門慶“做一房小”
第四節男性占有者所謂的貞節觀往往呈現出一種病態,為一種相反的帶有破壞性的情感所支配--如意兒為了自身的生存,刻意奉迎西門慶,這就為西門慶實施虐戀行為提供了展示平台--如意兒既然有求於人,完全臣服於西門慶乃至為其殉情也就成了她的神聖使命第九章謀財與縱慾:王六兒情感解碼第一節西門慶與王六兒情通,是西門慶為翟謙選美的意外收穫--或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吧,王六兒在西門慶眼裡美貌絕倫,潘金蓮則大不以為然--面對西門慶的性要求,王六兒這個原本就不守本分的女人頗有一種“心有靈犀一點通”感覺第二節造成心理性無能的一個原因是男子不願向自己所敬重的女子尋求不合習俗的性滿足--西門慶從王六兒身上確實得到了“性愛之美”,有大喜過望之感--王六兒的種種卑下動作,極大地激發了西門慶的情慾,使他獲得了空前的性自由第三節王六兒情慾亢奮,主動出擊,在滿足自我情慾的同時。極盡下賤之能事--男人的性優越意識,往往要通過對女人實施虐戀行為來喚起--《金瓶梅詞話》的一大成功之處,就是再現了虐戀行為在中國古代的客觀存在/195第四節王六兒與韓道國是一對靈與肉一致的夫妻,儘管有的人也許會說這是對人類兩性之愛的褻瀆,不幸的是事實確實如此--王六兒在與西門慶勾搭上手後,並不像宋惠蓮那樣遮遮掩掩--王六兒是一個有著追求情慾滿足與借色求財目的的妓性形象第十章守貞與輸身:林太太情感解碼第一節林太太既要與西門慶偷情,又要打著請他幫助自己管教兒子王三官兒的旗號--從《金瓶梅詞話》問世那一天起,林太太就成了眾口一詞的淫婦--高貴的身份決定了林太太必須要表現得羞澀含蓄一些,要做出被動接受的樣子第二節縱觀西門慶的情慾歷程,能夠帶給他性快樂的主要是一些地位低下,且對自己卑躬屈膝,無所不至,無所不為的下賤女人--西門慶把目光盯向了比較高貴而又“較不道德的女人”--林太太所關心的是如何運作,既要偷情,又要不失高貴身份第三節長期的守寡生活和對情慾的渴望,使林太太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色荒--門 第和地位的高貴,決定了在她的面前只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是守節,一條是偷情--她為了追求情慾的滿足而選擇了後者,這無疑是對貞節觀的無言抗爭第十一章自負與自卑:西門慶情感解碼第一節考察西門慶的資本來源可以發現,其資本積累帶有明顯的掠奪性質--在滿足情慾的同時滿足財欲,靠娶女人發財,是西門慶財產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從賺錢方式與金錢用向角度來看,西門慶不僅不能稱為新興商人的代表,相反他的所謂經營對社會發展起到的主要是負面效應第二節西門慶的心狠手辣和狡詐,在迫害家奴來旺兒及其妻宋惠蓮的事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經營方面,西門慶把持行市,根本談不上是正當的商賈,倒像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強盜--西門慶的兇殘狠毒還體現在藉助職權肆意踐踏公理,草菅人命上面第三節西門慶永不消歇的欲望是儘可能多地占有女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西門慶也會時常表現出常態性心理--在縱慾過程中,西門慶有時會流露出的一種自我炫耀的心態,表現出一個征服者的自負與擊敗假想中對手的傲慢第十二章溫夢與逐利:應伯爵情感解碼第一節應伯爵是最能讀懂西門慶的人,西門慶無論走到哪裡,他都會跟到哪裡,成為西門慶的開心大使--應伯爵的聰明才智很大程度體現在口才上,主要用在西門慶尋歡作樂時的插科打諢上面--他了解這個社會,熟悉各種人情事理第二節應伯爵作為一個職業幫閒,不僅精通幫閒心理,而且掌握了幫閒應具備的諸多技巧。--應伯爵總能及時掌控西門慶的心理.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打算要乾什麼--他雖說已經習慣於以幫閒的生活方式謀生,可是很難說是心甘情願的,表面的媚笑與內心的苦楚交織在一起第三節在整個幫閒生涯中,應伯爵從未吃過虧,上過當--他兩邊說事嫌錢,做得極為圓滑且不露痕跡--在利益的引誘下,他既可以成為搖尾乞憐的巴兒狗,又可瞬間變成張牙舞爪的中山狼下卷柳岸殘月第十三章示尊與喚起:鞭戀亞文化解碼
第一節意不在使受鞭者遭受痛苦,而在於喚起鞭笞者自身性慾望的,屬於鞭戀性心理--女子露出臀部遭受鞭笞,古代官員可從中獲得鞭戀性愉悅--丈夫有權鞭笞妻子,說明了男權觀念的根深蒂固,體現了男子的尊嚴與對女子的占有,帶有明顯的鞭戀色彩第二節正是由於傳統倫理道德規範對女人的壓制,才使得女人在男女關係中處於弱勢地位--西門慶要懲罰潘金蓮和李瓶兒,目的是要找回在二人身上迷失的對自己“性之臣服”的感覺--西門慶覺得自己的大男人魅力受到挑戰,虛榮心受到了傷害第三節鞭戀者可能從很小年齡,就開始把鞭笞行為看作是性活動的興奮劑--或許是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受虐性鞭戀行為居然成為一些國家或地區人們深藏內心的需求--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因受主文化的壓制相對較輕,鞭戀行為及一些帶有明顯施虐傾向的遊戲便堂而皇之地存在著第十四章降服與刺激:虐戀亞文化解碼--以《金瓶梅詞話》為例第一節施虐戀者是為了獲得對自身自由的認可,而自身自由則是以犧牲受虐者為代價得到的--從文化層面來分析,虐戀行為的產生與存在來源於人們思想深處的殘忍意識--與女人的虐戀行為大多指向同性有所不同,男性的虐戀行為一般會同時指向相關的同性與異性第二節施虐戀者以種種刺激手段獲得特殊的性快感、性發泄,屬性心理障礙中的性偏好障礙--西門慶與那么多女子保持性關係,這是他在肉體與精神上都難以承受的,只好藉助虐戀性行為保持住自己的性權利--西門慶性趣的獲得主要靠虐戀行為,而其虐戀行為中最殘忍的手段則是香燒女人體第三節虐戀行為雖說得不到主文化的認同,只能以亞文化形態出現,登不上大雅之堂,可是在民間仍然某種程度地存在著--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戀人間的常態虐戀行為則表現得公開而熱烈,程度也會比較重--在舉行婚禮的過程中,帶有常態虐戀行為的風俗更是普遍存在第十五章審美與激發:足戀亞文化解碼--以《金瓶梅詞話》為例第一節中國古代纏足之風的形成與肆虐,所滿足的是足戀畸形審美心理的訴求--纏足自有其演化的過程,是一項與理學貞節觀相配套的摧殘女子工程--在足戀畸形審美心理窒息人心的時代,有些男子對女子小腳的鐘情達到了痴狂病態的程度第二節在足戀畸形審美心理者看來,女子的腳成為性象徵,撫摸、嗅足等行為代替了正常的性行為--由於紅色具有刺激性,因而在性活動中,女子穿著紅睡鞋對於有足戀畸形審美傾向的男子便有其獨特的功能--西門慶喜愛女子在性活動中穿紅睡鞋,大概是因為光溜溜的三寸金蓮穿上一雙紅睡鞋,似乎能引發強烈的情慾第三節女子繡鞋在當時社會是女性美的象徵物,更是確定兩性關係的象徵物--由於足戀畸形審美心理成為一種心理定式,為了維護它使出現了一些禁忌--雖說足戀畸形審美心理屬於變態性心理的一種,但不能就此說一定會產生危害第十六章誘惑與迷失:同性戀亞文化解碼--以《金瓶梅詞話》為例第一節同性戀一詞的內涵包括了態度、情感、社會觀念和標準,是一個複雜而微妙的概念--男女同性戀者不僅心理性別角色認知不會出現問題,而且他們的行為舉止一般也符合自己的性別身份--無論是男性同性戀還是女性同性戀,一般同性戀雙方都可分為主動型同性戀者和被動型同性戀者第二節中國古代同性戀現象以男性為主流,且純粹同性戀者非常少,大多屬於兩棲同性戀者--達官貴人眼裡看著台上男演員迷人的扮相,心裡就會對扮演女角色的男演員本人想入非非--他們玩弄男寵除了尋求性刺激外,還存在著對被玩弄者人格進行侮辱的傾向第三節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是一種比異性戀更為高級的愛情形式--同性戀者玩弄男童,對男童的身心造成了傷害,對男童的人格是一種侮辱--有些男童從小受到同性戀風氣的影響,有著被玩弄的經歷,導致性心理異化,漸漸呈現出女性化傾向第四節區別異常性心理與正常性心理,既有一個科學的評價標準,又有人數多少之分,還要從時空角度加以判斷--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人對同性戀的心態古往今來倒一直是相對平和寬容的--同性戀者的心理負擔是很重的,他們要承受社會輿論的壓力,要承受人們憎惡的白眼,還要承受自身性壓抑造成的焦慮與寂寞第十七章宣洩與冷漠:殘忍亞文化解碼--以《金瓶梅詞話》為例第一節殘忍行為的產生與存在決定於人們思想深處的殘忍意識--在殘忍意識支配下出現的殘忍行為,往往不僅不會受到譴責,反而為人津津樂道--殘忍意識表現為殘忍行為,有時是自覺的,有時是不自覺的第二節因果報應被佛教演繹為縝密的義理,變成了窒息心靈殘害生命的精神絞索--因果報應的故事造成心理恐懼,迫使人們自覺恪守社會倫理規範--對李瓶兒的夢稍加分析,即知做噩夢的根源在於對花子虛陰魂不散的恐懼,她的恐懼來自於她的負罪感第三節貞節觀居然成功地把這種男人製造的觀念灌輸給了女人,使得許多女人能夠自覺恪守--貞節觀與因果報應觀念合流,可以共同起到精神控制作用--關愛生命與漠視生命,已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人文分野第十八章制裁與恪守:貞節亞文化解碼以--《金瓶梅詞話》為例第一節貞節觀似乎源自程朱理學的提倡,實際上是出自統治者控制社會的需要,而宗教的震懾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宗教的心理鉗制往往比直接強迫更有威嚴力量--李瓶兒出於對目果報應的恐懼,屢屢夢見花子虛糾纏自己第二節看重女人的貞節並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在其他民族或國家也有存在--與愈演愈烈的貞節觀相聯繫的是男人的處女嗜好--所謂貞節,原本是女性駕馭自我性行為的權利第三節對於人類絕對自然的事情加以壓制其結果是加強,甚至是病態的加強--大多數女人用貞節觀把自己束縛著,其認真程度絕不亞於男人--自殘生命是貞節觀的極端表現形式,有些女子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第十九章占有與畸變:太監性補償亞文化解碼第一節太監一旦得到寵信,就有可能飛黃騰達,顯赫一時,享受榮華富貴,全家族的人都跟著得好處--沉重的心理負擔,美好取向的消失,使得太監的精神受到嚴重摧殘,人格出現變異扭曲--太監關係網頗具黑社會性質,勢力從宮中延伸到宮外第二節精神與身體的雙重缺陷,直接了導致太監心理的嚴重失衡變態--太監喜怒無常,過度敏感,自卑心理嚴重,最受不了的是正常人瞧不起自己--有的大太監甚至連自娶成群妻妾也不滿足,而更醉心於奪取身屬別的男人的女人第三節喪失了正常性功能,身心畸變的太監,對世俗生活的迷惑不解,格格不入--不妨這樣來推測,李瓶兒的血崩病是在廣南時由花太監性摧殘造成的--太監主要是採用虐戀行為來摧殘女性,釀成的慘劇也不是個別現象第二十章鉗制與窒息:因果報應亞文化解碼--以《金瓶梅詞話》為例第一節佛教將因果抽出來當作一種不增不減的實體存在。然後詳細地規劃各種因果關係式--佛教徒宣揚鬼神無所不知,因果報應無處不在,會起到精神控制作用,使人棄惡向善--害怕遭受因果報應的懲罰,以自覺恪守佛教倫理來尋求解脫,才是李瓶兒後期性格發生變化的關鍵所在第二節在心理上尋求解脫的李瓶兒處處以慈悲為懷,時時勤於布施--佛教認為貪、嗔、痴是“三毒”,對一切邪惡事物都要忍讓寬容--為了消除“罪孽”,李瓶兒甘願忍受西門慶和一家大小強加的屈辱,事事委曲求全第三節佛教假說的地獄意在告誡世人生前行善,以免死後遭受地獄之苦--其實假說地獄中的各種酷刑多源自人間的暴虐行為,反過來又在現實中產生副作用--連線李瓶兒前後兩種似乎對立的性格的,是其潛意識中深深的罪孽感和懺悔意識主要參考文獻·收起全部<<
前言
研究《金瓶梅詞話》已有多年,我們從一個純文學欣賞者,到關注書中人物情感與相關亞文化現象,以參與人類的終極關懷為原點,試著寫一點有關金學研究的東西,期間經歷了太多太多的苦澀。原因很簡單,我們生活在一塊談性色變的古老土地。《金瓶梅詞話》是涉及到性的,相關亞文化現象亦大多與性有關,於是金學便不那么光明正大,研究者也便不那么莊重正經。《金瓶梅詞話》並不完美,甚或缺點多多,《美國大百科全書·金瓶梅》條寫道:“缺點有三,(1)過分作自然主義式的刻畫和渲染,而缺乏正面的理想或人生意義之揭示。(2)在取材方面,魚龍混雜,精蕪莫辨,雜陳眾多可有可無的材料;此外,不必要的描寫連篇累牘,破壞了文字的節奏感,甚至有冗煩之失。(3)在醜惡人性及性慾方面的過度描寫,容易使讀者買櫝還珠,錯失書中主旨及藝術成就,反而把它當作淫書或低級的消遣讀物。這可以說是受了當代淫風的影響。”連性解放故鄉的美國人都覺得《金瓶梅詞話》進行了“性慾方面的過度描寫”,含蓄的中國人對此書乃至有關的人物言行不那么寬容,也就容易理解了。
《金瓶梅詞話》產生的時代也不夠嚴肅。由於三教合一的價值體系發生蛻變,傳統的價值觀念漸趨泡沫化,使得明代文人把人生的追求從原先的考試做官轉向市井的聲色犬馬,而人生目標的失落又使他們在為人為文方面也出現心理異化。他們已與傳統文人大相逕庭,不再在兼濟與自善間做二選一的考量,無意做高臥東山的才子,放浪山水的雅士。
面對明代禮崩樂壞、人慾橫流的污濁塵世,心靈空虛的文人別無選擇,只能渾渾噩噩,遊戲於情天恨海,用最原始的情慾刺激來打發日子。由此,原本胸有“天之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文人,一部分變成了“坐家的女兒偷皮匠——逢著的就上”的忒俗盪子。文如其人,忒俗盪子為文,便只能毫無懸念地產生至少在當時和後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人看來同樣是忒俗的《金瓶梅詞話》。
《中國大百科全書·金瓶梅》條以高屋建瓴之勢,毫不客氣地指出了《金瓶梅詞話》的“嚴重缺點”:“首先,作者對現實黑暗的暴露,缺乏鮮明的愛憎和嚴肅的批判。作者暴露西門慶的種種罪惡,目的不是出於變革現實的進步要求,而是對封建統治階級作規過勸善的說教,想以此達到‘明人倫,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惡’(欣欣子:《金瓶梅詞話序》)的目的。其次,小說對剝削階級的腐朽糜爛生活肆意渲染,特別是大量露骨的色情描寫,穢心污目。另外,作者在解釋人生和社會生活方面,有宿命論思想和虛無觀念,給人以漆黑一團的感覺,看不出一線光明。全書由於缺乏剪裁,對生活現象描繪精蕪無別和細大不捐,有些描寫過於瑣屑,顯得臃腫繁複。”《金瓶梅詞話》存在不足可謂盡人皆知,然而它的出現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絕對稱得上是一大收穫,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橫空出世,展示了一個全新的青青世界。蘭陵笑笑生是一個創新者,把小說從夢幻聖殿拉回到紅塵人間。小說無論是在審美生存範式上,還是在探究人物心靈的深度和力度上,都堪稱開山之作,以前無古人的態勢傲視文壇。
《金瓶梅詞話》進一步拓展了小說創作的思維空間,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以社會城市市民為主角,以展示其愛恨情仇心路歷程為主導的長篇小說,同時也是第一部同時從主文化角度和亞文化角度全方位切入,以多視角地演繹人物情感為原點的長篇巨製。小說人物的情感軌跡或醜陋,或高尚,或粗魯,或優雅,一切似乎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類情感取向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作者只是進行了還原與再現。
小說人物讓人更難讀懂,因為它不再按類型化的配方演繹形象,而是形形色色,光怪陸離,且定型化程度大為降低。這對習慣於好人壞蛋低智閱讀模式的廣大讀者甚至某些研究評論者來說很難適應,常常有一頭霧水的感覺。然而,一部優秀小說不可能迅速提高人們的閱讀智商與研究水平。在一頭霧水的感覺中,人們的認知依然那么低智,咬定“淫”字不放鬆。如此一來,事情又變得簡單了許多,重新回歸到好人壞蛋的低智評價層面,以淫定論,於是乎天下太平,皆大歡喜。至於蘭陵笑笑生與他的《金瓶梅詞話》是否遭受不公平待遇,是很少有人願意關注的。
幸運的是,國人在念念不忘《金瓶梅詞話》“嚴重缺點”的同時,有時也會說上幾句公道話。更有大逆不道者甚至給予極高的評價,因諸多研究者早有證引,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中國大百科全書·金瓶梅》條寫道:“《金瓶梅》在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史上有它不可忽視的意義。它以前的一些著名長篇小說,大都是在長期來自民間說講故事的基礎上由作家集中加工、提煉的產物。而《金瓶梅》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創的長篇小說。從此,文人創作就逐漸替代宋元以來根據民間說講故事而整理的話本,成了小說創作的主流。《金瓶梅》之前的長篇小說,大多取材於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金瓶梅》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子,以現實社會及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注重寫市井世俗情態,魯迅認為是開了‘人情小說’的先河。它在創作方法上的寫實特點,藝術手法的細微特點,對後來的《紅樓夢》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影響。”《金瓶梅詞話》是咱中國為數不多的世界級偉大文學作品之一,對此好像地球人都知道,且多給予很高的評價。
《美國大百科全書·金瓶梅》條寫道:“《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它雖然寫的是中國十二世紀早期的故事,實際反映了中國十六世紀末整個社會各個等級人物的心理狀態,宣揚了懲惡揚善的佛教觀點,對中國十六世紀社會生活和風俗作了生動而逼真的描繪。
《法國大百科全書·金瓶梅》條寫道:“《金瓶梅》為中國十六世紀的長篇通俗小說,它塑造人物很成功,在描寫婦女的特點方面可謂獨樹一幟。
全書將西門慶的好色行為與整個社會歷史聯繫在一起,它在中國通俗小說發展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創新。”《日本大百科事典·金瓶梅》條寫道:“《金瓶梅》的作者不明,但從全書結構的嚴密性,文氣與構思的連貫性來看,是出於一人之手。《金瓶梅》故事的發展形成了西門慶一家的興亡史。故事的背景主要是山東省的一個縣城,主人公是這個地方上的富商西門慶。他用不正當的手段積累財富,由行賄得到官職、地位和權力。全書以西門慶為中心,描寫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有西門慶的六個妻妾、妓女、男女僕人、各類親友、大小官吏、軍人、商人、幫閒、媒人、算命人、和尚、尼姑、道士、戲子……可以說是從朝廷大臣到街頭乞丐,應有盡有。作者對各種人物完全用寫實的手段,排除了中國小說傳統的傳奇式寫法,為《紅樓夢》、《醒世姻緣傳》等描寫現實的小說開闢了道路。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金瓶梅》條寫道:“小說共100回,寫西門慶勾結官府,仗勢欺人,謀財害命,蹂躪婦女的事跡,反映了明代中葉社會黑暗腐敗的時代特徵。人物刻畫生動,尤長於寫市井人情世態,細節描寫亦細膩真實,但對男女關係有過分渲染之處。《金瓶梅》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創的長篇小說。
中國古代社會中三寸金蓮變成了人們認定女子美醜的一種關鍵審美標準,大概和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把足部和性器官相聯繫的足戀畸形審美心理有關。生理學家與心理學家都認為,人的足部本來是最敏感最怕羞的部位,在穿鞋代替了赤腳的文明時代,足戀畸形審美心理也可以轉變成為鞋戀畸形審美心理。中國古代纏足之風的形成與肆虐,所滿足的即是足戀畸形審美心理。
在中國人的性習俗中,腳本來是一個怕羞的部位,也自然就成為女性隱私部位之一。又由於紅色具有刺激性,因而在性活動中,女子穿著紅睡鞋對於有足戀畸形審美心理的男子便有著獨特的功能。西門慶有足戀畸形審美傾向,對女子在性活動中穿著紅睡鞋更是情有獨鍾,可以稱之為“紅睡鞋戀”。
《誘惑與迷失:同性戀亞文化解碼——以<金瓶梅詞話)為例》——同性戀現象是人類歷史上各種不同文化形態中普遍存在著的一種基本行為模式。
無論是在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還是在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也無論是在知識爆炸的今日,還是尚處蠻荒的遠古時代,都不難發現同性戀現象的蹤跡。
同性戀一詞的內涵包括了態度、情感、社會觀念和標準,是一個複雜而微妙的概念。
多數人具有的性心理,經得起時空檢驗,且符合人類自身繁衍的客觀規律,一般應視為正常性心理,並由此構成了性的主文化;反之,少數人具有的性心理,或只是在某一特定時期、某一特定區域內多數人具有的性心理,經不起時空檢驗,且不符合人類自身繁衍的客觀規律,一般應視為異常性心理,也由此構成了性的亞文化。
在當今文明程度越來越高的社會裡,人們應該更加明晰地保持這樣一種認識:既要承認同性戀者渴望同性之愛的心理訴求,又要避免有人以此為幌子對別人造成生命的危害和心靈的創傷,更要避免最大化人群所堅持的異性戀性取向崩潰。尊重同性戀者的同性之愛訴求,是一種人性關懷;而異性戀性取向一旦崩潰,人類就有可能漸趨消亡。
《宣洩與冷漠:殘忍亞文化解碼——以(金瓶梅詞話)為例》——縱觀中國歷史,自古以來就被一種血淋淋的場面所浸泡,造成這一現象的無疑是殘忍意識支配下的殘忍行為。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是文化漸進的歷史,探究殘忍意識對生命的漠視,如果放在文化的大背景中,就可看出它具有更深刻更豐富的社會內涵。殘忍意識的出現和存在,除了政治的因素之外,還是一定歷史時期內社會文化觀念和文化心理的反映。
殘忍意識是人們的文化觀念與文化心理的一種表現,由於古代中國的共同文化背景,人們普遍存在著殘忍意識。殘忍意識成為人們的心理認同,難以消除,遇有適當的機會就會表現出來。在殘忍意識支配下出現的殘忍行為,往往不僅不會受到譴責,反而為人津津樂道,贏得滿堂彩。在中國古代小說中,經常見到兇殘血腥場面的描寫,滿足的就是讀者的殘忍意識,《金瓶梅詞話》中武松殺嫂就屬這種情況。
古代社會真實存在的官刑與私刑的殘酷,假說中地獄種種刑罰的慘毒,以及封建文人為勸世說教而有意無意編造出來的善惡相報故事的恐怖,都想方設法製造血腥場面,以達到心靈震懾的目的。然而,在形成心靈震懾的同時負面效應也顯現了出來,即給人樹立了一種惡的榜樣,讓人的心態變得冷酷無情,起到了殘忍的示範作用。關愛生命與漠視生命,已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人文分野。對殘忍意識引發的漠視生命的現象,應該保持高度的警覺。人類如果連生命都不能珍惜,還能珍惜什麼呢?《制裁與恪守:貞節亞文化解碼——以(金瓶梅詞話)為例》——夫死守節或以身殉夫都是違背人情,摧殘人性的,為什麼還有那么多女子自願獻身,無怨無悔呢?這是因為古代社會認定恪守貞節是女子的最高美德,政府褒獎,光耀門楣,而這一切都是以鞏固夫權制家庭,確保子女出自丈夫的正宗血統為原點的。近千年來,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數不清的貞節牌坊和烈女祠,就是明證。貞節觀似乎源自程朱理學的提倡,實際上是出自統治者控制社會的需要,而宗教的震懾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對於人類絕對自然的事情加以壓制其結果是加強,甚至是病態的加強——這一規律對於受貞節觀鉗制的女子也是適用的。病態的加強向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軌跡發展,一種是縱慾,一種是守節。前者表現為對性自由的追求,後者表現為性領域的自我制裁。
貞節觀產生了雙重後果,一方面造成了女人的性無知,而這被認為是應該純潔地進入婚姻的姑娘的絕對必要條件;另一方面,貞節觀在極其嚴厲地把貞節不平等規則強加於女人的同時,卻設法確保男人的樂趣,不但在婚內,在婚外也是如此。更奇怪的是,貞節觀最後竟然成功地把這種男人製造的觀念灌輸給了女人,且公開宣稱男人的需要就是女人所必須做到的,導致了許多女人在宣揚和貫徹貞節觀的時候,比起男人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占有與畸變:太監性補償亞文化解碼——以(金瓶梅詞話)為例》——如果沒有人逼迫或巨大利益誘惑,世界上沒有哪個男人願意主動放棄正常男人的生理機能,放棄家庭快樂,放棄人身自由,去當一個受人歧視的太監。
因為宮中幾乎與世隔絕,一旦作為太監進入,一生中再難有人生追求。由此可知,到宮中當太監,大多出於迫不得已或追求巨大利益,儘管每個太監的情況並不相同。
太監是君王確保對女人的獨占欲與後嗣傳承的純正而出現的特殊群體,是在生理上失了正常性功能,生理和心理都不健全的一類人。生理上的畸形,會導致同樣畸形的變態性心理與變態性行為。他們存在著過度補償心理,一門心思要挽回損失,為自己失去的一切尋求高額補償。獲取權利,干預朝政,聚斂財富,占有女人,可謂無所不為,無所不至。
太監由於是後天人為地喪失了正常性功能,心理嚴重變態,再加上遭受社會的歧視,其情慾焦慮與自卑心理會使其心理呈現出病態症狀。與宮中女子對食的,主要是一些處於下層的小太監。那些已經發跡暴富的大太監,已不滿足於此,而要像正常權貴豪富那樣娶一大群妻妾,有的還要娶大家閨秀為妻妾。有的大太監甚至連自娶成群妻妾也不能滿足其畸形性心理,而更醉心於奪取身屬別的男人的女人來滿足自己的傷害欲。
《鉗制與窒息:因果報應亞文化解碼——以(金瓶梅詞話)為例》——佛教宣揚宿命論與來世幻想,作為推行其倫理的依據。本來佛教的業報理論和無我說有其辯證成分,但越往後發展,特別是在中國的條件下,越走向迷信與形上學。慧遠宣揚三世果報,認為此生的苦難是前世罪孽決定的,而人們行善得報的希望在渺茫的來世。
因果報應與歷代官刑相配合,其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懲戒,即以殘酷的責罰使人產生畏懼,進而安分守己;二是教化,即以刑罰為訓誡手段,使人知是非,審善惡,正廉恥,自覺恪守倫理規範。
因果報應造成的罪孽感和懺悔意識,迫使李瓶兒求王姑子為自己念《血盆經懺》。李瓶兒曾帶著罪惡向心中的新生活奔去,就像潘金蓮帶著罪惡走向新生活一樣。然而,帶著罪惡才能跨進門檻的生活,只能使她們墜入更黑更深的苦海。如果說潘金蓮死於武松刀下是遭受因果報應的話,那么,李瓶兒則是懷著對這種懲罰的恐懼而死去,她以為花子虛的陰魂要把她勾到陰司去接受審判。
上述諸種亞文化現象,有的早已風光不再,只是個別人依然痴迷,如足戀;有的似乎是新時尚,其實古已有之,如鞭戀;有的不僅古已有之,如今還要爭名分,如同性戀;有的雖已被批判了上百年,但仍然堅定地護衛著女人的身體,如貞節觀。文化就是這樣,可以傳承,可以異化,但很難斷絕。
因為文化作為一種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價值。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感受到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不少人出現了職業性的精神偏執症與情感異化症,由此造成了人們心性的冷漠。由常態虐戀行為到變態虐戀行為,由變態虐戀行為到人身傷害行為,再由人身傷害行為到傷害動物行為,譬如貓等。可以這樣說,對於生命的關愛與漠視,已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人文分野。
《金學視點:情感與亞文化》試圖將《金瓶梅詞話》中人物情感與相關亞文化現象連綴成一幅幅令人感慨唏噓的畫面,再加入一點我們的冥想與遐思。研究視角已不局限於文學研究,融人了心理學、社會學、哲學、歷史學的知識與觀點,使文學問題躍出了傳統文學研究的視野,進入到一個多學科通融的學術研究境界。
學術是傳承文明和接續歷史的活動。如果觀點鮮明一點,事實和掌故真實一點,對人生對學術採取歷史理性與終極關懷的態度,著力將人物納入情感軌道而非傳統倫理道德規範軌道,從各種亞文化角度闡釋《金瓶梅詞話》中存在的一些看似疑難實則各有所歸的心理現象,如《金學視點:情感與亞文化》。我們想,這雖不一定會贏得讀者與人心,卻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探索與嘗試。
《金學視點:情感與亞文化》由陳家楨、周淑芳合作撰寫。上卷”清河曉風”十二章由周淑芳撰寫,下卷“柳岸殘月”八章由陳家楨撰寫。研究《金瓶梅詞話》人物情感與相關亞文化現象心理上感覺很累,多年來我們深有感觸。然而很有意義,因為此研究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學術探索之外,同時參與了人類的終極關懷。
本書由寧波工程學院學術著作出版資金資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