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新注與全譯

二、在眾多的譯本中,除隋笈多本屬於直譯,文字艱澀難解外,其它譯本實無大的差別。 《金剛經新注》選用了羅什的譯本為底本,也就更接近原著,資料也較為可靠,可信性強。 可以看出,此書不僅是一部佛經註疏,而且還具有一部小型佛教辭書的功能,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內容介紹

傳統的治學方法無外乎兩種,一是我注六經,二是六經注我。《金剛經新注》也可以說是屬於前者,和過去的注釋相比,認為它有如下一些特色:
一、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學風,實事求是的方法來進行註解。作者擺脫了以往各家出於各種信仰或目的而進行的就事論事的形式,將整部經典納入佛教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加以詳細的考察,找出其在印度社會歷史背景下的發展線索,在主述佛教的同時還注意兼顧了其它印度哲學的派別,對佛教以外的數論派、勝論派、婆羅門教、耆那教等哲學和宗教思想,以及《吠陀》、《奧義書》等印度的古典經典也做了相應的解釋或說明,力圖從印度文化的總體來揭開《金剛經》的歷史地位。這種橫向比較、縱向探究,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在眾多的譯本中,除隋笈多本屬於直譯,文字艱澀難解外,其它譯本實無大的差別。羅什的譯本翻譯最早,文筆流暢,簡明扼要,廣為流傳。《金剛經新注》選用了羅什的譯本為底本,也就更接近原著,資料也較為可靠,可信性強。
三、全書釋文內容廣泛,所有敘述詳細具體,對詞義的解釋基本準確、明了。對一些佛教的重要理論和教義,注者不搞人云亦云,而是仔細求證,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有一定新意和啟發。對《金剛經》中的每一個重要名詞,注者尤其注意其歷史的變化,指出最早的出處詞義的衍化,一詞多義,異經別指,諸派別說等各種不同的形式。而且還附有梵語,巴利語原文,揭不了漢譯名詞的源頭,既有助於準確地掌握詞義,而且還便於讀者查找利用。可以看出,此書不僅是一部佛經註疏,而且還具有一部小型佛教辭書的功能,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作者介紹

荊三隆,1955年出生於西安市。1979年考入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師事高楊先生研習印度哲學。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安佛教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宗教學理事兼副秘書長。撰著、合著十三部(不包括兩本台灣修訂本),參撰、參編著述、教材數十部,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作品目錄

序前言羅什譯《金剛經》全文《金剛經》新注《金剛經》全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