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送朱櫻》

這一聯的驚奇之處在於,詩人用兩個專有名詞不動聲色地寫出了對皇恩的感戴。專有名詞在詩中給人的聯想是很少的,但此處卻給人堂皇之感,“門下”表現了空間的縱深,“大明”渲染出莊嚴輝煌的氣勢,兩個實打實的名詞被詩人巧妙地虛化了。唐人李嘉祐詩云“秋冷白雲司”,“白雲司”指刑部,與“秋冷”連屬,別有清峭之氣,和杜詩此聯一樣,都是點鐵成金之句。

作品原文

野人送朱櫻⑴
西蜀櫻桃也自紅⑵,野人相贈滿筠籠⑶。
數回細寫愁仍破⑷,萬顆勻圓訝許同⑸。
憶昨賜沾門下省⑹,退朝擎出大明宮⑺。
金盤玉箸無訊息⑻,此日嘗新任轉蓬⑼。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野人:指平民百姓。朱櫻:紅櫻桃。
⑵也自紅:意思是說與京都的一般紅。
⑶筠(yún)籠:竹籃。
⑶細寫:輕輕傾倒。愁:恐怕,擔心。
⑸萬顆勻圓:指上萬顆櫻桃不大不小,均勻圓潤。訝許同:驚訝如此相同。
⑹沾:接受恩譯。門下省:官署名。肅宗至德年間杜甫任左拾遺,屬門下省。
⑺大明宮:唐宮殿名,君臣在此上朝。
⑻玉箸(zhù):華麗的筷子。
⑼轉蓬:蓬草遇風撥根而鏇轉,喻身世之飄零。

白話譯文

西蜀的櫻桃原來也是這般鮮紅啊,鄉野之人送我滿滿一竹籠。熟得很透啊,幾番細心地移放卻還是把它弄破了,令人驚訝的是上萬顆櫻桃竟然如此圓得勻稱而相同。回想當年在門下省供職時,曾經蒙受皇帝恩賜的櫻桃,退朝時雙手把它擎出大明宮。唉!金盤玉箸早已相隔遙遠,今日嘗新之時,我已漂泊大涯如同轉蓬。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寶應元年(762)夏,時嚴武再次鎮蜀。武父挺之與杜甫是舊交,故武曾幾次枉駕草堂。與此同時,杜甫也常與田父野老往來。他不僅寫了《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等名篇,還有這一即興佳作。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小題大做”的詩。寓居蜀地,山野之人送來的小小櫻桃,喚起了詩人記憶中的另一個時空:門下省、大明宮,堂皇的長安宮殿等。唐人李綽在《歲時記》中記載:“四月一日,內園薦櫻桃寢廟,薦訖,班賜各有差。”詩的第三聯正是寫這個景象。“憶昨”,一切都恍如“昨日”;“賜沾”,即沾賜,為趁聲韻而倒裝;“擎出”,言其恭敬;“門下省”則透露出杜甫當時在左拾遺任上。這兩句在全詩中具有黃金般的質地,而這種感覺則是由“門下省”、“大明宮”烘托而出的。大明宮中有宣政殿,中書、門下二省都在宣政殿內,在門下省內接受櫻桃之賜,退朝時分,徐徐擎出宮門。這一聯的驚奇之處在於,詩人用兩個專有名詞不動聲色地寫出了對皇恩的感戴。專有名詞在詩中給人的聯想是很少的,但此處卻給人堂皇之感,“門下”表現了空間的縱深,“大明”渲染出莊嚴輝煌的氣勢,兩個實打實的名詞被詩人巧妙地虛化了。唐人李嘉祐詩云“秋冷白雲司”,“白雲司”指刑部,與“秋冷”連屬,別有清峭之氣,和杜詩此聯一樣,都是點鐵成金之句。
以時間詞為標識,全詩可分作三層:前兩聯——“今日”;第三聯——“昨日”;第四聯——“今日”。第三聯出於詩人的記憶。引逗這記憶的,是“野人送朱櫻”這么一個小小的事件。詩的第一聯把題目展開了:“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起句看似自然,實則不同尋常,這全體現在最虛的“也”字上。最輕的字眼,詩人賦予其最飽滿的重量。“也”字像是一個呼喚,喚起了當年長安宮中的賜櫻之事,原來西蜀的櫻桃也這么紅啊,時空的感覺包孕在這個“也”字之中。
詩的首聯中,“也”字之外,“紅”、“滿”亦不是隨意用之,二字與下聯以“愁”、“訝”寫對櫻桃的珍惜是呼應著的。清人朱瀚說:“紅言其熟,起細寫仍破;滿言其多,起萬顆許同”。“寫”同“瀉”,言用水漂洗,“愁仍破”,即愁其破而仍破;“許”,唐人常用口語,如許之意,“訝許同”,即令“我”驚奇竟如此相同,庾信詩云:“訝許能含笑”。此二句融入口語,言約義豐,見出詩人語言的錘鍊之功。末聯“金盤玉箸”承第三聯大明宮富麗堂皇的意象而來,從記憶中醒來,回到“任轉蓬”的蜀地“此日”。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稱杜少陵、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大李杜”。現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