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譯[詞語]

重譯[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語辭彙。文言文中已有使用,白話文中同樣是常用詞語。該詞古今意義差異較大。

基本信息

今義

現代漢語中“重譯”一詞主要是“重新翻譯”的意思,指對書籍、文章、電影、卡通等藝術作品再次進行文字翻譯的工作。

如:他這次 重譯時又作了不少修改與補充。

有時也特指從他國語轉譯的譯文翻譯。

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近因校《鐵流》,看看德譯本,知道刪去不少,從別國文 重譯,是很不可靠的。”

魯迅 《書信集·致曹靖華》:“ 重譯真是一種不大穩當的事情。”

古義

1、輾轉翻譯。

《史記·太史公自序》:漢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澤流罔極,海外殊俗, 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

《尚書大傳》卷四:“成王之時,越裳 重譯而來朝,曰道路悠遠,山川阻深,恐使之不通,故重三譯而朝也。”

《漢書·平帝紀》:“元始元年春正月,越裳氏 重譯獻白雉一,黑雉二,詔使三公以薦宗廟。” 顏師古註:“譯謂傳言也。道路絕遠,風俗殊隔,故累譯而後乃通。”

《三國志·薛綜傳》:“山川長遠,習俗不同,言語同異, 重譯乃通。”

(南朝·梁)沈約《序》:“剪葉成文, 重譯未曉。”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若使新造之言而作此等拗句,則幾與海外方言無別,必經 重譯而後知之矣。”

2、指譯使。

(唐)吳兢《貞觀政要·誠信》:“絕域君長,皆來朝貢;九夷 重譯,相望於道。”

3、亦泛指異域之人。

(唐)柳宗元 《柳州峒氓》詩:“愁向公庭問 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4、舊指南方荒遠之地。

(唐)張說《南中送北使》詩之二:“待罪居 重譯,窮愁暮雨秋。”

(清)李重華《劍閣》詩:“遼絕若番藏,倐瞬達 重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