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為整合科技資源、拓展研究領域、強化科技支撐、增強服務功能,依靠科技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重慶市委、市政府決定以市農科所、市果樹所、市作物所、市
茶葉所、市農機所為基礎,異地組建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隸屬重慶市農業局管理的正廳局級全民所有制公益性科研事業單位,編制總數689人,內設不具法人資格的行政管理機構8個,研究機構15個。參與組建的市農科所等5個單位,作為市屬骨幹農業科研機構,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一是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八五”以來,獲科技成果獎204項次,發表學術論文1400餘篇,創新材料120多份,育成新品種80餘個。
歷史成就
市農科所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綜合實力百強所”,2005年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二是部分學科優勢明顯。市果樹所始建於1937年,是我國建所最早的四個果樹研究所之一。市茶葉所是西部規模最大的茶葉研究所,研製的“永川秀芽”被評為全國名茶。重慶蔬菜研究中心擁有種質資源11個菜類6588份,占全國總資源的四分之一、西南地區的四分之三。糯玉米育種(渝糯7號為國家糯玉米區試對照種)、兩系小麥材料創新、再生稻栽培等居於全國領先水平,優質水稻育種進入全國先進行列(Q優6號為國家認定的超級稻品種),玉米育種在西南處於領跑地位,蔬菜育種、優質小麥育種、茶葉育種與加工、果樹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也在西南地區保持領先水平。三是成果轉化作用突出。直轄以來,推廣水稻、玉米、小麥、蔬菜、茶樹、果樹等良種100多個,推廣面積1200多萬公頃。2005年組建成立了重慶種業集團公司,旗下擁有全國種業五十強和百強企業各一個,種業銷售收入1.4億元。四是人才隊伍明顯改善。“五所”職工總數1327人,在職506人。在職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4人、副高級75人,博士13人、碩士49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人選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5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5名、後備人選6人。科技人員中有全國人大代表1名、重慶市黨代表1名、市人大代表1名、市政協委員5名、市政府決策諮詢專家1名、市政府科技顧問團成員2名。
未來發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重慶市農科院建設,將其列為2005年100個重點建設工程之一,出台配套優惠政策,成立由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光國任組長的建設領導小組。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農科院將按照“西部一流,全國先進”的總體目標進行規劃和建設,“十一五”期間計畫總投資8.5億元,建成“一個中心(院本部)、四大基地(永川糧食作物及茶葉試驗示範基地,江津果樹試驗示範基地,黔江武陵山區農業綜合實驗站,南坪資產置換生活區)”,初步形成集農業科研、示範、展覽、培訓、加工、物流為一體的農科院和展示重慶現代農業的示範園區。
重慶市農科院本部選址九龍坡區白市驛鎮國家級花卉苗木產業示範區南部,占地面積2600多畝,地處重慶主城區一環和二環高速公路之間,距離市中心20公里、機場40餘公里,規劃建設的主城區快速幹道、輕軌穿越境內,成渝高速公路、繞城鐵路從旁邊經過。市農科院本部以重慶市農業展覽中心為主體,在其周邊征地1600多畝,重點建設科技創新、試驗示範、農產品加工中試、生活及綜合服務5個功能區。農業展覽中心占地486.6畝,總投資1億多元,主體建築高23米,面積2.7萬平方米,由11個功能區組成,是按照國際性展覽中心標準設計,風格獨特、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展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