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區域創新相結合,堅持科技創新與人才培育相結合,面向能源、環保與人類健康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領域,面向生物加工與轉化科技前沿,在生物能源、環境生物修復、生物醫藥等領域開展植物、微生物等生命體遺傳改良的技術研究,生物過程集成最佳化研究,提升工業生物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水平,從根本上解決生物能源技術體系中生物質資源不足、生物轉化和加工效率低下以及生物轉化工藝難以規模化生產等難題,重點構建西部生物質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建立面向西南、輻射全國的工業生物技術與過程公共技術研發平台,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帶動區域相關產業發展,培育新興產業;結合科技創新實踐培養研究生,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知識技術轉移轉化為社會培養、培訓、輸送技術人才。
發展目標
通過5至10年的努力,擁有一支創新能力強的科研與技術服務團隊、完備的科研基礎設施、新型的組織管理體系,建立新型的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形成並轉化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創新成果,力爭為重慶乃至西南地區生物能源與過程、工業生物技術領域做出貢獻,成為重慶地區有影響、充滿生機活力的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加工過程創新研究機構。
隊伍建設
目前生物系共有專職教師13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4名,講師7名,具有博士學歷的5名,碩士學歷的7名。直屬黨支部副書記(主持工作)兼副主任:劉火安,副主任:戴傳雲。同時,通過不斷地培養和造就中青年科研骨幹和學科帶頭人,至2015年,生物系將形成人員結構配置合理,中間大兩頭小,即科研人員為主體,科研輔助人員和行政後勤保障人員為輔的精幹有效的師資結構。
相關詞條
-
重慶科技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院校,由兩所具有60年辦學歷史、在社會各界享有良好辦學聲譽的原中央部委屬學校——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和重慶石油高等專...
學校簡介 學校文化 歷史沿革 師資力量 歷屆英才 -
中國農業大學
的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1943年,延安自然科學院併入延安大學,1944年,自然科學院生物系改為農業系。內戰期間,自然科學院向華北地區轉移...實驗室咼於明動物科技學院4發改委畜禽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楊寧動物科技學院5...
歷史沿革 學術科研 辦學條件 文化傳統 學校領導 -
蘭州大學
歷史沿革清末時期蘭州大學1908年11月8日(清朝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甘肅法政館呈清甘肅省當局將法政館改為甘肅法政學堂,奏...
歷史沿革 辦學條件 學術研究 學術資源 學校領導 -
中國致公黨重慶市委員會
機構簡介中國致公黨在重慶發展組織始於1983年。1983年4月14日,致公黨中央主席黃鼎臣同志親臨重慶,主持了致公黨重慶市小組的成立工作。當時重慶僅有7名致公黨員。1984年3月26日,重慶市的致公黨員增加到...
機構簡介 領導班子成員簡歷 組織成員 區級組織介紹 -
王志勇[集美大學水產學院教授]
)2002.1-2002.7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副研究員(兼)2002.8-2003.1...海洋大學水產學院 兼職教授2006.6起 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兼職博導...
教育背景 個人履歷 講授課程 研究方向 研究項目 -
重慶市作物品質改良重點實驗室
歷史沿革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針對作物品質改良的特殊需要,於1998年組建了作物品質改良實驗室,2000年由重慶市教委批准成為重慶市...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重慶市作物遺傳育種重點學科。在2004年由重慶市教委...
歷史沿革 建設目標 運行機制 研究條件 主要研究方向 -
李加納
個人簡介李加納 ,男,1957年9月生。重慶巫溪人,現為西南大學農學部常務副部長、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農業部...1998年10月於四川大學生物系植物學專業讀博士,獲理學博士學位...
個人簡介 個人經歷 獲得榮譽 社會職務 科研情況 -
王三根
, 中國共產黨黨員, 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 重慶師範學院生物系,1985年 西南農業大學植物生理生化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歷任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主任...
個人簡介 教學情況 出版教材 論文情況 科研項目 -
重慶市甘薯研究中心
是西南師範學院生物系甘薯科研組(從事甘薯研究可以追逆到上世紀50年代初...地方政府批准成立的專門科研機構是“國家現代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重慶綜合試驗站...”,在通過四川、重慶、江蘇、江西三省一市品種審定後,2002年又通過國家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