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數字農業研究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數字農業重點實驗室立足國際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基礎研究的前沿,以“3S”、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等數位化技術為平台,重點研究農業、資源與環境要素的數位化,過程數位化和管理數位化,以實現農業、資源與環境的定量化、標準化管理。 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李航 1、農業數字信息化技術:以農業數位化技術平台研究為目標,重點是農業計算機資料庫、計算機決策系統、監測系統、控制系統和網路系統及相關軟體系統的開發和研究。

重慶市數字農業重點實驗室立足國際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基礎研究的前沿,以“3S”、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等數位化技術為平台,重點研究農業、資源與環境要素的數位化,過程數位化和管理數位化,以實現農業、資源與環境的定量化、標準化管理。
實驗室現有科研人員28名,其中高級職稱人員比例75%,具有博士學位人員比例61%,45歲以下人員比例77%,非本室所屬學科專業人員數5人,專職管理和技術人員數3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17人。2人被評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人被評為首批重慶市土壤學科學與技術帶頭人;1人入選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學科涉及農業資源利用、土地、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環境、生態等。在這支隊伍中,既有經驗豐富的資深教授,又有年富力強、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授和開拓創新能力強的青年博士和博士後,已形成了一支年齡、學歷和職稱結構較為合理、科研技術開發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學術隊伍。
重點實驗室主任:謝德體 教授
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洪斌 研究員、魏朝富 研究員
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李航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農業數字信息化技術:以農業數位化技術平台研究為目標,重點是農業計算機資料庫、計算機決策系統、監測系統、控制系統和網路系統及相關軟體系統的開發和研究。
2、數字環境模型:研究區域農業、資源與環境要素隨機模擬模型、土壤有機質變化過程模擬模型,土壤坡面侵蝕過程模擬模型,農業非點源污染負荷及模型模擬等。
3、土地資源信息系統:研究區域土地資源時空演變機制與規律,土地利用監測、評價和最佳化配置新技術方法與模型的套用,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等。
4 、精準農業:在農業生產的分散經營和規模經營條件下,從丘陵山地農田土壤養分和土壤水分空間變異性研究入手,研究建立作物水肥模型、基於田間空間信息差異的智慧型決策、建立適合小規模分散經營體制的精準農業養分信息管理的模式,建立以土壤養分精準管理和平衡施肥為主體的信息系統。
實驗室研究人員承擔了大量科研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畫、973計畫、省部委重大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和橫向協作項目。在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學術刊物及會議上共發表300多篇研究論文。撰寫及參加撰寫教材、專著5部。主持的重慶市科委科研項目“重慶市典型岩溶山地脆弱生態過程及恢復技術研究” 2005年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提高氮肥利用率綜合技術研究”2004年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蘋果、胡蘿蔔果蔬無害化高產栽培及深加工產業化研究”項目2005年獲成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在教學成果方面,主編的教材《信息檢索與套用》2006年獲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頒發的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材獎,承擔的本科教學課程“土壤肥料學”2006年被評為西南大學和重慶市的精品課程。
積累了“重慶市1:5萬、1:25萬土壤資料庫”、“Landsat(MSS、TM、ETM)影像資料庫”、“重慶市1:5萬、1:10萬、1:25萬、部分區市縣1:1萬地形資料庫和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MODIS衛星影像資料庫”、“SPOT vegetation資料庫”等多學科、多尺度、多類型的科學資料,使實驗室的綜合研究能力和開發水平達到國內同類實驗室的先進水平;研究成果在“重慶市特色產業布局規劃”、“三峽庫區周邊綠化帶建設”、“三峽庫區移土培肥工程”、“三峽庫區成庫後消落地土地利用規劃”、“重慶市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中得到充分套用,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和規劃方案,推動了農業信息技術研究成果的轉化;在學科建設方面,推動地學、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農業和管理科學的進一步交叉結合。
本實驗室作為重慶市和西南大學的研究基地和技術平台,吸引了眾多學科如地學、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農學和管理科學的研究人員來本室從事研究工作,同時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碩士、博士研究生,在國內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對依託單位的學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