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簡介
七星谷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重慶市萬州區高梁鎮香良村,地處萬州區西北部,距萬州區主城15公里,交通方便,環境優美。該項目總投資5.8億元,分三期建成,主要打造建設生態養老、健身養生會所;園林景觀、綠化工程;商務休閒度假酒店;農、林、牧、漁休閒農業;種植、養殖、放養基地。
一期項目於2017年4月正式開園營運,主要景點有牯牛背、龍門口峽谷、合歡亭、七星花谷、農耕博物館等,娛樂項目有滑草(120米長,萬州首家)、滑索(350米長,落差60米)、水上娛樂、兒童遊樂場,配套建設有餐飲、茶樓、會議、住宿等。
主要景點
合歡亭、龍門口、七星花谷、牯牛背、牯伏寨、團保寺等
心月湖
建於2015年,因其近看似“心臟”,遠看像“月亮”,故得其名。心月湖占地面積150畝,水域面積100畝,容量10萬立方米。湖堤長40米,高20米,堤上廊橋飛檐翹壁,氣勢恢宏,蔚為壯觀。湖邊林蔭小道,兩岸重巒疊嶂,青山環抱,宛若夢中。湖水靜似平鏡,清澈似翡翠,山水倒映,飄然如仙境。閒暇時邀上三朋好友,帶上妻室兒女,遠離城市喧囂,置身青山綠水,駐足垂釣休閒,怎不叫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牯牛背
牯牛背景點位於七星谷景區左岸,因其山體遠看恰似一頭牯牛頂天立地,渾脫蒼勁,力拔萬斤,奮力拓荒,故而得其名。牯牛背其山勢突兀而起,脊上寡骨無依,最窄處僅容一人一足,左右皆絕壁如刀削斧劈,深淵萬丈。此山雖不如華山巍峨雄壯,但攀登牛背,走上山頂,亦有小華山之風。
唯一通道是鑲嵌在山脊的棧道,一路攀爬無不讓人兩腿顫顫,心驚膽寒。登頂之後,極目遠眺,撫今追昔,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縱山小”的感覺。攀登高峰,歷經艱辛,克服萬難,勇往直前,不達目的誓不休,挑戰自我,體驗“無限風光在險峰”,感人生奮進之真諦!
牯伏寨
牯伏寨在七星谷景區中央巨形石山之高絕處,構寨盤結山頂,唯一山脊可通,其險絕處堪比華山。考為南宋淳祐年間兵部侍郞,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余玠所建,余玠采播州冉璡、冉璞兄弟之計,設險守蜀,屯兵聚糧,建置多處山寨,抗擊蒙古侵略,此其為一處。民國年間,匪亂頻仍,富戶萬家據寨躲避土匪,因其山體恰似牯牛伏地,後名牯伏寨。
七星花谷
七星花谷占地200畝,由百花園、葵花園、荷花園三個組成。其中,百花園占地150畝,園內花卉種類繁多,有百日草、波士菊、魯冰花、二月蘭、虞美人、大濱菊、薰衣草、三色堇等幾十個品種。
一年四季,四季花開,五彩繽紛,奼紫嫣紅,不同季節展現不同風景,風格迥異,大氣磅礴,美不勝收,讓人如痴如醉。葵花園占地30畝,葵花盛開如一張張笑臉,亮晶晶,黃燦燦,姿態蔥秀,裊裊婷婷,迎風飛舞,儼然彩蝶展翅,引人無限遐思。
荷花園植有20畝荷花,荷塘中養殖各種觀賞鯉魚,夏天,荷葉像一把把大傘為魚兒遮風擋雨,五彩斑斕的魚兒在葉下來回穿梭嬉戲,讓人目不暇接;池塘中荷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聖潔美麗,清香獨秀,十分惹人喜愛。花谷兩岸蒼松翠柏,修竹萬竿,滿目蔥蘢;谷底小溪環繞,碧波蕩漾,倒影斑斕,幽靜深邃。置身花海,邂逅美景,領略浪漫情懷,叫人流連忘返。
團保寺
明末清初,戰亂不斷,盜匪猖獗,瘟疫流行,民不聊生。為祈求上蒼的保佑,一高僧雲遊四方,化緣在此修建寺廟,名團保寺,意為保境安民,祈求上蒼的保佑。三百多年來,團保寺菩薩靈驗,善男信女八方朝拜,香火旺盛,經久不衰。解放初期,寺廟被毀,尚留基石若干,現擬重建。
老油坊遺址
老油坊建於清康熙年間,因七星谷水源豐富,溪水常年不斷,為減輕榨油勞動強度並充分利用流水衝擊水車轉動碾子碾磨菜籽(桐子),當地一大戶人家便在七星谷龍門口依山修建了一座油坊。
龍門口
傳說七星谷在很久以前是一個很大的湖泊,東海龍王的私生子小龍王曾住在湖中,當小龍王逐漸長大,感覺湖泊水淺不宜久居,得認祖歸宗。突然一天烏雲密布,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小龍王從湖水中一躍而起,向著東海方向騰雲而去,龍門口就是小龍王騰空躍起時龍尾將山脈劈開的一道口子。
龍門口峽谷兩山奇峻多姿,蜿蜓逶迤,山頂漫山遍野青松翠竹,鬱鬱蔥蔥,一派盎然生機;谷底清風徐徐,瀑布飛下,溪流淙淙,奇石疊壘,魚兒穿梭,美不勝收;谷口絕壁對峙,懸崖挺立,天開一線,氣勢雄偉,別有洞天。
合歡亭
合歡樹俗稱夜合樹,此樹葉晝開夜合,人們常以夜合樹表示忠貞不渝的愛情。合歡亭上長有兩棵合歡樹,恰似夫妻相親相愛。唐代詩人韋莊在《合歡》一詩中寫道:“虞舜南巡去不歸,二妃相誓死江湄。空留萬古得魂在,結作雙葩合一枝”。
許願石
七星谷許願石,因其形狀如人雙掌合一虔誠禱告,故稱許願石。傳說明清時期,一書生多次赴京科考,屢考不中,年近六十再次進京趕考時,途經七星谷見一奇石如雙掌合一默默祈禱,便合攏雙掌,對著蒼天,祈求金榜題名。其後進京趕考回家不久,就高中狀元。事後,凡過往的行人見到此石,都會默默地許個願。
長生橋遺址
清朝乾隆年間,萬州通往四川開江、宣漢、達州等縣市的古道是經高梁鋪、過七星谷,翻歇鳳山,穿梁平後才能到達。每天過往的行人數以千計,原長生橋是乾隆三十七年當地五十多戶鄉民為方便行人來往免受涉水之苦集資修建。此橋落成之日,恰遇一百歲老人經此而得名。在晚清末年,長生橋不幸被一次特大洪水沖毀。2016年七星谷景區開發,在離長生橋遺址400米的心月湖尾端復建此橋,其寓意是過往此橋的遊客青春永駐、身體健康,長生不老。
福善橋
善為福之因,福為善之報。福善橋古拙可玩,漫坡可采青,溪澗可捉蟹,依碑可攝影,躡足可渡橋。橋之兩端不知何端為渡,何端為始渡。或曰,自度度人,善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