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9月2日 里約熱內盧條約簽署 |
1947年9月2日,美國與拉美18個國家共同簽訂了“美洲國家間互助條約”,即“里約熱內盧條約”。這一條約是美國自1947年初就已開始醞釀推動,自“杜魯門主義”宣布後更進一步加緊籌劃而促成的。它是在“查普特庇克議定書”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並且多了“冷戰”的背景。這一條約最主要的條款是,規定“對任何一個美洲國家的進攻都將被視為對所有美洲國家的進攻”,因而締約國有義務對直接受害國採取援助措施,並通過適當的機構采勸集體措施”。條約所列舉的可能採取的行動包括使用武力。 值得一提的是該條約援引了聯合國憲章第51條關於區域性防禦權利的條款,而這一條款恰好是美國方面為了使泛美體系合法化而倡議的。原來敦巴頓橡樹園的議案中沒有這一條款,而且規定“未經安理會授權,不得依區域安排或由區域機構採取執行行動”。“查普特庇克議定書”通過後,顯然與此條款相衝突。因此在舊金山會議上,美國支持拉美國家反對這一規定。最後由范登堡提出一妥協方案,既承認安理會最高權威,又允許泛美體系發揮作用,最後即以聯合國憲章第51條的形式獲得通過:聯合國任何會員國受到武力攻擊時,在安全理事會採取必要辦法、以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以前,本憲章不得認為禁止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之自然權利。會員國因行使此項自衛權而採取之辦法應立即向安全理事會報告,此項辦法於任何方面不得影響該會員國按照本憲章隨時採取其所認為必要行動之權責,以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及安全。 現在“里約”又反過來引用這一條款,其實都是美國一手操縱的。 “里約”的重要性在於它是第一個在美國領銜下的集體防務條約,為以後“北約”等一系列防務集團開創了先例。它的適用範圍也不僅限於拉美國家,本來美國提出的草案含糊其詞,因多數拉美國家擔心為美國在世界各地區的衝突承擔義務,堅持劃定了範圍,即包括格陵蘭、阿留申島、百慕達等地區在內的大片西半球地區。另外,在“杜魯門主義”之後,美洲國家發生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也被列入外來侵略,這也是美國積極推動該條約的目的之一。 |
相關詞條
-
《美洲國家間互助條約》
是美洲國家簽訂的地區性軍事同盟條約。又稱《泛美聯防公約》、《里約熱內盧條約》或《西半球聯防公約》。由美洲國家組織(亦稱泛美聯盟)成員國多米尼加、瓜地馬拉...
-
人類文明發展史
簡史(1):現代智人的遷移路線圖 人類從動物大家庭中衍生並脫離出來,始於800萬年前的東部非洲,非洲猿的一部分,由於東非大裂...
簡史(1):現代智人的遷移路線圖 簡史(3):淹沒於史的古兩河與古埃及文明 -
巴西
那些星星的位置是1889年11月15日8點50分,新政府當天,里約熱內盧星星排列的位置(巴西的首都原是里約熱內盧,後來遷到巴西利亞)。綠色和黃色...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之一。1960年4月21日,首都正式由舊都里約熱內盧遷移...
國家象徵 行政區劃 地理 重要城市 歷史 -
南方共同市場
簽署《亞松森條約》,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場(簡稱南共市)。該條約於當年...1998年的210多億美元,平均每年遞增20%。1995年,南共市和歐盟簽署...達到550億美元。1998年4月南共市還與安弟斯共同體簽署了框架協定,力爭...
作用功能 成立日期 宗旨 成員 組織機構 -
巴西[南美洲國家]
,法國入侵,占領了相當於今天的里約熱內盧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設立一個法屬...、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蘭德、南里奧格蘭德、里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1960年4月21日,首都正式由舊都里約熱內盧遷移至此。巴西利亞是南美洲建都...
歷史沿革 自然環境 自然資源 行政區劃 國家象徵 -
巴西[巴西聯邦共和國]
入侵,占領了相當於今天的里約熱內盧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設立一個法屬殖民地...、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蘭德、南里奧格蘭德、里約熱內盧、朗多...之一。1960年4月21日,首都正式由舊都里約熱內盧遷移至此。巴西利亞...
歷史沿革 自然環境 自然資源 行政區劃 國家象徵 -
OEA
下,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簽署了解決邊界糾紛的“和平總條約”。11月在華盛頓...“美洲國家間防止衝突條約”,即“貢德拉協約”。1928年1月16日~2月20日...仲裁總條約。1933年12月3~23日,在蒙得維的亞舉行第7次美洲國際會議...
基本介紹 歷史演變 古巴與OEA 中國與OEA關係 -
阿爾韋托·藤森
經濟改革,與厄瓜多簽署和平條約,解決了長達百年的邊境爭端,還與智利解決...
人物經歷 為政舉措 對外交往 人物評價 人物事件 -
南錐共同市場
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簽訂了《亞松森條約》,決定建立南錐共同市場。條約的宗旨...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的發展。[1] 條約規定,逐步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和非... (common market group),是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條約和...
簡介 組織機構 經濟合作 主要活動 對外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