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釋延象 :俗家名蘇棋山,貫籍河南省,鄭州市。修行在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少林,超化,著名地里學家,天文學家,易學家,風水學家,佛學大師。其自小酷學,歷訪高僧隱道名人術士,研究易學堪輿,證求佛道秘術,探跡索隱,融匯諸家,擅長周易預測、風水設計策劃、命名策劃、成功人生策劃。在家鄉時就為周圍鄰里鄉親進行四柱預測、取名策劃、擇日評課、風水勘察、室內住宅設計改良、商鋪酒樓及公司風水布局等工作。由於精通業務和具有良好人緣,深受方圓百里鄉親歡迎和讚賞,在當時享有“民間風水大師”的美譽。精通命理,奇門遁甲,周易,風水等,尤其對墳地風水有很深的研究,青年時期曾經步行萬里,跋山涉水,遍訪名山大川,尋龍脈、找真穴。中年以後,逐漸系統化開展對建築風水、園林風水、家居風水、陽宅風水、陰宅風水、廠房風水、辦公室風水、樓盤風水、祖墳風水、周易預測、四柱八字、結婚擇日、生產擇日、奇門預測、六爻預測、嬰兒起名等等作深入的、創新的、科學化的系列研究,促使易學風水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光大。
釋延象奇解
風水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古代風水大師的說法,風水的全部內容就是一個字--"氣"--"天地之氣"。有"氣"才能"無中生有",才有"萬物",才有"變化"。"氣"有瑞(吉)煞(凶)之分,有的氣勢如虹,氣脈相連;有的死氣沉沉,經脈閉塞。瑞氣使人興盛發達,富貴一生;煞氣鬱集則子孫貧困,甚至斷子絕孫。"王氣"又叫"天子氣"、"帝王氣",是瑞氣中最高貴、最難得的一種。王氣與天地相通,上天入地,出神入化;在天則主宰宇宙,在地則統治人間,得王氣者,得江山。什麼是氣,個人認為氣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磁場。每個人的磁場都不同,正如古代風水大師的說法,有的磁場氣脈相通,運轉通暢,則氣勢如虹;有的磁場氣脈不通,則無法運轉而死氣沉沉。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個磁場,他的出生年月日時、他的名字、他的衣服、配飾等等都跟他形成磁場;一個家是一個磁場,家的位置,家的格局,家裡的人等等形成了磁場;一個企業是一個磁場,企業的名字,企業的位置,企業的格局,企業的人員等等也會形成磁場; 一個社會是一個磁場,社會的環境,社會的人員,社會的風氣等等也會形成磁場…… 宇宙萬物也是磁場,大家試想下為什麼潮起潮落跟月亮升落同步?
風水是一門科學並非迷信
風水絕不是迷信,請不要迷信它,也不要用迷信的眼光藐視它。它是一門唯物主義的學科,風水並不是簡單的風和水。其實風表示的是空間、地勢、氣場、光波、磁場、電場各種能量場,能量場不同,所對人的產生作用就不同。宇宙中還有很多現代科學解釋不了的現象,還有很多能量沒有發現,現代科學百年之後也有可能被否定,但是宇宙萬物,不論你看的見還是看不見的,它不會因為解釋不了就不存在了。像磁場、中醫的經絡(科學的的儀器根本測不到,也不法證實)等,人的肉眼是看不到,但是它們是存在的,對人的影響還很大。
大家看一些具體的周易風水,其中蘊含著很多的科學道理. 比如風水術認為住宅不宜在草木不生處,其道理就在於土地貧瘠而沒有生氣;又如不宜住在大城門口或面對監獄衙門。是因這裡的環境會破壞心理上的寧靜。還有“糞屋對門,癰節長存”,“天井積水易染疫,窗戶漏風宜避忌”等等,完全符合現代醫學的觀點。
對於房屋的布局,風水裡有這樣的說法:“前低後高,世出英豪”。這樣說除有利觀瞻外,前後屋都能普遍獲得陽光的充分照射。人在這樣的環境裡,有利於身心健康。反之:“前高后低,長幼昏迷”。前屋陽光充盈,後屋則陰暗寒濕,肯定對人不利。這種結構主要指座北朝南之宅。因為古代人少地多,房屋宅向選擇的餘地大。
“風水術”並不可怕,只要用辨證的眼光看待它,就不會為它的神秘所困擾。就能夠分清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華。
建立風水學的核心思想
風水理論思想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這個系統以人為中心,包括天地萬物。環境中的每一個整體系統都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轉化的要素。風水學的功能就是要巨觀地把握各子系統之間的關係,最佳化結構,尋求最佳組合。
風水學充分注意到環境的整體性。整體系統論,作為一門完整的科學,它是在本世紀產生的;作為一種樸素的方法,中國的先哲很早就開始運用了《黃帝宅經》主張“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膚,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嚴雅,乃為上吉。”清代姚延鑾在《陽宅集成》卷--《丹經口訣》中強調整體功能性,主張“陰宅須擇好地形,背山面水稱人心,山有來龍昂秀髮,水須圍抱作環形,明堂寬大為有福,水口收藏積萬金,關煞二方無障礙,光明正大旺門庭”。
整體原則是風水學的總原則,其它原則都從屬於整體原則,以整體原則處理人與環境的關係,是現代風水學的基本特點。
祖墳對後代的影響
古人論及時空對人的影響時,有“一墳二房三八字”的說法。這種說法雖不見得多么精確,但卻足以看出中國古人對風水的重視程度,尤其是對先天風水的重視。
什麼是先天風水?先天風水就是祖先通過環境氣場對子孫後代的影響,這個環境氣場又俗稱“祖墳”或“陰宅”,那後天風水自然就是“住房”或“陽宅”啦!
俗說話“人死如燈滅”,一般人都認為,人死後,“靈魂”出殼,肉體火化或腐爛,成灰作泥,“子虛烏有”,又如何來影響子孫後代呢?
其實不然。根據“物質不滅”理論來推斷,人的死亡,只不過是一個舊的人體組合的消失,但組成這個人體的基本物質元素卻是永存不滅的。經過火與水的“洗禮”,它們有的化成氣體,有的變成灰燼,有的則爛成泥土,有的再重組成其它物質形式,即使這些氣、灰與土,也會再化合、生髮出一些新的生命形式,就象肥料施到田裡,又被莊稼吸收,變成糧食蔬果一樣。
就是說,祖先雖然人死燈滅了,但他們的氣場卻布滿了一定的空間,仍在無聲無息地影響著子孫後代。從廣義上說,越是血緣關係貼近的,其影響力越大,這是因為祖先與其後代的遺傳基因十分相同,有極大的共性,所以很容易從氣場上溝通。可惜這種溝通的基因或磁場,太微小微弱了,人們不但看不到摸不著,而且用現有的科技手段也難以檢測得到,但實踐也證明,暫時檢測不到的,並不等於不存在。
在這一點上,我們的老祖先倒是比現代人聰明能幹,他們沒有藉助所謂的先進手段,卻印證了不少已被現代科技證明、或逐步被證明的東西,比如道家預演了宇宙形成的過程,以及銀河系的“太極”形狀;現代人聽起來比較“迷信”的一些東西,比如堪輿風水學,自古以來就使人們獲益匪淺,多少年以後也可能是科學的碩果……
龍、穴、砂、向五者,被風水師稱為“地理五訣”。龍,俗稱龍脈,即“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因此尋覓龍脈對陽宅風水和陰宅風水都極重要。風水術有龍分九勢、五勢的說法,這都是從山形的走向之不同來加以辨別的。地脈又有三龍說,即北龍、中龍、南龍,都從崑崙山發源,這和前者一起孕育了我國的地形地貌學,它對各種形態類型的總結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由此看來,祖墳對後代的影響是風水學裡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是人死後物質肉體的歸宿,而且還是子孫後代祭奠祖先的一個精神場所,同時也是影響到子孫後代繁衍生息的一個隱形磁場。自有人類誕生以來,生與死一直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過半百,就相當於“土埋半截”了,這時就自然考慮到死後的歸宿問題。或天葬,或水葬,或懸棺,或土埋,根據民族信仰與地區習俗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喪葬方式。這些方式流傳下來,便形成了一門學問,而專門研究這門學問和從事葬穴行業的人,則被尊稱為“堪輿師”。歷史發展到晉代,有個叫郭璞的先生,把這門學問綜合歸納,形成了一部堪輿名著《葬經》。《葬經》對祖墳的作用作了精闢的論述:“葬者乘生氣也,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也就是說子孫的形體是父母(祖先)所遺的一部分,父母(祖先)的骸骨如果得到生氣,就會使子孫後代受到福佑,故此給父母(祖先)的骸骨找一個吉宅很重要。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鍾東應”。這段話形象地道出了祖先如何“乘生氣”、“行地中”、“生萬物”、“氣感而應、鬼福及人”的運作過程。祖先對後人的影響即如“銅山西崩”而“靈鍾東應”一般。《葬經》又進一步說:“蓋生者,氣之聚凝,結成者,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納骨,以蔭所生”,意思即所謂“生者”,實質是氣的聚凝,而結成骨肉,“死者”是以散發骨氣來庇護和福蔭他們的後生,所以擇穴葬地的風水好壞,直接關係到子孫後代的吉凶福禍。
不管怎么說,祖墳風水到底作用如何,目前是無法用現代“科技”來檢測的,只能用歷史實踐來印證。歷史名人都很講究祖墳風水,或許他們已經受益匪淺,他們的功成名就即已經說明了這一點。歷朝皇帝更是趨之若鶩,往往從登基開始,便選地擇穴,大興土木,天下的大風水似乎都被這些帝陵占據了,以至他們的帝業往往能延續數百年之久。不過即使是平民百姓中,假如哪家出了個大狀元、大官人、大財主,或哪家“人丁興旺”,倘若注意一下他家的祖墳,一定也是順而得水、聚而藏風的風水寶地。
現實中有人也許還有不少疑問:我家的祖墳調整了,為何還是不見效果呢?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與風水師的水平有關;二是與住房有關;三是與本人生辰八字有關;四是與個人後天努力有關。因為風水不管強調的如何重要,畢竟不是決定人生命運的唯一因素。再者,還有火葬與土葬的區別等等一系列因素,都會影響到祖墳的功效與作用。
一個好的風水寶地,一定是“勢來形止、山水交匯、踞而候、攬而有”的,也一定會貴若千乘、富若萬全的。又如“山者,宣也、其氣剛。川者,流也、其氣柔。剛柔相盪,而地道立也!山岡,體魄也,氣色,神理也。凡山,形勢崩傷,其氣散絕,謂之死,形勢雖具,生氣未舒,謂之枯。死者不可復生,枯則有時而潤”。又如山之不可葬者五,即光禿的童山不可葬,中斷之山不可葬,石山不可葬,偶經此處氣以勢止的山不可葬,孤獨的山不可葬,因為從氣勢相結合來看,這些山的風水都有欠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