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驗光

醫學驗光

"2、在綜合驗光儀上將右眼的球鏡細調輪盤下撥,直至被檢者能模糊分辨出0.2行視標。 (1)隱內斜與調節強的近視患者

百度名片

醫學驗光醫學驗光
醫學驗光是檢查光線入射眼球後的聚集情況,它以正視眼狀態為標準,測出受檢眼與正視眼間的聚散差異程度。是根據患者的眼部檢查、屈光狀態、眼位、調節力、視功能、年齡、職業、用眼習慣等十幾項診斷指標而給出的科學處方,直接關係到所配眼鏡的準確性和舒適性,它需要豐富的醫學、視光學知識,產生的效果不僅是看清物體,還對眼睛起到治療和保健作用,讓眼睛享受清晰和舒適。

醫學驗光方法

擴瞳驗光

擴瞳驗光是眼球處於調節靜止狀態時進行驗光,適合於15歲以下的兒童或調節較強的成人

小瞳驗光

小瞳驗光是在調節恢復或存在情況下進行驗光,適合於對擴瞳驗光結果的複查,或一般狀況下的成人驗光。

客觀驗光

客觀驗光是通過檢影鏡,對被檢者瞳孔中的光影移動進行判斷,比較客觀,特別適合幼兒或擴瞳情況下的驗光,通常在進行一些必要的問診後,首先進行客觀驗光,因通過客觀驗光可以迅速知道被檢者初步的屈光不正度數,為隨後的主觀驗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常用的客觀驗光法主要包括電腦驗光和檢影驗光
通過電腦驗光或檢影驗光得出被檢者初步的驗光結果,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主觀驗光。

主觀驗光

主覺驗光是通過被檢查者戴上矯正鏡片後對矯正視力的改善情況進行判斷,特別適合於擴瞳驗光後的復驗。因客觀驗光不能排除調節因素影響,故客觀驗光結束後還要進行一系列主觀驗光檢查,這樣才能準確的查出患者的真正的屈光不正度。

醫學驗光流程

置入客觀驗光結果

將電腦或檢影驗光所得的雙眼的客觀驗光結果置入綜合驗光儀中。因目前多數電腦驗光的結果可能略有偏高,故若使用電腦驗光進行客觀檢查,可將所得驗光結果的數值減低-0.50D球鏡再置入。

霧視

因被檢者在客觀驗光過程中可能有調節存在,故為了讓其充分放鬆調節,減少調節因素對驗光結果的影響,在客觀驗光結果的基礎上要首先進行霧視檢查。
霧視法的原理

霧視法霧視法

霧視法的原理是通過添加適量的正球鏡(近視眼也可以減少負球鏡)的方法讓進入被檢眼內光線的焦點會聚在視網膜的近前方,使其處於人工近視狀態,達到放鬆調節的目的。霧視的狀態下,患者如果再使用調節,焦點便會更遠離視網膜,物像會變得更加模糊,故其不會再使用調節。而若其想看清遠處視標,自然會迫使自己放鬆調節,因只有在放鬆調節的情況下焦點才會離視網膜更近,使物像變得更清晰。人眼有將物體看清晰的傾向,故在此情況下被檢者自然會放鬆調節使物像更清晰,從而達到霧視的目的。霧視檢查一般先進行單眼霧視再進行雙眼霧視。即將客觀驗光結果的度數置入綜合驗光儀後,在此基礎上增加正球鏡(遠視眼)或減少負球鏡(近視眼)直至視力至0.2左右,先右眼後左眼,然後進行雙眼霧視。
操作步驟
1、遮蓋被檢者左眼,對右眼進行霧視。囑患者注視0.2行的視標
2、在綜合驗光儀上將右眼的球鏡細調輪盤下撥,直至被檢者能模糊分辨出0.2行視標。若用試鏡架進行霧視時,可直接在被檢眼前加+1.00DS的球鏡進行霧視,檢查此時的視力,若視力比0.2更好或更差,則適當增加或減少霧視片的度數,直至剛好可以模糊分辨0.2行視標即可。
3、 遮蓋右眼,使左眼處於打開狀態,進行左眼霧視,方法同右眼。
4、打開雙眼,讓患者雙眼同時注視0.3行左右的視標,模糊可以分辨即可。若0.3行視標很清晰,可雙眼同時增加+0.25DS的霧視鏡。
5、遮蓋左眼,將右眼的球鏡細調輪盤逐漸上撥0.25DS(即逐漸增加-0.25DS的近視球鏡或逐漸減少+0.25DS的遠視球鏡),直至其視力達到1.0左右。紅綠測試

紅綠測試主要是用於檢查被檢者的球鏡度是否適量。
紅綠測試的原理紅綠測試主要是利用色像差的原理。白色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複合光,各種顏色光的波長、折射率不同,故白色光經過較密介質後會發生色散。在可見光中,紅色光波長最長,折射率最小、速度最快,而紫光的波長最短、折射率最大、速度最慢。
正視眼恰能使黃光的焦點落在視網膜上,則紅光的焦點落在視網膜後,綠光的焦點落在視網膜前紅光和綠光距視網膜距離基本相當,故紅光和綠光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彌散圓的直徑也基本相當,故正視眼觀察紅綠背景里視標的清晰度也基本相同。因而通過屈光不正矯正後,若球鏡度適當,患者會感到紅綠視標的清晰度相同。
若被檢者處於近視狀態時(即近視欠矯或遠視過矯時),黃光的焦點會落在視網膜前,紅光的焦點在黃光之後,因而更靠近視網膜,而綠光的焦點比黃光更靠前,因而更遠離視網膜,故紅光在視網膜上形成彌散圓的直徑要比綠光小,所以被檢者會感到紅色背景里的視標更清晰。因而紅綠測試時,患者若訴紅色視標更清晰,需要增加近視度或減少遠視度,使紅綠視標同樣清晰。
若被檢者處於遠視狀態時(即近視過矯或遠視欠矯時),黃光的焦點會落在視網膜後,紅光的焦點在黃光之後,因而更遠離視網膜,而綠光的焦點比黃光更靠前,因而更靠近視網膜,故綠光在視網膜上形成彌散圓的直徑要比紅光小,所以被檢者會感到綠色背景里的視標更清晰。因而紅綠測試時,患者若訴綠色視標更清晰,需要減少近視度或增加遠視度,使紅綠視標同樣清晰。
操作步驟

紅綠雙色測試紅綠雙色測試
1、霧視之後視力已通過調整球鏡達到1.0
2、投放紅綠視標,囑被測者比較紅綠視標清晰度:
如被檢者說紅綠背景里視標同樣清晰,說明此時球鏡度剛好,不需調整。
如被檢者說紅色背景里視標更清楚,則說明被檢者處於近視欠矯或遠視過矯狀態,則需“增加-0.25DS或減少+0.25DS”即向上撥球鏡細調輪盤,直至通過球鏡調整使紅綠視標清晰度相同。
如被檢者說綠色背景里視標更清楚,則說明被檢者處於近視過矯或遠視欠矯狀態,則需“減少-0.25DS或增加+0.25DS”即向下撥球鏡細調輪盤,直至通過球鏡調整使紅綠視標清晰度相同。交叉圓柱鏡檢查

交叉圓柱鏡是由兩個度數相等、符號相反、軸位互相垂直的柱鏡疊加磨製而成。
交叉圓柱鏡檢查原理
交叉圓柱鏡常用的規格有±0.25和±0.50。手持式交叉圓柱鏡,其中紅色刻度線表示負散光的軸向,黑色刻度線表示正散光的軸向,二軸互相垂直,在正負軸之正中有一手柄。其中紅點表示負散光的軸向,白點表示正散光的軸向,正負軸之正中有兩個翻轉手輪。交叉圓柱鏡主要用於精確調整散光的軸向和度數。當被檢者的最佳矯正視力能達到0.7或以上時用±0.25的交叉圓柱鏡對散光進行調整。下面主要介紹一下如何使用綜合驗光儀中的交叉圓柱鏡精確調整負散光的軸向和度數。
操作步驟
1、精確調整散光的軸向
(1)紅綠測試達到平衡後,將交叉圓柱鏡移到視孔前,並使翻轉手輪與散光試片的軸向重合,此時會聽到輕微的“咔”聲
(2)讓患者注視遠處斑點狀視標(也可讓其注視此時最佳視力的上一行視標)。
(3)翻轉交叉圓柱鏡並將兩面分別命名為1和2,囑患者比較兩面的清晰度:如兩面清晰度相同,說明軸向正確,可進行下一步的散光度數調整;如兩面清晰度不同,則說明原散光試片軸向有誤,則在較清楚的一面將散光試片的軸向朝著紅點方向調整,即“追紅”原則。調整量按“進10度退5度”進行。
2、精確調整散光的度數
(1)將交叉圓柱鏡的P點(P點所在位置可能為紅點或白點)與調整後的散光軸向重合,此時也可聽到輕微的‘咔’聲。
(2)翻轉交叉圓柱鏡並將兩面分別命名為1和2,囑患者比較兩面的清晰度:如兩面清晰度相同,說明散光度數準確,檢查結束;如兩面清晰度不同,說明原散光度數有誤,則需要進行調整:
若紅點與散光試片軸向重合時更清晰,說明原散光度數欠矯,則增加-0.25DC,然後繼續翻轉比較,直至調整到兩面清晰度相同,柱鏡增加-0.50DC時,球鏡應先減少-0.25DS。
若白點與散光試片軸向重合時更清晰,說明原散光度數過矯,則減小 -0.25DC,然後繼續翻轉比較,直至調整到兩面清晰度相同,柱鏡減小-0.50DC時,球鏡應增加 -0.25DS。

二次紅綠測試

交叉圓柱鏡檢查結束後,可將球鏡降低-0.50DS(即下撥球鏡細調輪盤兩檔)後進行二次紅綠測試,並通過球鏡的調整達到紅綠平衡。調整方法與一次紅綠相同。

確認最佳視力

二次紅綠平衡後,投放視力表視標,檢查被檢者此時所能看到的視力(即其最佳視力),並在此基礎上下撥0.25DS球鏡(即近視降低-0.25DS或遠視增加+0.25DS),看其視力有無變化:若視力變降低一行,則上撥回至之前的球鏡度;若視力保持不變,則再下撥0.25DS球鏡,如視力下降則上撥0.25DS球鏡。
例 二次紅綠測試後,視孔內度數為-3.50DS/-1.25DC×100。投放視力表視標,讓患者指出所能分辨的最小一行視標,假設此時患者能分辨的最小行視標為1.2行視標,則將球鏡下撥0.25DS即變為-3.25DS,再查其視力,此時仍能分辨1.2行視標,則將球鏡再下撥0.25DS即變為-3.00DS,再查其視力,此時視力下降為1.0,則需將球鏡調回至-3.25DS結束。
至此,右眼的單眼驗光結束。左眼此時仍處於霧視狀態。將右眼遮蓋,左眼打開,對左眼進行檢查,步驟同右眼,直至找到左眼的最佳視力最大正鏡化。

醫學驗光的內容和步驟

醫學驗光是指在具有紮實眼科及視光學知識的基礎上,利用以檢影技術為主的各種主客觀的方法,尋找雙眼的屈光焦點結果。新視界眼科醫院表示再根據多項眼科檢查的綜合,正確給予處方,定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眼鏡,使戴鏡者能正常發揮其雙眼單視功能,從而達到既看得清楚、又看的舒服、看得持久的最佳視覺效果。
醫學驗光的內容和步驟:
1、 眼科病史詢問和一般性眼科檢查;
2、 常規驗光(檢查、電腦驗光、插片等);
3、 檢查主導眼(主視眼),使戴鏡前後保持一致;
4、 檢查眼位,內隱斜近視低矯,遠視眼足矯,外隱斜近視足矯,遠視眼足矯;
5、 調節力測定,調節力是指能看得清楚近距離物體的能力。如果調節力強,近視配得淺些,遠視要深些,如果調節力弱則相反;
6、 檢查雙眼視功能,特別是兩眼度數不等時;
7、 檢查散光軸向,順規散光低矯,逆規散光或斜軸要足矯;
8、 準確測量瞳距,以保持雙眼視軸中心與眼鏡光學中心一致;
9、 試戴眼鏡,開發處方。

醫學驗光與常規驗光區分

醫學驗光

養眼點看清物體、戴鏡舒適、保健治療
設備綜合驗光儀、電腦儀,檢影鏡、視力表、鏡片箱
內容矯正視力,雙眼單視力功能,集合功能,眼位等
驗光人員同時熟知臨床眼科和眼視光學知識的眼視光醫師

醫學驗光醫學驗光
需時較長,複雜者需半小時以上
收費 較高
紀錄記錄內容多常規驗光

養眼點看清物體
設備電腦儀,檢影鏡、視力表、鏡片箱
內容 矯正視力
驗光人員 技師
需時較短
收費較低
紀錄內容少

驗光水平區分

驗光的水平分5級或5分,常規驗光3分以下,而醫學驗光在4分以上。
1分 → 給患者插片
2分 → 電腦驗光 + 給患者插片
3分 → 電腦驗光 + 給患者插片 + 檢影驗光
4分 → 電腦驗光 + 給患者插片 + 檢影驗光 + 調節平衡檢查
5分 → 電腦驗光 + 給患者插片 + 檢影驗光 + 調節平衡檢查 + 考慮年齡、眼位及屈光度出具科學處方,只給患者插片得1分;為患者做電腦驗光再插片得2分;2分的基礎上加檢影驗光得3分;在3分的基礎上做調節平衡檢查得4分;在4分的基礎上考慮年齡、眼位及屈光度出具科學處方得5分。

醫學驗光的前景

1998年1月~1999年5月,權威研究機構曾對121例(男53例,女68例)年齡為21~55歲的電腦終端性眼病(VDT)患者進行了檢查,這些患者平時有眼癢、燒灼、不適感、眼脹等症狀,視力疲勞十分明顯。檢查的結果是:乾眼症65例(占53.7%),屈光矯正不良87例(占71.8%),調節靈活下降47例(占39.0%),發展性老視66例(占55.0%),老視未矯正53例(占43.8%),外隱斜17例(占14.0%),內隱斜24例(占19.8%),高度屈光參差8例(占7.0%)。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這類患者的數量會呈上升趨勢。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就是通過醫學驗光,使其配戴一副合適的矯正鏡片,或行準分子雷射手術。當然對乾眼症患者還需加用人工淚液等藥物,而對高度屈光參差患者,應選用隱形眼鏡或進行屈光手術。準分子雷射手術希望醫學驗光能在我國引起注意並得到人們的接受,並獲得廣泛的開展與實施。

驗光儀的重要性

多數眼 鏡店及醫院僅依靠電腦驗光和插片來配鏡

綜合驗光儀綜合驗光儀

,也就是常規驗光。而現代視光學強調給患者採用醫學驗光,醫學驗光又必須使用綜合驗光儀。那么為什麼要使用綜合驗光儀呢?眾所周知,當一位近視的患者,戴上-3.00D的矯正鏡片後,矯正視力可達到1.0,此時,-3.25D、-3.50D、-3.75D以及-4.00D,這5個矯正鏡片都可以使矯正視力達到1.0。若用常規驗光,只能在這5個矯正鏡片中任選一個作為驗光處方,有一定的隨意性。而在醫學驗光時則不然,它得根據被檢者的眼位、調節、雙眼單視以及集合功能等檢查結果,只能選其中固定的一個鏡片,甚至也可選擇-2.75D作為最後的驗光處方。由此看來,醫學驗光和常規驗光有著不同的含義和內容,具體見表1所示。從醫學角度來講,配戴矯正眼鏡的目的,不但要使患者看清物體,還要使之戴鏡舒適,並且可以治療某些可能存在的眼病,如視力疲勞、隱內斜或隱外斜等,而醫學驗光則是基礎。
醫學驗光時,當用綜合驗光儀檢查完所需要的項目後,需按以下處方原則對被檢者進行最後的驗光處方確定:
(1)隱內斜與調節強的近視患者,處方驗光度低,遠視患者處方驗光度高。
(2)隱外斜與調節弱的近視患者,處方驗光度高,遠視患者處方驗光度低。
(3)集合功能差的遠視患者,瞳距略放小,使視軸落在矯正鏡片光學中心,利用凸透鏡的三稜鏡效用,使物像向鼻側移位。
(4)測定雙眼單視功能時,需判斷出主視眼為右眼,還是左眼,應使配戴矯正鏡片前後的主視眼一致。
(5)使用綜合驗光儀中的紅綠二色試驗、偏振片或稜鏡分離等方法,使戴矯正鏡片的雙眼調節處於平衡狀態。究竟選擇多大的度數差距作為最後驗光處方的結果,這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際資料積累,通過被檢查者醫學處方中規定的矯正鏡片、隨訪其主覺症狀的改善情況以及客觀功能的檢查,以著眼點處方原則為例,調節力強的近視眼,結合前述的-3.00D矯正鏡片可知,醫學驗光處方的降低程度,除了和調節強弱的程度有關外,還和年齡、屈光度、眼位等有關。因此,醫學驗光的實施,滿足了眼視光學方面的內容。

哪些人群必須要醫學驗光

  1、15歲以下的青少年
2、初次戴鏡者
3、雙眼屈光參差
4、曾患有眼疾者
5、需進行屈光手術者
6、短期近視度數增加較快者,如半年內疚加深了100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