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芭芭拉·卡維特 (朱迪·丹奇飾)在倫敦一家名聲極糟的公立中學當歷史老師 。光看她的形象就讓人聯想到卡通片裡的惡老師:衣著保守、不苟言笑、行為嚴謹、對不聽話的學生奉行鐵拳政策,自然也是個缺乏感情滋潤的老姑娘,這樣的老師多半在生活中都有讓人想像不到的一面。卡維特老師雖然朋友不多卻是能引導人傾訴心聲還會替人保密的高手。
新來的藝術老師希芭·哈特 (凱特·布蘭切特飾)年輕漂亮、活潑聰明,仿佛吹進學校的一股春風,這股春風也撩動起芭芭拉對友誼的渴望。兩個好像來自不同星球的女人竟很快成了無所不談的好朋友,希芭在和芭芭拉的交往中也發現她非但不沉悶還有自己一套獨特的幽默感。而越是和希芭深交芭芭拉越是禁不住想把她當作人生唯一知己。可是希芭幸福的家庭、可愛的子女還有被希芭的魅力吸引而圍在她身邊的朋友們都是芭芭拉的障礙,友誼的失敗夾雜著妒忌,芭芭拉萌生出一個復仇計畫:原來內心不羈的希芭暗地裡與學校一個15歲的男學生搞師生戀,這段不倫關係被芭芭拉撞破後成了她威脅希芭的籌碼:即使不能留住希芭的友情,她也要希芭失去所有淪落到她正身處的孤獨深淵裡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朱迪·丹奇 | 芭芭拉·卡維特 | |
凱特·布蘭切特 | 希芭·哈特 | |
比爾·奈伊 | 理察 | |
安德魯·辛普森 | 史蒂芬 | |
Tom Georgeson | Ted Mawson | |
麥可·馬羅尼 | Sandy Pabblem | |
Joanna Scanlan | Sue Hodge | |
肖恩·帕克斯 | Bill Rumer | |
菲爾·戴維斯 | Brian Bangs | |
朱諾·坦普爾 | Polly Hart | |
朱莉婭·麥肯茨 | Marjorie | |
安-瑪莉·杜芙 | Annabel | |
職員表
製作人 | 羅伯特·福克斯、安德魯·邁克唐納、雷德芒德·莫瑞斯、阿龍·瑞奇、斯科特·魯丁 |
導演 | 理察·艾爾 |
副導演(助理) | Caroline Chapman、James Chasey、Heidi Gower |
編劇 | 派屈克·馬博、Zoe Heller |
攝影 | 克里斯·門格斯 |
配樂 | 菲利普·格拉斯 |
剪輯 | John Bloom、Antonia Van Drimmelen |
選角導演 | Shaheen Baig、Maggie Lunn |
藝術指導 | Tim Hatley |
美術設計 | Grant Armstrong、Mark Raggett |
服裝設計 | Tim Hatley |
(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芭芭拉·卡維特 演員朱迪·丹奇
- 一個嫉妒心極強而且孤獨寂寞的女人,她性格上孤僻敏感而且滿腹怨恨,平時衣著保守、不苟言笑、行為嚴謹,對不聽話的學生奉行鐵拳政策,同時還有偏見荒謬的觀察力以及措辭犀利的文筆。始終篤信愛是用毀滅來得到的,雖然朋友不多卻是能引導人傾訴心聲還會替人保密的高手。
|
| - 希芭·哈特 演員凱特·布蘭切特
- 學校新來的美術老師,年輕漂亮、活潑聰明。一個矛盾的人,為人優柔寡斷、自怨自艾,被芭芭拉稱為“一個注定要死的人”。後來逐漸變成了倫敦郊區的“包法利夫人”之類的角色。內心不羈的她暗地裡與學校一個15歲的男學生搞師生戀。
|
| - 斯帝文·康納利 演員安德魯·辛普森
- 一個滿臉長著雀斑的15歲男孩,出生於工人階級家庭,在希芭上門補習時和她發展了一段不倫之戀。在希芭因此入獄以後仍然沒有放棄,在夜晚的寒風中等待了很久,就為了送給她一條細細的金項鍊。
|
| - 波麗 演員朱諾·坦普爾
- 希芭的女兒,一個喜怒無常的十幾歲的女孩,正處於叛逆期,事情暴露時為自己有這樣的母親而感到恥辱甚至追打自己的母親。
|
( 以上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信息 |
First Day of School | Good Girl | |
The History | Sheba's Longing |
Invitation | Someone In Your Garden |
The Harts | A Life Lived Together |
Discovery | Someone Has Died |
Confession | Betrayal |
Stalking | It's Your Choice |
Courage | Barbara's House | 藝人: Philip Glass |
Sheba & Steven | Going Home | 唱片公司: Rounder |
The Promise | I Knew Her | 發行時間: 2007年01月09日 |
獲獎記錄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2007 | 金球獎(GoldenGlobe)2007 |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派崔克·馬柏 | 最佳女配角(提名)凱特·布蘭切特 |
最佳女主角(提名)朱迪·丹奇 |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提名)朱迪·丹奇 |
最佳原創配樂(提名)菲利普·格拉斯 | 最佳編劇(提名)派崔克·馬柏 |
最佳女配角(提名)凱特·布蘭切特 | |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2007 | 柏林國際電影節2007 |
亞歷山大·柯達-最佳英國電影獎(提名)RobertFox | TeddyAudienceAward理察·艾爾 |
亞歷山大·柯達-最佳英國電影獎(提名)斯科特·魯丁 | |
亞歷山大·柯達-最佳英國電影獎(提名)理察·艾爾 | |
最佳女主角(提名)朱迪·丹奇 | |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派崔克·馬柏 | |
亞歷山大·柯達-最佳英國電影獎(提名)派崔克·馬柏 | |
( 以上資料來源)
製作發行
幕後公司
製作公司
公司 | 地區 |
UKFilmCouncil | 英國 |
ScottRudinProductions | 美國 |
BBCFilms | 英國 |
DNAFilms | 英國 |
發行公司
公司 | 地區 | 時間 |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 | 美國 | |
福斯探照燈公司 | 美國 | 2006 |
20世紀福克斯荷蘭分公司 | 荷蘭 | 2007 |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 阿根廷 | 2007 |
二十世紀福斯公司 | 新加坡 | 2007 |
Bontonfilm | 捷克 | 2007 |
Fox-Warner | 瑞士 | 2007 |
其他公司
特技製作公司: | CineImageFilmOpticalsLtd.[英國] |
上映日期
美國 | 2006年12月25日 |
加拿大 | 2007年1月5日 |
英國 | 2007年2月2日 |
德國 | 2007年2月12日 |
澳大利亞 | 2007年2月15日 |
德國 | 2007年2月22日 |
義大利 | 2007年2月23日 |
法國 | 2007年2月28日 |
影片評價
《醜聞筆記》表面上是簡單的師生戀故事,其實蘊含和折射著文化思想的深層意義 。 (王虹評)
導演用冰冷得仿若驚悚片的風格來處理一個孤絕的情感故事,毫不留情地斬斷每一根有可能產生溫暖的線。片中大部分場景都設定在室內,而且鏡頭也以中近景和特寫為主,演員的每一絲神情的轉變都被捕捉下來,一方面給觀眾某種逼近真實的壓迫感,讓觀眾始終浸潤在影片營造的異度空間裡無法抽離,另一方面也考驗了兩位女主角的演技。茱迪·丹奇用深厚而內斂的表演功力在不事張揚的淡然神態下生動而精確地塑造了芭芭拉這個內心複雜的主要人物,而凱特·布蘭切特在片中則美得叫人心動,她那活潑靈動的表演特色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這兩張臉就像鏡子的兩面,雖然處處相反,卻是同一個人的兩面影像,一如這部影片的海報所表現的那樣 (金鷹娛樂評) 。
《醜聞筆記》里的芭芭拉不是容易駕馭的角色,但朱迪·丹奇處理得不動聲色而又極有層次極其細膩 (北京娛樂信報評) 。
《醜聞筆記》用不倫戀牽引出希芭這個角色隱藏真實的脆弱,影片的主題也因此得以放大。論演技,雖然年輕但凱特·布蘭切特對人物的控制能力與丹奇旗鼓相當,此次飾演兩個仿似鏡中人的角色時既較量演技又講究了配合 (網易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