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廠前街

酒廠前街

酒廠前街:東起琅琊巷,西止東關街,解放後成巷,因地處酒廠南而得名。20世紀80年代前大部為菜園。

介紹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酒廠前街 酒廠前街

在臨沂東關社區內,就有這么一條人們踩出來的路——酒廠前街。這條路因臨沂酒廠而出現,伴隨著臨沂酒廠興起而成型。經過60多年的發展,這裡已成為東關社區居民進出的一條重要通道。這裡有熱鬧的人群,這裡記錄了人們匆忙的身影,這裡有60多年風雨積澱起來的沉穩和包容。然而,這一切都將隨著東關社區的改造而消失,並在以後化作人們的記憶。

發展歷程

60年前的一條排水溝

“60年前沒有酒廠前街,當時這裡只是一條排水小溝。有了臨沂酒廠後,走的人多了,這裡才慢慢形成了一條小路。”說起酒廠前街,地地道道的東關人、72歲的老人馬學龍可謂了如指掌。馬學龍老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對東關社區感情十分深厚,特別對酒廠前街更是記憶猶新。

據老人回憶,酒廠前街所在地在60多年前是一條小水溝,平時裡面沒有水。到了雨季,雨水多了,這條小溝也就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將四周多餘的水排到沂河裡去。“可別小看這條小溝,它的作用十分重要,雨季的時候,沒有它周圍的菜園都要被淹,辛辛苦苦種的菜就沒了。”上世紀50年代以前,酒廠前街附近,大都是菜園,還有幾處茅草屋,每到雨季這條小溝都能發揮它重要的作用。

“小時候我們經常過來摸魚、洗澡。”除了排水,這條小溝在老人們的記憶中還有一個重要功能——承載著歡樂的童年。馬學龍老人回憶,這條小溝平時是沒有魚的,但每次下大雨後,溝里的水暴漲,沂河水倒灌,有很多魚進入小溝,當水退去小溝就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在娛樂項目十分缺少的60年前,可以洗澡、摸魚的這條小溝毫無疑問地成了孩子們嬉笑的好去處。

眾人踩出的道路

1953年,臨沂酒廠建廠,這是東關社區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伴隨著酒廠的成立發展,酒廠前街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76歲的肖樹傑也親眼見證了酒廠前街的發展歷程。

“我剛來的時候,這裡還沒有路。”1958年,肖樹傑來到酒廠參加工作,在當時酒廠周圍全都是菜園,酒廠前街還是一條小溝,只有少數人會沿這條小溝行走

1963年左右,酒廠發展壯大起來,廠區進行了擴建,後來酒廠大門挪到了現在的位置,從此走這條道路的人開始多了起來,慢慢的踩出了一條鄉間小路。不過在當時,這條小路十分難走,每次雨後,道路都十分泥濘,每走上一趟,鞋底都會粘上厚厚的一層黃泥。儘管如此,這條小路卻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比起走解放路少了不少路程。慢慢的,走的人越來越多,路也被踩硬了,這就是酒廠前街的雛形。 “後來菜園拉起了圍牆,在酒廠廠牆和菜園圍牆中間就形成了道路,這就是酒廠前街。”據老人介紹,大約從這時起,這條小路有了自己的名字,“酒廠前街”的名字算是固定了下來。隨著道路的作用越來越重要,1978年前後,東關社區居委對這條路進行了硬化,這條路大約有1公里長,成為人們進出酒廠重的要通道。

菜園發展起來的居民區

酒廠前街的出現,不僅僅方便了居民出行,也令這昔日的菜園慢慢成為居住地,居民陸陸續續在此建房,這裡便日益熱鬧起來。57歲的白士會就是其中的一員。

“30年前我搬到這裡的時候,附近都是菜地,還有很多窪地。”說起當時的情景,白士會印象深刻。30年前,白士會的宅基地被劃在了酒廠前街南邊,他也成了最早一批在這條街上居住的居民之一。在白士會的印象中,當時的酒廠前街只是一條小路,路兩邊還有很深的水溝,只有少數新蓋的房屋。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此蓋房的居民越來越多,便逐漸發展成了今天的樣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