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榮譽
世界優秀專家、
中國專家學者十年(1996-2005)貢獻人物、
中國區域經濟百名傑出人物、全國電力行業創新突出成就獎、
全國首批電力行業著名專家、
2007年度全國行業創新突出成就獎和國務院所屬單位頌發的“中國區域經濟百名傑出人物”主人公獎、
中國百名改革創新風雲人物,
2008年4月末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的2008—群英會上獲“中國改革創新先進人物”稱號。
2005年8月入錄國家人事部中國人才研究會主編的《共和國脊樑》,
2007年入錄《盛世中華》、《中華名人大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和《世界名人錄》、
2008年入錄《世界名人辭海》。
個人名片
世界優秀專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專家
中國科學發展研究會 科學高級研究員
中國行業發展研究中心 巡視員
中國行業研究中心 副理事長
世界華人交流協會 理事
中國專家學者十年(1996-2005)貢獻人物
全國行業創新突出成就獎獲得者
全國首批電力行業著名專家
中國國際行業諮詢協會 行業首席專家
香港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 特約顧問編輯
深圳市專家工作聯合會 專家
個人作品
鄺禮安的著作頗豐,主要著書有:
《朗誦詩選》,
《鞍鋼可控矽套用彙編》,
高校教材《電力系統》(獲西安理工大學優秀教材獎),
《工廠供電》(獲第三屆機械部優秀教材獎);
主要論文有:
《典型逆變線路的數學分析》(鞍山市建國30周年優秀論文獎)、
《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辨證研究》、
《用李雅普洛夫直流法分析複雜電力系統穩定》、
《多機電力系統PSS的配置及其參數優選》(碩士學位論文)、
《大力發展東西交通,推動泛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開拓東協和南亞市場》(2006年6月在北京召開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中國專家學者座談會優秀論文獎)、
《與東協和南亞一些國家區域合作的探討》、
“關於促進我國西部經濟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思考”,“攜手共進、振興中華”(獲國際優秀論文獎);
《建立兩洋出海觀念,提高我國能源安全度》一文於2008年4月25日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的“盛世中華—2008年群英會”上發言,經大會組委會推薦為“中國改革創新先進人物”。
信奉格言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僅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 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這樣說:我已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名人傳記
鄺禮安一生酷愛讀書,文理兼修,融會貫通,由於師出工科名校清華,他非凡的文學素養卻鮮為人知。
其實,早在花縣一中期間,他就嗜好唐詩宋詞,諳通漢語詩律,他於2005-2007年期間兼任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教學委員會委員時,還為該學院的外國留學生義務講授過漢語詩律學。他的文學道路並不曲折,上初一,便已熟讀唐詩三百首,同時開始接觸一些古典文學名著;初二時,鍾情於巴金的《家》、《春》、《秋》和《霧》、《雨》、《電》、《憩園》。這些作品中,華麗而婉約的文辭優美,深深地吸引著他;以至於在高中時期,蘇軾、歐陽修、宋祁、晏殊、晏兒道、秦觀、書莊、馮延已和花間派詞人都成為他的偶像;直到高三,他還在專讀肖滌非的《杜甫研究》。高中時,他就已經將大學中文專業的基礎課程自修了一遍。後來改考理工科,其中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他所崇拜的當代名家艾青、劉紹棠都是右派,受到啟發,他不能重蹈他們的覆轍;二是1957年華羅庚、吳文俊和錢學森等人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的事,在他這顆少年的心引起劇烈的震動,吳文俊的拓撲學成就和華羅庚的《典型域上多元複變函數論》論文在他心中沒有多少印象,因為那個時候連這樣的數學術語他都不懂,但錢學森的《工程控制論》獲一等獎對他影響就大了,從那時候他就下定決心搞工程科學,做一名獻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專家是多么榮譽的事,加上他數理化同樣優秀,考理工科也是穩操勝券,因此,才選擇報考以理工科聞名於世的清華大學。
鄺禮安來自南方一所教學設施和素質教學都極其一般的中學,面對來自全國各地名牌中學的尖子同學,入大學初期功課壓力大,加上語 言生活習慣和氣候等差別,剛入大學時還是非常不習慣,經過五個學期自強不息的奮鬥,終於在電機系核心課程《電機學》考試中取得了100分;在電機系俄語統考中取了第一名;每門功課他看的全是俄文教科書,他的作業和課堂筆記都是用俄文來完成,而且還是該系該年級中唯一的學習二外英語,三外日語的學生,在主要基礎課程《同步電機電磁過渡過程》學習中也得心應手,課堂上對老師應答如流,深得那位留美教授的偏愛。由於基礎課程好,使得他從那之後,學習高景德先生的特創理論《交流電機過渡過程分析》打下堅實的基礎。由於其性格溫敦和厚,社會活動多,民眾印象好,而且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於是入學後的第六個學期,便由班乾變成電機系學生會的文體幹事。
鄺禮安考進風景秀美的清華大學,雖然讀的是電機專業,而且前兩年壓力較大,但課餘時間,他依然故我,是校園文藝、體育、音樂方面的活躍分子,成為清華大學的風雲人物。從第二學期起,他就加入了清華文藝社詩歌組、口琴隊、體操隊。1963年,為了紀念“一二·九”運動28周年,他與其他六位同學合編《朗誦詩選》,由著名詩人臧克家題書名,中央候補委員、高教部長兼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作序,時任校黨委副書記艾知生(後任國家廣電部部長)擔任政治顧問,由於該書提倡朗誦,曾一度對當時的詩壇產生影響,校內校外,大江南北,好評如潮。1964年5月,在清華文藝社刊物上發表了《清華園之秋》,這是一篇像詩一樣優美的散文,被同行喻為清華華艷派的代表作,並戲稱為華艷派的創始人。
鄺禮安德智體全面發展,對體育也特別愛好,但他不把體育作為專職,他認為體育是必不可少的業餘活動,體育可以強身健體,增強思維能力,錘鍊膽識,培養智慧,因為只有健康的體格才是做好各種革命工作的本錢,所以至今他仍天天堅持鍛鍊。從1958年起,在廣州有幸知遇中國象棋棋聖廣東四大天王盧輝,承蒙短暫義教,因家貧無力拜師,但他從此卻愛上了象棋,於1963年清華大學暑假中國象棋賽中獲亞軍,2001年還往《深圳特區報》投了許多象棋稿,9月份在該報上曾發表過殘局解答。1964年4月,在清華體育館獲國家體操三級運動員,得到國家體委頒發的等級運動員證書;1964年10月獲國家舉重三級運動員;1965年5月,在清華校運會上獲男子鉛球第六名,也達到國家三級運動員水平。三個三級運動員稱號,對於一個專職體育工作者來說是不屑一顧的,但對於一個非專業體育人員來說是一種鞭策和鼓勵。
英國的大哲學家培根說過:“智慧與學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遠比權力和統治持久”。雖然文化大革命曾一度給人們帶來政治瘋狂,但沒幾年,隨著文革結束便煙消雲散了。鄺禮安從中悟出:學術是百世流芳,而權力是短暫享受。因此,他將杜甫兩句詩成為終生信奉的格言,將學術當作一座高峰來永世攀登。1964年春,他的一首小詩就反映了這種心態,詩云:我們生長在世界的東方/沐浴著黨的雨露和陽光/我們滿懷戰鬥的激情/肩負著人類發展解放的希望。(詩中的解放是指人類掌握大自然規律後的自由和解放)。
鄺禮安畢竟是清華理工科畢業,他的學術造詣最精深的,還是發配電技術,但精一通多,車鉗鉚電焊樣樣皆能。早在清華學生期間,他曾組織過一次10kv不停電接線作業,繼而發明並自製了一個結構精巧、易關難開的機械式安全門裝於五號樓,其超薄壁焊接工藝精湛絕倫;用實驗室中七台中小型發電機級聯成小電網,解決了小機組中性點直接接地和中機組中性點不接地聯合運行問題;採用組合式音柱技術親自設計、製造並安裝了當時國內聲功率最大、傳播距離最遠的廣播電台,有好幾項指標參數在當時都居全國之首,並在校內舉辦過有20多位各系各年級同學參加的聲學工程設計培訓班,他是唯一的主講人員。該廣播電台於1968年春某日十八點半開播,是晚清華園萬人空巷,人們攜家帶口地蜂擁到大禮堂、二校門周圍,時值文革清華派戰,支持者歡欣鼓舞、歡聲雷動、此起彼伏、人們額手相慶,一派瘋狂;反對者亦稱讚此項工程為一絕舉,也企求那朝那日自己擁有,以求雙方力量得到平衡。
後來,他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業績更加驕人。1968-1980年,在鞍山鋼鐵公司工作,從事牽引供電、大站電氣集中控制工程和推廣可控矽(即晶閘管)套用,兼任全國變流技術委員會東北分會副組長。1973年出版 《鞍鋼可控矽套用彙編》一書。在此後的六七年間,先後完成技術革新十多項,其中有“1500伏直流環氧樹脂區分器”,是當時國內直流牽引中的一項重要革新,此項目的派生論文《鋼軌接頭電阻值的測定》刊登於《礦山技術》雜誌1981年第一期。1977年國內曾組織過十幾家電子企業在鞍鋼牽引網上成功地進行了全國首次“無線調車試驗”,開闢了無線電話在運輸調度中套用的先河。1979年,先後被評為“鞍山市雙革(技術革新、技術革命)積極分子”、“鞍鋼公司雙革積極分子”。同年,論文“典型逆變線路的數學分析”獲“鞍山市建國三十周年優秀論文獎”。
1980-1983年為西安交通大學電機系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電力系統穩定分析和計算。主修:自然辯證法、常微分方程、計算方法、現代控制理論、非線性系統分析和李雅普諾夫穩定性理論。期間,較早地用FORTRAN語言對西北電力系統進行過潮流、靜態穩定、暫態穩定和最優運行等方面的電算。學位論文:“多機電力系統PSS的最優配置及其參數優選”(PSS:電力系統穩定器);還有辯證法力作:“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辯證研究”;“李雅普諾夫直接法分析複雜電力系統的暫態穩定”。
1983-1990年為西安理工大學(原名陝西機械學院)自動控制系講師,先後為研究生、本科生講授過《動態電力系統》、《電力系統分析》、《發電廠電氣部分》、《工廠供電》等九門課程,合帶過自動控制專業的研究生,科研題目:供電系統最優無功功率補償;電力系統和供電系統諧波測試及預防性對策的研究。1986年,自編的高校研究生教材《電力系統》獲學院優秀教材獎,因為該書在沿襲交流電力系統的基礎上率先引入高壓直流輸電系統的新內容;1987合編培訓教材《供電系統諧波測量與分析》,1989年,合編高校教村《工廠供電》(機工版)獲第三屆機械部優秀教材獎。
1991年全年在深圳華僑城華盛公司任總工程師、董事會三師成員、兼公司下屬兩個廠的廠長,主管全公司的基建、計畫、技術、設計、生產、質檢、安全等,期間,一是採用現代管理18法管理工廠;二是引進國內第一台異形封邊機。用先進管理方法和先進的設備,大大地提高了工廠的生產效率和產品的質量水平。
1992年起,先後在深圳媽灣電力公司及其上級深圳能源集團工作。主要從事電廠基建。為一期工程廠外工程總管兼二期工程前期主辦。1993年國家頒布建設工程施工招投標試行條例後,成為深圳市首任招標組組長,專業範圍是:計畫、概預算、招投標、總平面圖、土建、軟體工程和地基處理、給排水、水工工程、除灰、燃油、電氣、水處埋及電廠環保等。完成了媽灣電廠和月亮灣電廠的環保工程。在參建的若干工程中,富有特色的是:在填海廠區內做了百米長滴水不漏的地下連續牆;利用軟體處理技術在平均有9米深淤泥的灘涂上建造起一座三層樓高的灰水回收泵房;利用半潛駁在13米水深的珠江口上無圍堰地一次性建造了一座重量達3000多噸、足以為四台300MW級鍋爐提供冷卻水的鋼筋混凝土取水口;富有遠見地共同敲定媽灣電廠採用海水脫硫方案使它成為全國電廠環保的示範工程。
鄺禮安既是一位行業專家,也是一位社會學者。他淵博的學識、豐富的實踐經驗,不僅為企業創造效益,而且不遺餘力地為地方、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出謀獻策。2005年在深圳市人大慶“七一”座談會上,他提出過建議:深圳應該大力加大能源儲備,尤其是石油儲備的設施建設。2006年,他作為深圳市人代會旁聽代表,就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循環經濟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指出深圳地處珠江口前沿,有很好的自然地理條件,應該建風力發電廠、利用潮汐發電。2006年6月底,在北京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中國專家學者座談會上宣讀了論文《大力發展東西交通,推動泛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獲“中國專家學者優秀論文獎”。2007年夏他還根據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為保障能源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認為在發展西部的同時,要極大的加強同東協各國,尤其是與緬甸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為此撰寫了《與東協和南亞一些國家區域合作的探討》一文,刊登於《風雲》雜誌2007年6月號,鮮明地提出與緬甸共同開發一個印度洋出海口,並建設好該出海口與昆明的交通運輸設施以及從出海口到金沙江中游的油氣管道,將大大地提高中國 國家能源安全度,同時還將極大的促進緬甸和中國的經濟尤其是西部經濟的發展。該文於2010年10月獲世界學術成果研究院等單位授予“世界重大學術思想成果特等獎”,同時籌劃把這種商機,通過論文《攜手共進,振興中華》在2007年世界華人交流大會上發布出去,推動世界華人為開發祖國西部、促進中國與東協各國進一步合作而努力,該文獲2007年度“國際優秀論文獎”。2009年9月獲“世界重大學術創新成果特等獎”。2008年4月25日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召開的“盛世中華—2008群英會暨隆重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高層論壇”上宣讀了《建立兩洋出海觀念,提高我國能源安全度》一文,經大會組委會推薦為“中國改革創新先進人物”,同時在2009年在中國百科文庫出版社、中國國際專家學者聯誼會、中國文化藝術研究交流中心、香港經濟管理科學院聯合舉辦的中國百科優秀作品(論文)評選活動中榮獲壹等獎,2009年9月也獲“世界重大學術創新成果特等獎”。2008年12月21日在北京人大會堂河南廳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區域經濟文化發展論壇”暨《時代先鋒—中國區域經濟傑出人物》頒獎盛典中獲“時代先鋒·第二屆中國區域經濟十大特別貢獻人物”稱號,並在會上發表論文《奏響時代的最強音》。
鄺禮安多才多藝,德才兼備,且學用結合,為企業和社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深圳特區不可多得的科技人才!
百科親眷
田胤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