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為南主客郎中、太尉屬,襲爵雲陽伯。車駕南伐,既克宛城,拜長猷南陽太守。及鑾輿將反,詔長猷曰:“昔曹公克荊州,留滿寵於後。朕今委卿此郡,兼統戎馬,非直綏初附,以扞城相托。”特賜縑二百匹。高祖崩於南陽,斂於其郡。尋征護軍長史。
世宗初,壽春歸款,兼給事黃門侍郎,持節宣慰。及任城王為揚州刺史,詔長猷為諮議參軍,帶安豐太守。轉徐州武昌王府長史,帶彭城內史。征拜諫議大夫,轉司徒諮議,遷通直散騎常侍。永平五年卒。謚曰貞侯。
鄭長猷,鄭演之子,滎陽人,以父勛起家,拜寧遠將軍、東平太守。尋轉沛郡。
入為南主客郎中、太尉屬,襲爵雲陽伯。車駕南伐,既克宛城,拜長猷南陽太守。及鑾輿將反,詔長猷曰:“昔曹公克荊州,留滿寵於後。朕今委卿此郡,兼統戎馬,非直綏初附,以扞城相托。”特賜縑二百匹。高祖崩於南陽,斂於其郡。尋征護軍長史。
世宗初,壽春歸款,兼給事黃門侍郎,持節宣慰。及任城王為揚州刺史,詔長猷為諮議參軍,帶安豐太守。轉徐州武昌王府長史,帶彭城內史。征拜諫議大夫,轉司徒諮議,遷通直散騎常侍。永平五年卒。謚曰貞侯。
鄭長猷造像位於古陽洞口上方南側,共六龕,均為圓券形淺龕。分上、中、下三排,每排兩龕,其大小不等。圓楣拱內刻卷草葡萄紋,主尊為交腳彌勒(已經殘破)。左右二...
簡介記《鄭長猷造像題記》為龍門二十品之一,造像龕位於古陽洞口上方南側,共六龕,均為圓券形淺龕。 景明二年九月三日(公元501年)完成。 造像記位於佛龕右側,...
注音 簡介 釋文張大㷕(1568-1652),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彭崗村張家橋人,生於明隆慶二年(1568年),卒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1595年進士,16...
人物生平 相關文物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Ayurširidara,梵語“壽吉度”之意,1339年—1378年),北元皇帝,蒙古帝國第16代大汗(1370年—1378年在...
人物生平 軼事典故 書法造詣 詩歌作品 家族關係張大猷(1568-1652),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彭崗村人,生於明隆慶二年(1568年),卒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1595年進士,1601年...
人物生平 相關文物鄭虔(691年-759年),字趨庭(又作“若齊”、“弱齊”、“若齋”),鄭州滎澤縣人,鄭述祖六世孫(一說玄孫),唐代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鄭虔出生於一...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軼事典故 親屬成員鄭虔(691年—759年),字趨庭,又字若齊(一字弱齊、若齋),唐代都畿道鄭州滎陽縣人 ,盛唐著名高士,文學家、詩人、書畫家,又是一位精通經史、天文、地...
簡介 經歷 赴台州 建學堂 個人聲望在清朝國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關外時期約近三百年的漫長歲月之中,獲此殊榮的滿清貴胄僅有十二家,鄭親王就是其中一家。其祖先在清朝開國以及入關統一時期立下汗馬...
基本概況 承襲列表 始祖簡介 鄭親王府 後世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