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輔宣

鄭輔宣

鄭輔宣(1911-1991)潮陽人,號讀吾書屋主。1936年畢業於上海美專,後回潮汕執教,從事美術教育三十多年。擅長國畫,尤善山水、花鳥,尤以金魚、麻雀見長。

人物簡介

輔宣(1911-1991)潮陽人,號讀吾書屋主。1936年畢業於上海美專,後回潮汕執教,從事美術教育三

十多年。擅長國畫,尤善山水、花鳥,尤以金魚、麻雀見長。所作筆墨俊逸,賦色秀麗,詩畫交融。曾任潮陽市文聯顧問、潮陽市美協名譽會長,泰華藝術協會(海外)顧問,汕頭市畫院畫師。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展覽,並被選送美國、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香港等地展出,作品多次在上海《朵雲》等國內外報刊發表。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鄭輔宣畫集》,福建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鄭輔宣國畫小輯》、《鄭輔宣題畫詩草》。曾在汕頭市等地舉辦個人畫展、遺作展及藝術研討會。傳略收入《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等。

作品欣賞

鄭輔宣在上海求學時,其老師謝公展還未真正形成個人風格,而吳昌碩的筆法正是他們樂於紹述的傳統。除受業於謝公展之外,又心儀八大、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注重寫生,作品貼近生活,且其在詩詞、書法上成就頗高,故形成清朗俊逸,華滋朴茂的風格。他強調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注重筆墨和人性的價值,畫作形式與神氣並重,著重表現自身的感受,每每有感而發,而且畫中有

詩,詩畫有機融合,而成妙趣橫生的氣象。 鄭輔宣作於庚午(1930年)夏六月的《魚雀圖》,畫面的底部是一群嬉戲的金魚向上而游,長尾飄蕩,千姿百態,色彩斑斕,或施紅或染黑。畫面的上部是凌空垂掛的紫藤,幾撮紫藤花紅欲流丹,色彩文雅,艷而不妖,寧靜中還透著安詳。紫藤枝頭上方有六隻麻雀,機靈生動,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活潑歡快,與下面游魚互相觀望,上下遙相呼應,使整個畫面充溢著熱烈喧鬧的氣氛。畫作淡雅秀逸,情趣天然,氣韻連貫,筆酣意暢,賦色清淡,間用重色點醒,技法融合中西。金魚,重在神似,銜接若有若無,若隱若現,雖不畫水,但又宛在水中,金魚的姿態婀娜優美,活潑生動,極富動感。紫藤老乾嫩條如虬龍般纏繞,呈現充塞天地的勃勃生氣,而且密而不結,疏而不散,似亂非亂,可長可短,能彎曲,有舞蹈般的優美姿態,讓人聯想到萬紫千紅的春天。棕色的麻雀則形象活脫,富有情趣,意境高雅脫俗。右側題上七絕詩一首,詩曰:
萬紫千紅競艷芳,枝頭雀躍鬧春陽。
宜人風物怡心目,更有游魚戲逐狂。
此詩直接描寫畫面景物,春光明媚,惠風和暢,百花爭艷,到處都是萬紫千紅。在陽光照耀下,紫藤枝頭上的麻雀顯得十分活躍,或互相呼叫,或竊竊私語,飛來又飛去。這裡的風景宜人,碧波蕩漾,水草搖曳,令人賞心悅目,更有池塘里的游魚,成群結隊,戲玩追逐。看這些絢麗多彩的金魚,正搖動著長尾,以動人的舞姿,款款向你游來。面對這么美好的圖景,你一定會留連忘返。
鄭輔宣的作品經常詩畫合一,富有地域特色。他經常到興寧、達濠等地深入生活,與同好雅會作畫。1962年於興寧所作的《寧江畔》一畫,畫面採用傳統的“二山一水”法,表現了寧江兩邊清新怡人的風景和客家姑娘辛勤勞作的場面。立意自然,境界廣闊,筆墨淡雅,設色明淨,造型準確,神態真切,有著高雅與平易的統一,及外柔內剛的個人風格。題詩用筆輕靈秀逸,樸實清醇。左上角題七絕詩一首,詩曰:
寒光清澈寧江嬌,南岸紅楓映綠蕉
客籍姑娘忙汲水,百斤重擔輕輕擔
題跋:“一九六二年冬寫於興寧,鄭輔宣並句。”此詩描寫隆冬時節,陽光的溫暖沒有驅散冰冷的寒氣,天藍藍顯得十分清澈,江清清水也清澈見底,南岸的紅楓掩映在一叢一叢翠綠的蕉林中,秀麗的寧江如此多嬌!姑娘們挑著擔子,正忙著到河裡汲水。你看,客家姑娘形象高大,乾起活來巾幗不讓鬚眉,百斤這樣的重擔子,輕輕就挑在肩上,健步如飛。作者寫寧江贊寧江,寧江潺潺的流水灌溉著兩岸的良田,哺育著這裡繁衍生息的百姓。其實作者通過對寧江的描寫,不僅讚揚了寧江,而且透過寧江,讚美美麗勤勞的客家姑娘,歌頌客家人的吃苦耐勞品性和敢闖敢拼精神。鄭輔宣善於在其畫面上題詩,詩畫相得益彰,融為一體,互為輝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