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事跡
其實,他也考慮過省會廣州,不過去之後才發現,“太大、太雜,人山人海”,一切都是那么繁榮,但一切都是那么與人格格不入。“而深圳就不同,即使你多么的不認同它,但它總能讓你找到自己的位置去適應它,因為它一直都在隨著人在變化。” 2001年,深圳聚集了全國超過40%的網站,此時,鄭裕傑誤打誤撞走進了這個領域,在深圳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做企劃工作。不過,正是這家公司,讓原來只是對網際網路略有接觸的他,發現了網際網路原來有如此多的商業模式可以操作,他第一次萌生了利用網際網路創業的念頭。
2003年,發生在美國的網際網路產業危機終於明顯地影響到深圳,直接導致了大批網際網路公司倒閉。當時,不少創業者都離開了深圳去了北京,因為此刻網際網路正屬於1.0時代,主要以媒體、內容模式為主,電子商務等還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概念,所以集中了大量國家級媒體的北京很快就成了網際網路從業者的一個主戰場。
公司關門後,鄭裕傑也跟著“IT大部隊”去了北京。在這個行業里初出茅廬的他只是想去找工作,可惜機遇非常不濟,工作一直沒有著落,在生存壓力之下,以及一些政策原因,他下定了決心回來深圳創業。他說,起初只是幫人做網頁,“一個網站簡單的幾個頁面就能賺10多萬元,整個網際網路還停留在幾年前的原生態里”。
後來,鄭裕傑就放棄了做網頁的行當,靠著過去的關係,代理一些大公司的業務,“雖然當時生意還可以,但實際上就是中介,替別人打江山,慢慢就覺得方向不對,失去了目標”。在他看來,深圳的網際網路行業一直都缺乏創新的商業模式,除了騰訊、A 8外,就沒有多少可以讓深圳驕傲的企業了。“雖然我們那一代人都在摸索,可惜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
幾番創業不如意後,鄭裕傑進入了中國創業投資研究院,在那裡他補充了很多關於創業和投資的知識。“當我進了研究院後才明白到,商業活動活躍程度、科技產業是否發達,與城市各個行業間的橫向交流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早幾年,因為缺乏交流和溝通,所以大家才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
鄭裕傑說:“其實,過去我對深圳是有種排斥感的。”由於深圳太務實了,生存壓力大,所以大家都在埋頭苦幹,但也因此使得它少了一絲人情味,人際關係都很僵硬或者存在很多功利性質。“北京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交流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圈子,你可以通過那裡認識不同的人,從中擴大自身資源的範圍。”這種背景下,鄭裕傑那種潮汕人的性格,讓他覺得自己可以做點什麼。2005年9月開始,他創辦了深圳IT茶會,通過在網上召集的形式,每周舉行一次IT從業者的聚會。“茶會沒有任何的功利性,本質就大家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多認識朋友。也許在這個過程中,參與者能夠找到一些共鳴。”
深圳IT茶會是公益性的,而且來者不拒。剛開始時,喝茶的費用是A A制,不過,後來這些費用鄭裕傑都自己掏了。“這可能是潮汕人的習慣吧,大家喜歡經常串門喝茶、培養感情,也不計較什麼。但不知道為何我來深圳這么多年,總是找不到這種感覺。”深圳的IT行業民間交流可以說是從鄭裕傑的IT茶會開始的,不到2年時間,茶會在深圳IT圈子裡幾乎無人不知了。
2005年是鄭裕傑在事業上的轉折點,在漂泊不定的創業、投機狀態中安靜下來,通過學習儲備知識、搞活動積累人脈,直到2007年,他終於等到小試牛刀的機會了。當時,鄭裕傑與幾個“茶友”一起創辦了深圳網際網路套用技術協會。該協會某種意義上是IT茶會的延伸,目的就是要把茶會的民間交流上升到行業、政策的層面上。
2010年,鄭裕傑與一些深圳IT界的人士,向政府有關部門建議,利用南山轉型的契機,促成了“蛇口網谷”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