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周敦頤父親過世後,母親鄭氏帶著15歲的兒子北上汴京,投奔哥哥龍圖閣大學士鄭向。受舅舅學問和為人耳濡目染的時光,是周敦頤受到家庭影響最深遠的時期。鄭向是一位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有很高的文化修養。他很喜歡外甥周敦頤,把他當自己的兒子看待,為其改名,督促其苦讀經史。
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鄭向得到一次封蔭子侄的機會,這也就意味著不用考試即可得到官職。鄭向沒有將這一機會給自己的兒子,而是給了外甥周敦頤。由此,周敦頤步入仕途。
召試集賢院,修起居注。出為兩浙運副,疏浚潤州蒜山漕河直達大江,運輸稱便,以功擢右制誥。後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卒於任。精史學,撰《五代開皇記》三十卷,《起居注故事》三卷。景祐三年(1036年)朝廷更定雅樂,龍圖閣直學士鄭向將阮逸撰寫的12篇《樂論》推薦給朝廷,阮逸與胡瑗一同受仁宗皇帝召見,一起校訂鍾管十三律,鑄造鐘磬各1架。康定元年(1040年)夏,上《鐘律制儀並圖》3卷。鄭向一生最為人欽仰處,是培養外甥周敦頤成為南宋理學的開山鼻祖。
天聖三年(1025年),在為父守孝3年後,年僅8歲的周敦頤與同母異父之兄盧敦文,隨母從道州(今湖南道縣)樓田堡來衡州投靠舅父。鄭向愛甥如子,按鄭家“敦”字輩為兩個外甥取名入籍,並親自授課督學,盡其所能創造最佳的學習環境,後來還讓周敦頤蔭補入仕。
因周敦頤聰慧過人,悟性超眾,更得鄭向喜愛,見他酷愛白蓮,便在自家宅前西湖鳳凰山下(今衡陽市二中)構亭植蓮,讓其負笈其間參經悟道。“衡州八景”之一“西湖夜放白蓮花”和白蓮仙子的傳說,系周敦頤所作,名篇《愛蓮說》也是其在衡所作。周敦頤知恩圖報,妻陸氏服侍舅母19年至舅母終老才隨夫生子,周敦頤後裔們歷稱鄭向恩舅,世代對他滿懷感激之情。
家庭成員
祖父:鄭志興,福州參政。
父親:鄭燦,字一體,由成都入福建永安。
兄長:鄭堯,鄭國。
妹妹:名不詳,生於公元982年,嫁盧郎中,盧郎中死後再嫁桂嶺周輔成,生周敦頤,封仙居鄭太君。
兒子:
長子鄭惇忠,字景孚,元祐二年六月乙酉卒,年六十一,葬黃州黃岡永安。
次子鄭惇懦,字景真,宋熙寧年之前進士,葬江蘇潤州丹徒縣謝家灣馬頭山。
惇忠子女:鄭夷逸、鄭夷道,長女嫁陸佃,次女嫁周壽,三女嫁沈竦,四女嫁曹彥輔。
惇懦子:夷甫、夷行、夷庚與沈括為摯友。
鄭夷甫:少年登笠,有美才,嘉祐中,監高郵軍稅務,後調封州判官,年三十五逝。
鄭向女嫁江州德化范端(字思道)。
侄子:鄭仁一,於宋仁宗時期由江州遷衡陽。鄭仁一之孫鄭行己北宋紹聖年間出任耒陽知縣。
侄孫:鄭夷中,和州司戶參軍,娶范思道之長女。
作品
著作有《開皇紀》30卷。 《起居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