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可[原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

鄭可[原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
鄭可[原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名。著名的有著名工藝美術家、教育家鄭可,神鵰網路創始人兼CEO鄭可,越南後黎朝開國功臣鄭可。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鄭可(1906—1987),廣東新會縣人(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曾就讀於廣州聖心中學。著名工藝美術家,中國工業設計奠基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科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代表作有:巨幅陶瓷浮雕《女媧傳說》等。

人物履歷

鄭可先生 鄭可先生

1927至1934年,鄭可求學於法國國立美術學浣和巴黎工藝美術學院,學習雕塑和工藝美術。回國後擔任勷勤大學建築系室內裝飾教授,同時在廣州美專兼雕塑課。1936年,去法國參加世界博覽會的設計。隨後在新加坡和香港創辦實業。

1951年,回響新中國的號召,應廖承志同志邀請,毅然賣掉在香港的工廠回到北京,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工作。1956年,由徐悲鴻、江豐、張仃推薦到中央美術學院陶藝系任教授。1957年,研究成功電脈衝雕刻鋼模等先進工藝。未久,被打成“右派分子”,進行勞動改造。

1977年,應財政部邀請,為國家培養金幣設計人員。

鄭可主要擅長雕塑和雕刻工藝,在繪畫、室內裝飾、建築裝飾、陶瓷工藝、工業造型、金屬工藝以及貨幣鑄造等領域均有研究,堪稱一代工藝美術大師。多年來在河北邯鄲、江蘇宜興、山東淄博等地,創作了大量陶瓷工藝品。鄭先生是中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先驅,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教授。他創作的浮雕頭像和陶瓷雕塑作品極富藝術感染力。他的浮雕注重“錯覺表現”,既吸取了西方現代浮雕的精華,又繼承、發展了中國的傳統浮雕,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浮雕風格。20世紀初他留學法國,學習繪畫、雕塑,以及設計課程,如陶瓷、玻璃、金屬工藝、家具、室內、染織等,師從法國雕塑家布歇。他是中國最早接受德國包浩斯設計理念的藝術家。

鄭可作品 鄭可作品

作為著名教育家,鄭可先生在教學上一貫倡導 速寫的重要性,他要求學生每天畫100張速寫,他的教學強調“勤動腦,多動手”。在教授人體素描時,他主張一個“快”字,將炭精棒數根紮成一排作畫,筆跡可粗可細,可輕可重,在較短的時間裡,就可以完成一幅以線造型為主、表現十分豐富的人體寫生素描;在人體寫生時,他強調動勢表現,反對對著解剖圖作畫。

鄭可[原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 鄭可[原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

嚴格的教學要求,大量的作業,以及正確的方法指導,使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十分高漲。尤其是在素描課期間,學生們晚上組織起來畫,令當時的任課老師朱耀奎先生感動得不得了;至今,朱老師還常激情滿懷地提起當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特藝78級學生們廢寢忘食學習的情景。鄭先生也十分注重細節的表現。一次,在畫籮筐的速寫時,我僅僅畫了籮筐大致的形狀,而沒有表現出籮筐破損的特點。鄭先生見了很是生氣,問:為什麼對籮筐的破損特點視而不見?這件在一年級素描課上發生的事情,雖然已過去了二十餘年,但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使我以後在觀察表現事物形體時,養成了特別注重對象特點的刻畫與表現的習慣。還有一次,在上浮雕頭像寫生課時,有位同學怎么也不理解鄭先生獨特的浮雕技法表現,鄭先生當即將他的浮雕作業面朝下擲在地上,然後拾起,原來塑得很高的浮雕頭像作業,此時已壓扁了,先生說:這才叫浮雕。他形象地解釋了自己獨到的浮雕“納光納陰”的理論,使在場的同學們茅塞頓開。

在課程安排上,鄭先生一貫提倡“錐型互套”的理論,這一理論生動地表現了基礎課與創作練習課的辯證關係。除了學習基礎課、專業課、理論課外,這批學生還向著名民間藝人學習工藝品製作、向著名書法家康殷學習書法、向理工科大學的教師學習繪製三視圖。鄭先生還多次表示要請我父親來校講課,介紹數學方面的知識。我父親孫樹本教授在數學教育方面很有造詣,可謂桃李滿天下;鄭先生是造型藝術教育家,子弟也有三千;同屬一個時代的他們,儘管一個研究自然科學,一個研究造型藝術,志趣雖有不同,但在一起時,卻有著許多共同的語言。他們過從甚密,彼此之間有著說不完的話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