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心安

鄧心安

生物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創始人,農業易相發展理論的主要創立者之一。

個人簡歷

  鄧心安(曾用名:鄧新安)。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生物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科院交叉科學中心唐山科學發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員。1985年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系,1991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曾任中國科學院綜考會助理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綜合計畫局規劃處處長,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農業哲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第六屆);參加中國科學院南方山區綜合科學考察隊、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等考察工作;負責中國科學院“九五”重大項目、特別支持項目和知識創新工程試點重大項目的綜合管理;參與組織“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領域方向戰略研究”;參與國家科技部“奧運科技行動計畫”的研究制定,負責中國科學院申請國家奧運科技攻關項目前期組織管理工作;起草一系列研究報告和科技管理檔案。曾應邀訪問美、英、法、德、意、瑞士、荷蘭、奧地利等國家研究與科技管理機構或進行合作研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部分被《新華文摘》、SCI、SSCI等轉載、收錄或引用,首次研究提出了基於生物經濟的農業易相發展理論和新型農業體系

教學領域

科技發展戰略與政策
農業科技與“三農”政策
科技規劃與項目管理
研究方向
科技發展戰略與政策;生物經濟與新型農業體系

近期主要論著

●2012年
1.鄧心安,王世傑,曾海燕.農業易相發展理論的緣起及其時代意蘊.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9):88-93+99
2.鄧心安,王曉鶴.澳大利亞生物經濟發展框架及其比較啟示.中國生物工程雜誌,2012,32(5):129-133
3.鄧心安,王曉鶴,高璐.迎接第二次綠色革命,構建新型農業體系.科技促進發展,2012(1):21-25
4.鄧心安.生物經濟:從概念到戰略.中國科學報,2012-06-12(第11版)

●2011年
1.鄧心安.巧合還是必然:農業易相發展理論與李小龍武學理論的融通.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03-17(第12版)
2.余婷,鄧心安.轉基因食品認知度的調查與分析.中國科技論壇,2011(7):141-146
3.王厚全,劉巍,李輝,鄧心安.生物能源與循環農業協調發展探析.江蘇農業科學,2011(2):10-12

●2010年
1.鄧心安,張應祿.經濟時代的演進及生物經濟法則初探.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0(2):144-151(《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0(3):146-147)
2.YuLI,SuochengDONG…,Xin’anDENG…,XiushengYANG.ImpactofirrigationandotherinputsonfarmproductivityintheupperandmiddlepartsoftheYellowRiverbasin,China.FrontiersofEarthScienceinChina,2010,4(3):345-356(SCOPUS/INSPEC)
3.鄧心安,封穎,曾海燕.試論生物經濟成長(GREW)戰略.中國生物工程雜誌,2010,30(10):125-131
4.鄧心安,彭西.綠色超級稻的緣起、多功能價值與時代意蘊.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10(2):14-17
5.鄧心安,彭西.高校科研誠信問題的體制分析與對策.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10(8):11-13
6.刁朔,鄧心安.不同規模兔場的經濟效益調查與思考.中國牧業通訊,2010(20):29-31

●2009年
1.鄧心安.新型農業體系:基於生物經濟的農業發展範式.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30(1):81-84
2.鄧心安,曾海燕.新型農業體系的緣起與發展.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9,11(3):40-45
(《中關村農業生物技術產業聯盟通訊》(轉載),2009(4):19-23)
3.鄧心安,曾海燕.農業易相發展:基於生物經濟的農業發展.創新科技,2009(7):22-24
4.孟徽,鄧心安.我國高校科研態勢與科研體制改革對策.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9,31(2):374-376+356

●2008年
1.洪偉,鄧心安.中國民間思想庫:作用與對策.科學與管理,2008(1):28-30
2.鄧心安,張應祿.生物能源發展及對未來農業的影響.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8(2):1-5
(《中關村農業生物技術產業聯盟通訊》(轉載),2008(4):18-20+6)
3.鄧心安,於衛華.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其政策完善環節.中國科技論壇,2008(6):104-108
4.鄧心安等.基於生物經濟的城市農業發展趨勢與策略.經濟問題探索,2008(5):142-144
5.曾海燕,鄧心安.第二次綠色革命:開啟現代農業新時代.科學新聞,2008(17):37-39
(《中關村農業生物技術產業聯盟通訊》(轉載),2008(6):32-35)
6.鄧心安,封穎.生物經濟在歐洲.科學新聞,2008(23):24-25

●2007年
1.鄧心安.生物經濟時代農業拓展的內在動力分析.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7(3):8-12
2.孫倩,鄧心安.我國農業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動力不足原因的期權博弈分析.農業科技管理,2007,26(4):91-93+96
3.段瑩,鄧心安.生物經濟對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人本化”作用.科技與管理,2007(5):79-81+84
4.高璐,仝芳妍,鄧心安.科技基本投入對論文產出的影響研究-以中國國際論文為例.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9):25-28

●2006年
1.鄧心安,王世傑,姚慶筱.生物經濟與農業未來.商務印書館,2006.12
2.鄧心安,高璐.經濟時代的發展階段及其劃分標誌.中國科技論壇,2006(2):111-114
3.鄧心安,高璐.基於生物經濟的新型農業體系研究[A].袁隆平,鄧華鳳等.雜交粳稻理論與實踐[C](首屆國際生物經濟高層論壇“農業生物技術”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7,290-295
4.鄧心安,王世傑.基於生物經濟時代的農業易相發展理論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土地變化科學與生態建設[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8,646-652
●2005年
1.鄧心安,王世傑,姚慶筱.生物經濟與中國農業現代化.研究與發展管理,2005,17(1):60-65
2.彭顥舒,王永利,鄧心安.科技基本投入對國內生產總值影響的相關分析.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5,27(1):86-92
3.Xinan Deng, Yuzhou Luo, Suocheng Dong and Xiusheng Yang, 2005.Impact of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on farm production in northwestern China. Agricultural Systems, 84(2):155-169 (SCI/SSCI, Impact factors of this journal 2003: 1.041)
4.鄧心安,侯艷萍.生物經濟特點與時代特徵.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5(1):5-9
5.仝芳妍,鄧心安.生物經濟時代特徵及其對未來農業的影響.科技導報,2005,23(4):56-59
6.鄂宏哲,鄧心安.試論中國生物技術產業化的規模效應.中國科技產業,2005(8):101-103
7.楊國軍,鄧心安.生物經濟時代下的倫理問題及其對策.中國科技論壇,2005(6):106-109
●2004年
1.鄧心安,王世傑.生物經濟的緣起與發展.科學新聞,2004(2):22
2.何潔,鄧心安.對我國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共性問題的思考.中國科技論壇,2004(3):18-21(新華文摘,2004年第15期)
3.廖方宇,阮祖啟,鄧心安,嚴湘贛.層次分析法在空間科學工程立項中的套用.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21(4):15-19
4.Yang Xiusheng, Li Xianglian, Luo Yuzhou, Dong Suocheng,Deng Xinan, Wang Chuansheng. Farm production and resources sustainability in Northwest China. Infrared Spaceborne Remote Sensing XII. Proceedings of the SPIE, Volume 5544, pp. 61-73. 11/2004 (EI/ISTP)
●2003年
1.鄧心安,王世傑,姚慶筱.農業易相發展理論與中國農業現代化.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3,25(6):65-70
2.鄧心安,廖方宇.關於科研項目管理中幾個關係的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20(10):66-68
3.廖方宇,鄧心安.馬普學會研究所評價對我國研究所評價工作的啟示.科技導報,2003(9):22-25
4.Xianglian Li, Xiusheng Yang,… XinanDeng. 27-30 July 2003. Farming Productivity and Resources Sustainability in the YellowRiver Basin, China. Presentation at the 2003 ASAE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Sponsored by ASAE. Las Vegas, Nevada, USA.
●2002年
1.鄧心安.生物經濟時代與新型農業體系.中國科技論壇,2002(2):16-20
2.鄧心安.我國現行科技體制的弊端.科技導報,2002(11):13-16
3.鄧心安,王世傑(編著).現代科技管理.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2001年
1.鄧心安,延吉生.誰將取代信息經濟:知識經濟還是生物經濟.全球科技經濟�望,2001(1):7-8
2.鄧心安(編譯).計算機未來.科技計劃譯叢,2001(2):13-14
3.鄧心安.中國科技力位置考察.科學新聞,2001(31):10
●2000年
1.鄧心安.21世紀初科技發展趨勢與我國科技政策的戰略選擇.中國科技論壇,2000(1):10-15(新華文摘,2000年第5期)
2.鄧心安.近年來國際重大科技戰略規劃透視.科學新聞,2000(14):12-13(新華文摘,2000年第7期)
3.鄧心安.新時期制定科技規劃的背景與思考.科技導報,2000(8):55-57
4.鄧心安.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進展.21世紀韓中高新科學技術合作研討會特邀報告,2000-3-23
5.鄧心安等(主執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領域方向研究總報告.中國科學院戰略研究總體組,2000
●1999年
1.鄧心安.我國科技計畫體制急需改革.科技導報,1999(6)
2.東方心.中國科學院全面啟動科技發展“十五”計畫和2015年規劃編制工作.科學新聞,1999(24)
3.中科院計畫局(主執筆).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九大領域及目標.科學新聞,1999(36)
4.中國科學院計畫局(主執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科技目標.科學時報,1999-12-1
5.鄧心安等(主執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實施綱要(業務部分),中國科學院,1999
●1998年
1.鄧心安.組織我院“九五”重大套用類科研項目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科技管理研究,1998(5)
●1997年
1.鄧心安.成功與借鑑--“八五”中國科學院重大套用研究與開發項目的成效、問題與建議.高科技與產業化,1997(4)
●1996年
1.鄧心安.大開放 小封閉--對最佳化科研環境的巨觀思考.中國科學報,1996-8-19
●1995年
1.丁曉良,曹效業,張平,鄧心安.中國科學院“九五”及2010年科技發展規劃的特點與編制方法.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1995(5)
2.鄧心安.九十年代海峽兩岸農業資源貿易及互補研究.台灣研究,1995(1)
3.鄧心安.階段・問題・方向--海峽兩岸農業發展比較.台港澳經濟研究,1995(2)
●1994年
1.鄧新安.農業綜合開發模式的系統分析--以千煙洲模式為例.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1994,10(1)
2.鄧新安.福州市外向型農業發展與創匯農業基地建設.地域研究與開發,1994,13(3)
3.鄧心安等.海峽兩岸農業資源比較.台灣農業探索,1994(2)
4.鄧心安.兩岸農業合作前景.台港澳經濟研究,1994(3)
5.鄧心安.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與交流現狀及其前景。經濟地理,1994,14(4)
6.鄧心安.市場經濟體制下自然資源開發新特點.中國環境報,1994-10-27
7.鄧新安.紅壤丘陵開發的經濟分析--以千煙洲開發為例[C].紅壤丘陵生態系統恢復與農業持續發展研究[A].地震出版社,1994:44-49
8.鄧新安.千煙洲家計調查研究[C].紅壤丘陵生態系統恢復與農業持續發展研究[A].地震出版社,1994:166-171
9.鄧新安(合著).西藏自治區經濟地理.新華出版社,1994:224-250
10.鄧心安(合著).大福州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與投資環境綜合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64-81;187-205
●1993年
1.鄧新安.紅壤丘陵開發的“彭家嶺模式”.環境與開發,1993,8(1)
2.鄧新安,張占錄.三明市林業多種經營發展的幾個問題.林業經濟問題,1993(1)
3.樓興甫,鄧新安.試論我國自然資源易相開發利用與保護理論[C].自然資源的合理與保護[A].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3:132-137
4.那文俊,倪祖彬,鄧新安.泰和縣丘陵山區農業開發模式研究.資源科學,1993(2)
5.鄧新安.福州市山區縣(閩清、永泰)產業開發及重點產品開發.資源與開發,1993(3)
6.鄧新安.福州市休閒農業基地建設.技術引進與開發,1993(3)
●1992年
1.鄧新安,樓興甫.“一江兩河”地區農業開發項目評價方法探討.西藏經濟探索,1992(1)
2.鄧新安.西藏旅遊資源特點與旅遊業發展前景.西藏旅遊,1992(1)
3.鄧新安,樓興甫.我國南方丘陵山區開發模式研究―以江西省泰和縣為例.地域研究與開發,1992,11(2)
4.鄧新安.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格局及互補前景[C].海峽兩岸經濟持續發展與資源環境問題[A].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31-35
5.鄧新安.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特徵.台灣農業探索,1992(4)
6.鄧新安.北京石質山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幾個問題.北京農業科學,1992,10(6)
●1991年
1.樓興甫,毛明海,鄧新安.自然資源易相開發利用與保護理論雛議.黑龍江水專學報,1991(1)
2.樓興甫,毛明海,鄧新安.再論自然資源易相開發利用與保護.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1991(4)
3.鄧新安.試論資源科學及其學科體系.地球科學進展,1991,6(4)
●1990年及以前
1.鄧新安.淺論自然資源的基本特點及開發利用原則.資源與開發,1990(2)
2.鄧新安.淺論江西“千煙洲模式”.江西農業科技,1990(4)
3.那文俊,李桂森,鄧新安.贛江流域山丘荒地的形成、危害和開發途徑.自然資源學報,1990,5(1)
4.鄧新安.淺論天然環境的存在價值.環境科學動態,1990(4)
5.倪祖彬,鄧新安.贛江流域農業自然資源開發戰略初探.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1990(3)
6.鄧新安.贛江流域荒山荒地開發的三種模式.江西農業科技,1990(6)
7.鄧新安.天然環境的功能及其保護的意義.中國環境管理,1990(4)
8.鄧新安.江西省千煙洲紅壤丘陵綜合開發治理.自然資源,1990(4)
......
9.鄧新安.贛江流域自然資源開發戰略初探.資源信息,1987(10)
10.那文俊,鄧新安等.贛江流域荒山荒地開發利用的方向和途徑.經濟地理,1989(4)
11.鄧新安.吉泰盆地綜合農業商品基地建設雛議.江西農業科技,1987(10)
12.鄧新安.農村致富的一條新路子.江西農業科技,1987(7)
(二)主持或參與調研編寫的部分研究報告
1.遵化科學發展示範市戰略規劃,2008(參與)
2.農業部畜牧業司調研組.廣東省飼料和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調研報告,2005(參與)
3.中國科學院綜合計畫局.中國科學院奧運科技(2008)行動計畫,2001(主持)
4.中國科學院戰略研究總體組,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優先發展的領域前沿和研究方向,2000(參與組織)
5.中國科學院戰略研究總體組(鄧心安主執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領域方向研究總報告,1999
6.中國科學院戰略研究總體組(鄧心安主執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實施綱要(業務部分),1998
7.中國科學院計畫局.中國科學院“九五”承擔國家項目彙編,1998
8.中國科學院計畫局.國際科技規劃與戰略選編(系列),1998
9.中國科學院計畫財務局.科技處工作指南,1998
10.中國科學院計畫財務局.中國科學院研究所科技處工作條例(試行),1998
11.中國科學院計畫財務局.國家有關部門和我院科研計畫管理檔案彙編,1996
12.中國科學院計畫財務局.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內部科研管理資料選編,1996
13.中國科學院計畫財務局.中國科學院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彙編,1996
14.中國科學院規劃辦公室.科研基地規劃,1995
15.中國科學院規劃辦公室.中國科學院“九五”及2010年科技發展規劃彙編,1995
(三)部分發表的散文、隨筆
1.鄧心安.在燕山深處.競萌(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刊),2004(2):9
2.鄧心安.防控非典:一份珍貴的精神財富.載於《共赴時艱》.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262-265(2003年中國農業大學徵文一等獎)
3.鄧心安.旅美花絮.機關生活報(中國科學院院機關),2001-12(4)
4.川映月.遊記二則.求真,1998-11-30
5.川映月.於無字處也讀書.求真,1997-12-25
6.鄧心安.讀書四味.中國科學報(經濟周刊),1997-3-19
7.鄧心安.學會“給自己放假”.中國科學報(《科學時報》的前身),1995-6-23
8.鄧心安.桔花飄香-記千煙洲紅壤丘陵開發的人們.中國科學報,1995-2-17
9.鄧新安.三十歲的收穫.北京廣播電視報,1993-9-21
(《中國鄉鎮企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通訊》第二期轉載,1993-12-8)
10.鄧新安.莫讓友誼沾上銅臭味.北京廣播電視報,1993-3-30
11.鄧新安.那夏,在心裡種下一朵百合.北京廣播電視報,1993-2-9
12.鄧新安.相識何必重相逢.北京廣播電視報,1992-9-2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