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德昌

鄧德昌,1929年12月生,雲南蒙自縣人。中共黨員。畢業於雲南省立蒙自中學。現任蒙自縣科學技術協會秘書長、負責人,蒙自縣科協科技諮詢服務中心負責人。是新安所生態農業研究會顧問,紅河州科協二大代表、二屆委員,雲南省科協三大代表。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47年,17歲的鄧德昌在昆明建民中學和雲南大學附屬中學念高中時,積極參加“反美扶日”、“反飢餓、反迫害”“七、一五”等愛國民主運動。1948年10月在雲南省立蒙自中學參加“民青”,立下志願:“誓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先後擔任學生理事會理事、宣傳部長、學藝部長、理事長,並參與“民青”的領導工作。在中共蒙自地下黨領導下忘我地工作,為蒙自的解放作出了貢獻,並親手升起蒙自第一面五星紅旗。1950年調到縣委機關工作,正當他躊躇滿志,為建設新中國的偉大事業而奮鬥的時候,“整風反右”等政治運動席捲全國,他連遭誣陷,被“下放農村勞動鍛鍊”,對他“用而不信”。但他相信黨、相信自己是無辜清白的,雖身陷逆境志不移,他說:真正的馬列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他被長期派到農村蹲點工作,一蹲就是25年。25年來他含冤忍辱,與農民為友土地為伴,結合農村實際,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深入調研,感到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受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的影響,針對這個問題,他大膽提出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到組”(包產到組)的辦法,並取得成功經驗,在全州推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的冤案得到平反。1980年調他籌建蒙自縣科學技術協會並擔任秘書長。可對什麼是科協,科協到底幹些什麼,他一無所知。有人說:科協是吃閒飯的養老單位。鄧德昌卻從他長期在農村工作的實踐中體會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農村缺的就是文化和科學技術。我乾。從此,他有了大展身手的場地。鄧德昌深感自己責任重大,為了提高知識水平,他如饑似渴地學習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知識,全身心地撲在科普工作上。白天下鄉宣傳,晚上回來寫材料,星期天很少休息,愛人重病住院也顧不上照管。有人說他真傻,他卻說:我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為黨為人民工作的時間不多了,得抓緊乾。從此,一乾就是十年。為迅速普及科學技術,引導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他圍繞經濟,大膽創新,奮力拚搏,實施“基礎、金橋、素質”三大工程,創全省三個第一,取得三大效益。

主要事跡

率先在全省組建全縣各鄉鎮的科普協會,組建農民專業技術研究會,舉辦大型“科普街”活動;積極引進狄高雞、狄高鴨、櫻桃鴨、美國籽粒莧、大荸薺等20多個良種飼養、種植;普及推廣科學養豬、“兩雜”、三七、地膜覆蓋冬早蔬菜、烤菸、甘蔗等實用技術;通過學會、協會、農研會等三條渠道,套用科普街、科普車、科普報、專欄、現場會、培訓班等20多種形式,宣傳科學知識,破除封建迷信,把各種實用技術送到千家萬戶,為農民致富架“金橋”,提高勞動者素質。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生態”三大效益,不斷開創科普工作新局面,聞名遐邇。各地科協幹部和農民紛紛前來參觀學習,省科協在全省推廣他們的經驗。蒙自縣科協連年被評為全省農村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受到表彰獎勵。1982年起他創辦並主編《蒙自科普報》,撰寫科普文章70餘篇,分別發表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科協通訊》等多種報刊上。《三年打了五大仗,水稻產量大變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農民科技組織》等文,刊登在《農民的創舉》、《在改革中前進》等書中;1984年出席中國科協農村科普工作經驗交流會,1989年出席雲南省科協農村科普工作會議,交流“我們兩個人是怎樣搞活搞好科普工作的”經驗;先後榮獲雲南省農牧漁業廳科技推廣三等獎,獲雲南省人民政府經濟技術研究中心“加快蒙自開放開發研究”課題研究三等獎。由於他在農村科普工作中成績顯著,1990年中國科協特授予他“全國農村科普先進工作者”稱號。1989年12月鄧德昌離休後,仍關注科普工作,不斷深入農村調研,向縣委書記提出“發展農村沼氣建設,保護生態環境”的書面建議,推動了全縣的沼氣建設;積極參與蒙自開放開發經濟,建設雲南蒙自經濟開發區的研究工作;新安所生態農業研究會聘請他當顧問,任縣科協科技諮詢服務中心的負責人。積極為科技興州獻計獻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