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概況
鄧世昌紀念國小坐落於廣州市海珠區的老城區,毗鄰鄧世昌紀念館和已納入區發展規劃的鄧世昌紀念廣場。作為全國聞名的愛國英雄鄧世昌的紀念國小,早已聲名遠播;該校原來是區內的一所薄弱學校,經過幹部教師的不斷的奮鬥與追求,在環境教育方面屢獲殊榮,學校先後被評為市、省首批綠色學校、區一級學校,2002年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學校,是全區唯一的一間國家級綠色國小。2003年9月,該校作為全市唯一一間國家級綠色學校被推薦為國家環保總局宣教中心“綠色學校發展策略和運行管理研究”課題實驗學校。2004年12月,該校正式掛牌成為全市唯一一間中德合作“校園環境管理項目”試點學校。
學校“嚴謹、求實、拓展”的領導班子,“愛生、樂業、勤奮、創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同心協力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以培養“自主發展、和諧發展、有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人才”為目標。致力形成“博愛、明禮、自主、拓展”的校風,“認真、勤奮、多思”的學風。堅持科研促教,科研興校,依法辦學,科學管理,創設優美的學習環境,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推進學校教育現代化。
辦學特色
學校銳意改革,勇於創新,結合學校的實際確立了創辦環境教育辦學特色作為改革學校的突破口,開展《開創環境教育辦學特色,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科研實驗活動,取得豐碩的成果。學校綜合辦學水平大大提高,環境教育辦學特色在本區、本市、本省甚至全國叫響,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
該校並且把環境教育與學科滲透教育相結合,與少先隊活動相 結合,與日常行為養成教育相結合,與良好的校 園氛圍相結合,與社區教育相結合,走出了一條學校、家庭、社會聯合教育,提高師生、民眾環境意識的新路子,為素質教育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經過多年的環境教育,學校學生對環境保護 新老領導班子和顧問(中)歡聚一堂動口、動手的能力得到了鍛鍊,興趣個性與特長得到了發展,提高了環境意識,培養了環境道德,形成了環保行為,受到各方面的好評。學校於2002年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學校,2003年被批准成為中德合作“校園環境管理項目”實驗學校以及“中國綠色學校發展策略和 運行管理研究課題”實驗學校,正邁步走向綠色學校發展的新時代。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被評為市、省首批綠色學校、國家級綠色學校、區一級學校。學校第一輪科研實驗課題,“開創環境教育辦學特色,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獲吳漢良捐資設立的省教育管理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省創新教育成果三等獎,市紀念陶行知誕辰110周年教育教學論文三等獎,學校參加第五、六屆全國生物與環境科學探索活動囊括區全部獎項,獲全國優秀組織獎,實驗項目獲省、市一、二等獎,參加全國第十六、十七屆科技創新大賽獲市二、三等獎。2000年被評為市科技教育先進集體,2001年被評為區科研先進單位和市科技特色項目學校。2003年1月獲市殼牌美境行動活動方案設計二等獎。教師在國家、省、市級的各種報刊、書籍發表論文、教案19篇,教師參加全國、省、市各種徵文競賽,10人次獲獎。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區各種競賽68人次獲獎。游泳隊參加區游泳錦標賽連續三年獲團體總分第四、五名。第一輪科研實驗結題後,又開展題為“實現綠色管理,構建學校環境教育的實踐性、實效性、探究性、創新性工程”第二輪的科研實驗活動。此課題已在省教育學會立項,並被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項目教育部重點課題《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緣起、國際比較與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基本概念框架建立研究》納入為子課題。
發展歷程
《發揮歷史名人效應,儘快啟動鄧世昌紀念國小擴建工程的建議》案號:043;案由:發揮歷史名人效應,儘快啟動鄧世昌紀念國小擴建工程的建議;提案者:民進海珠總支。理由:海珠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它的優勢。近年來得到各級各部門的大量投入,海珠區已經是廣東省的教育強區之一。如何讓海珠區的教育更快躍上新台階,我們認為應著力改造文化配套學校規劃相對滯後的狀況,應充分發揮歷史名人效應,利用歷史名人效應這一無形資產打造我區文化教育的新品牌。例如:鄧世昌紀念國小就可以發揮其歷史名人效應。大力弘揚民族英雄鄧世昌的愛國主義精神,深入開展愛國、愛家鄉教育,實施“歷史名人戰略”,利用“歷史名人效應”激發學生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相國的情感,利用“歷史名人效應”提升海珠教育的知名度,加快海珠教育的新發展的步伐。
鄧世昌紀念國小座落於廣州市海珠區的老城區,毗鄰鄧世昌紀念館和已納入區發展規劃的鄧世昌紀念廣場。作為全國聞名的愛國英雄鄧世昌的紀念國小,早已聲名遠播;該校原來是區內的一所薄弱學校,經過幹部教師的不斷的奮鬥與追求,在環境教育方面屢獲殊榮,學校先後被評為市、省首批綠色學校、區一級學校,2002年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學校,是全區唯一的一間國家級綠色國小。2003年9月,該校作為全市唯一一間國家級綠色學校被推薦為國家環保總局宣教中心“綠色學校發展策略和運行管理研究”課題實驗學校。2004年12月,該校正式掛牌成為全市唯一一間中德合作“校園環境管理項目”試點學校。
然而,該校的場地和硬體設施卻長期滯後,僅僅達到區一級學校的標準,由於內環路建設時被徵用了一千平方米的用地,學校占地只有4400平方米,接近麻雀學校的標準。學校教學專用場室不足,嚴重製約了學生各種課外活動的開展;操場多年來仍是水泥球場,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和訓練時很容易跌倒受傷。同時,作為全國知名的一所綠色學校,作為廣州市環境教育的一個視窗,該校經常要接待全國各省市的兄弟學校甚至海外環境教育學者來校參觀,參觀者在讚賞學校環境教育特色的同時,也對學校場地和硬體設施的落後感到惋惜和不解。例如省環保宣教中心的領導在參觀該校後就毫不客氣地指出:學校場地和硬體設施檔次太低,與民族英雄鄧世昌的鼎鼎大名很不相稱。
辦法:為此,我們希望區政府能把鄧世昌紀念國小作為鄧世昌紀念廣場的配套建設項目進行規劃和建設,加大投入儘快啟動鄧世昌紀念國小征地擴建工程,高標準地進行場地和硬體設施的建設。在區委、區政府和區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相信這所有五十年歷史的老校名校一定會煥發新姿,成為海珠區文化教育事業的其中一個亮點,為加快建設“五彩海珠”的步子作出貢獻。
十一五科研課題
鄧世昌紀念國小“十一五”科研課題開題儀式。
五月三十一日,鄧世昌紀念國小舉行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重點課題《啟發研究型教學系統及創新教學研究》的開題儀式。參加本次開題儀式除全校教師、學生、家長外,教育局副局長李明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授梁桂容、原市教研室教研員盧務全、韓可與、市教育局思品教研員姚順添、海珠區發展中心陳祥春主任、劉建中副主任以及學校各共建單位的代表都參加了本次開題儀式。
開題儀式上,李明漢局長、梁桂容教授、任曉堅副校長都分別發言表示:學校以“主動互動、優質高效的教學研究”為此科研課題的子課題,希望通過課題研究,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全面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實現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校園文化建設及學校管理工作的全方位騰飛。(鄧世昌紀念國小供稿 譚文燕執筆)
第五屆藝術節
“傳承禮儀文化,爭當奧運小主人”鄧世昌紀念國小2008年第五屆藝術節暨家長開放日活動於2008年5月30日召開,參與活動的嘉賓有廣州市教研員姚順添、海珠區教育局副局長何毅文還有一直支持關心學校工作的各界領導和家長們。原海珠區副區長周樹堅向學校贈送了親筆字畫,勉勵全體師生“奮發圖強”。開放日上,學校進行了觀摩課的展示、藝術節的表演和遊園活動,家長義工們盡己所能為此次活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會上,何局長說:“鄧世昌紀念國小的家長義工是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長期以來,我校已形成了家長、學校、社區三結合的教育局面,本次主題系列活動讓學生們受到很好的禮儀文化教育,得到了家長、領導的好評,彰顯了我校愛國主義教育特色。(發布者:海珠區教育信息中心,責任編輯:海珠區教育信息中心)
世昌精神永存我心
2009年4月17日,海珠區鄧世昌紀念國小開展了“世昌精神永存我心”清明掃墓大隊活動。作為民族英雄紀念學校,學校每年一度的校內掃墓活動是一項長期的愛國主義教育,今年籍鄧世昌誕辰160周年及殉國115周年,我校大隊部特以“世昌爺爺,我想對您說……”為主題,倡議少先隊員們製作心愿卡,在拜祭儀式上掛在由鄧世昌故居移植的、鄧世昌親手栽種的萍婆樹上,以此表達對英雄的哀思及傳承英烈精神的決心。
同學們在學校長期構建的愛國主義氛圍中,不斷接收愛國主義思想渲染從中得到學習、感悟,家長、社區都紛紛反應,鄧世昌紀念國小的學生懂禮儀、會感恩,集體觀念強,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卓有成效。(發布者:海珠區教育信息中心,責任編輯:系統管理員)
綠色教育綠了孩子心田
踏入廣州市海珠區鄧世昌紀念國小,記者發現它與廣州市其他國小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校園面積不是特別大,校園綠化不是特別美麗。然而,這所外表看上去平淡無奇的國小卻在短短的幾年裡被評為省、市首批“綠色學校”,去年還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學校”。 記者近日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滿腹疑團,採訪了鄧世昌國小副校長李淳:沒有太多花花草草的校園,到底“綠”在哪裡?創建“綠色學校”據介紹,鄧世昌國小以前是一所環境、生源都較差的“薄弱學校”。不少學生在學校里亂丟垃圾,隨意浪費學校的水和電,而且不愛學習,成績普遍不理想。 如何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呢?學校決定從改變學生的衛生習慣著手,進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為此,學校從1995年開始創辦環境教育,自編環境教育讀本,在課堂上滲透環境教育,開展豐富多樣的以環境教育為特色的課外活動。 幾經努力,學校分別於1997年和1998年被評為廣州市、廣東省首批“綠色學校”,去年10月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學校”。 目前廣州市只有5所國家級“綠色學校”。
開設“綠色課程”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教育最直接的一個途徑。該校許多老師都很花心思,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教五年級數學的楊毅敏老師以“節約能源”為主題,要求學生組成調查小組,調查家裡每月的用水量、用電量、水費和電費。楊老師認為,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複習統計學的一些知識,還可以教育學生節約用水和用電。 教二年級體育的楊家友老師設計了一個“撿垃圾”的遊戲:把學生分成四個小隊,看哪個小隊能順利通過“障礙”(在長凳上行走),最快地把“垃圾”送到“垃圾桶”並能準確分類投放。 除了在課堂上滲透環保教育,為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環保視野,學校規定每周二、四晨會十分鐘為環保信息課,要求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把電視、網路、報刊、書籍中的國內外環保新聞或環保動態等抄下來或寫成心得,在班內或小組裡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環保知識,還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自編“綠色教材”為了對學生進行系統和規範的環境教育,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分年級編寫了《環境教育讀本》。 這套教材要求低年級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講衛生、愛護花草樹木、節約水電等;中年級的學生要關注身邊的環境,初步能用掌握的環境知識去分析身邊的環境問題,參與學校、家庭和社區的環保活動;高年級學生則要初步形成環保意識,通過自身的行動教育父母及其他親友要保護環境,要參與校內外的環境管理等。 記者翻開三年級的教材,發現這本20頁的小冊子,圖文並茂,主要講述垃圾分類和回收的問題。全書分成12課,每課課後還有討論的問題、社會調查和遊戲等。每周老師都要根據教材其中的一課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開展“綠色活動”李校長說,學校搞環境教育,其中一個特色就是開展多項與環保有關的實驗活動。1997年,學校組織環保小組的同學到寶崗大道對汽車的噪聲和廢氣進行監測,在海珠區環保局有關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同學們發現寶崗大道的噪聲為69—71分貝,按有關環保規定,基本符合標準,若不注意管理控制,情況會變嚴重。 環保小組的同學還對學校附近的馬涌污染情況進行為期一年的調查,提取水樣進行水質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他們還進行了“模擬污染物對蔬菜生長影響的對比實驗”、“學校天台生態規劃”、“商品過度包裝?牡韃橛敕治觥鋇然疃
“綠色教育”初顯效果李校長說,到目前為止,學校的環境教育已開展8年了,相當一部分學生初步形成環保意識。 今年5月,學校接到海珠區政府的電話說,學校旁邊的垃圾資源回收筒將會被搬走。學校領導既驚又喜。因為在學校旁邊有一個垃圾資源回收筒,終日臭氣熏天,地面污水橫流。區政府說要把垃圾站搬走,學校當然很高興。但是學校還沒有正式把垃圾站的問題呈報給區政府,區政府是怎么知道這件事的呢? 原來,當時正在念五年級的張馨龍寫了一封信給海珠區區長,投訴學校旁邊垃圾站的“惡況”及給學校師生帶來的種種不便,並請求區政府“為垃圾站找一個更合適的地方‘安家’”。 李校長深有感慨地說,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到,初步形成的環保意識已在學生的行動上逐步體現出來。(朱穗怡王倩) 《羊城晚報》2003年11月3日。
鄧世昌簡介
鄧世昌(1849~1894),清末海軍愛國將領。字正卿。原籍廣東東莞,生於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18歲考入福州船政學堂,為駕駛班第一屆畢業生。後歷任福建水師海東六、振威、飛霆等兵船管帶。光緒五年(1879),調北洋水師。六年,隨丁汝昌赴英接艦,駕駛揚威艦經地中海、印度洋回國,任該艦管帶。十三年,再次赴英,接帶致遠巡洋艦。十四年,授記名總兵,加提督銜;同年,北洋海軍編成,任中營中軍副將兼致遠艦管帶。二十年八月十八日,在黃海海戰中,指揮致遠艦奮勇戰鬥,遭日艦圍攻,仍毅然指揮已受重創的致遠艦向日第一游擊隊旗艦吉野猛衝,決計與其同歸於盡,不幸在衝擊中被擊沉,與全艦250餘名官兵同殉於難。 天天指南歡迎您的光臨
新生入學接送
新生入學後放學無人看管怎么辦?下午四點中放學,家長無需擔心放學後看管的問題,在學校附近有民眾自發辦起的學生課後託管中心,每到開學時候都會把資料送到家長手上,託管中心負責學生課後的接送,輔導作業,有的還會提供晚餐,您可以選擇不同的服務,讓你的孩子安全無憂。
學校地址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 仁和直街昌盛里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