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3-1997年,在山東師範大學音樂系就讀大學本科,師從侯康為教授。
1997-2000年,任教於青島教育學院音樂系。
2000-2003年,在上海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師從錢亦平教授,獲碩士學位。
2003-2006年,在上海音樂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錢亦平教授,獲博士學位。
2006-2007年,任教於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2007-2008年,作為中央組織部、團中央“第八批博士服務團”成員掛職擔任雲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
2009-2013年,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副教授。
2013-2014年,英國劍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2014年-今,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
社會職務
目前為國家重點學科音樂學特色學科成員、上海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儀式音樂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上海音樂學院青年骨幹教師。
教授課程
音樂學寫作(本科),鋼琴音樂文獻原著導讀(研究生),鋼琴表演藝術理論與教學研究(研究生),音樂漢語(留學生),大型曲式(本科生),音樂學導論(本科生),音樂概論(本科生),西方音樂史(本科生)。
研究領域
作品分析、外國音樂家與作品研究、音樂表演藝術理論。
主要著述
著作:《論古典奏鳴曲式的形成》、《中國音樂學經典文獻導讀·音樂作品分析卷》(與錢亦平教授合作)、《阿班·貝爾格音樂作品中的迴文結構》。
譯著:《練琴的藝術》(與伍維曦合作)、《蕭邦鋼琴作品全集》(瑪祖卡舞曲、前奏曲、奏鳴曲、f小調鋼琴協奏曲等6冊)。
編著:《上海音樂學院鋼琴考級曲集指導綱要(2008版)》(與周挺合作)。
文章:《簡析貝爾格鋼琴奏鳴曲(Op.1)的楔子結構》、《傾聽的藝術》(連載18期)、《前奏鳴曲式引論》、《接受美學對音樂學研究的幾點啟示》、《貝多芬<d小調鋼琴奏鳴曲(Op.31-2)>的標題性內涵》、《從“加法原則”到“對比原則”——18世紀之前“自由曲式”的結構原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記譜問題》、《貝多芬<E大調第18鋼琴奏鳴曲>(Op.31-3)的隱性敘事》、《瓦伊村摩梭人喪葬儀式及其音聲考察報告》等70餘篇。
譯文:《演奏蕭邦》(連載3期)、《潘諾夫斯基理論觀照下的視覺藝術與音樂之比較研究:以李斯特為例》、《面對音樂的“再融合“》等。
曾獲獎項
《貝爾格作品中的迴文結構》獲2004年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獎和中國音樂家協會西方音樂學會第一屆年會碩士論文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