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俗改良會舊址

鄉俗改良會舊址的全稱是五縣邊界鄉俗改良會舊址。1921年冬,就讀於湖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襄陽的荊門、當陽、遠安、南漳、鍾祥五縣的50多名進步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引導和影響與,發起籌組“五縣邊界鄉俗改良會”的活動。遠安籍學生方振聲是這一組織的發起人和領導人之一。

1922年1月,參加發起籌組“鄉俗改良會”的五縣進步學生,利用寒假雲集遠安方家口(今遠安縣茅坪場鎮小秦村),舉行了“荊當遠南鍾鄉俗改良會”成立大會,到會約500多人。會上宣讀了《鄉俗改良會章程》、《鄉俗改良會宣言》和《行動大綱》。《行動大綱》提出:“打倒一切封建迷信;廢除祭孔禮節;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放足,反對裹腳;提倡男女平等,反對虐待婦女;打倒煙、賭、娼;打倒三妻四妾;反對坐轎子;反對崇洋、親洋;打倒土豪劣坤;學習馬克思主義,打倒帝國主義才能救中國;雪恥圖存,保家衛國。”大會宣布:“凡承認上述大綱者,皆可成為鄉俗改良會會員。”當時有200多人簽名,成為正式會員。大會要求會員帶頭宣傳“鄉俗改良會”宗旨,書寫、張貼鄉俗改良標語,參加鄉俗改良活動。從此,一個以改良舊鄉俗為主,向封建道德、宗法、禮教宣戰,提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活動,在遠安等五縣鄉村迅速開展起來。鄉俗改良會的成員分赴各縣,以書寫標語、對聯,集會演講,編寫傳唱《婦女放足歌》等不同形式展開活動。鄉俗改良會在南漳的羊角山、遠安的方家口、小秦溝、瓦倉等地召開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會,宣傳反對纏足,反對迷信,反對吸鴉片,反對賭博。1922年2月中旬,鄉俗改良會還在瓦倉成立了“天足委員會”,指導婦女剪髮放足。在方家口、小秦溝、瓦倉一帶,鄉俗改良會會員還帶頭打碎家中供奉的神像、牌位和祠堂廟宇的泥菩薩,搗毀20餘座土地廟,開展反對封建迷信活動。鄉俗改良活動觸犯了土豪劣紳的利益,鄉俗改良會會員在方家口、小秦溝、瓦倉等地進行改良宣傳的同時,收繳了地主的鴉片煙槍,砸爛團總汪和廷舉行宴會的桌凳餐具,將鬥爭鋒芒直指剝削階級。1922年8月,王東平(鍾祥人)在遠安縣小秦溝組織了一支農民武裝──“砣子隊”(因缺少武器赤手空拳的隊伍),夜襲蒼耳坪的土豪劣紳彭吉庭,繳獲3支槍,並抄了他的財物,接濟窮人。逃亡的彭氏父子勾結團防局,偷襲農民軍營地,王東平率隊突圍時,打死團防局隊長吳宗蓮。農民軍雖有傷亡,但毫不氣餒,隊伍不斷擴大,打得荊門、鍾祥、南漳、遠安等地的土豪劣紳惶恐不安。鄉俗改良會從1921年到1925年共堅持了四年。它是有先進思想作指導,有革命宗旨、章程、宣言和行動大綱,自願參加的民眾組織。由最初一般的社會改良活動逐步進化到爭民主、反列強,打倒土豪劣紳、貪官污吏的政治鬥爭、武裝鬥爭,使鄉俗改良活動與工農民眾相結合形成社會政治運動。它是馬克思主義在遠安的最早傳播。鄉俗改良會的成員在鬥爭中經受了鍛鍊,得到成長,該組織的許多骨幹後來都成為當地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