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晚13號

鄂晚13號

鄂晚13號由湖北省宜昌市農科院雜交育種而得,中熟晚粳類型,農藝性狀及抗性,稻米品質高,要適當早播和合理密植,1998年晚稻遲熟組品比結果,畝產520.0公斤,比對照鄂宜105增產6.12%。

品種簡介

鄂晚13號系湖北省宜昌市農科所以雜交育種方法,從鄂宜105/89—16//75—1的三交雜種後代中選育的優質晚粳新品種。2003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審定編號鄂審稻012—2003。[1]

產量表現

1998年晚稻遲熟組品比結果,畝產520.0公斤,比對照鄂宜105增產6.12%;1999年晚粳品比試驗畝產498.21公斤,比對照鄂宜105增產11.2%;2000年湖北省晚粳區試匯總平均畝產432.29公斤,比對照鄂宜105增產3.11%,達極顯著;2001年續試,平均畝產487.85公斤,比對照增產6.01%,達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單產每畝460.07公斤,比對照鄂宜105增產4.98%。[1]

特徵特性

1、生育特性。中熟晚粳類型。主莖葉片13—15葉,在6月20日播種,9月上中旬齊穗,10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25—128天,同比鄂宜105長1—2天。

2、農藝性狀及抗性。株型緊散適中,莖桿堅韌分櫱中等,劍葉挺直,穗大粒多,穗鐮刀狀,著粒較密,結實率高。株高85—90厘米,穗長17—20厘米。湖北省區試匯總每畝栽3萬穴(13.3×16.7厘米),有效穗22.27萬/畝,穗總粒94.74粒,實粒85.8粒,結實率90.56%。穀粒卵圓,色黃褐,間有頂芒,千粒重25.26克。該品種耐肥抗倒,抽穗後葉色漸深,桿青籽黃,脫粒性好,抗性鑑定對稻白葉枯II型菌株中抗至高抗(3—0級),對IV群菌株中感(5級),稻瘟病中感(5級)。

3、稻米品質。糙米率83.3%,整精米率68.8%,堊白粒率29.5%,堊白度2.7%,直鏈澱粉17.7%,膠稠度69mm,長寬比1.75。各項理化指標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GB/T17891—1999)。[1]

栽培要點

1、適當早播,培育帶櫱壯秧。作雙晚在月20日左右播種,秧齡25—35天。本田用種量每畝4—5公斤,秧田播種量每畝不宜超過30公斤,並配合施用多效唑,控高促櫱,提高秧苗素質。

2、合理密植,主攻穗數,發揮高產潛力。大田栽插密度以每畝3萬穴(4×5寸)為宜,每穴插4—5粒穀苗,保證基本苗每畝15—20萬,力爭成穗24—25萬/畝。

3、科學施肥,注重管水。根據地力,畝施純氮10—12.5公斤,提倡底肥全層深施,氮、磷、鉀及有機肥配合。基、追肥比例7:3。淺栽、淺插促早發,當每畝群體到30萬苗時,及時擱田,控制分櫱。水漿管理以淺水濕潤灌溉為主,後期乾濕壯籽保粒重。收穫前7—10天斷水為宜。

4、注意防治病蟲草害。重點防治螟蟲、紋枯病和稻瘟病。5、適時收穫,注意脫曬方式,防止碾壓,以保證稻穀品質。[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