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山東省郯城縣團結路37號
簡介
郯城縣工會簡介
1929年春,在馬頭成立了“國小教員聯合會”;1932年春,澇溝區委臨時“短工會”及高峰頭“短工會”相繼成立(這些都是郯城工會組織的前身)。1939年,臨郯鞋業工人救國會成立。隨後,在郯城各區鐵業工會、木業工會、建築工會、搬運工會、僱工工會、店員工會等行業工會也相繼成立。1940年1月,中共郯馬工委成立並組建工會,孫剛任會長。1940年4月5日,魯東南四縣(臨、郯、費、嶧)邊區成立邊區總工會。1941年郯馬工委改稱臨邳工委。1943年臨邳工委改稱馬陵工委,並設立各救會組織,下轄職工會。1948年,職工聯合會進入城鎮。
解放後,各行業工會納入各系統工會的基層工會。1951年1月29日,郯城縣工會籌備委員會成立,宋懷昌任主任,郭義任副主任。1952年5月,郯城縣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宋懷昌為工會主席,郭義為工會副主席。1965年到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工會工作停頓。1(1966年9月,工會組織受到嚴重破壞。1967年1月工人造反組織成立“工人造反司令部”接替縣總工會的工作。)1973年5月,第五次工代會召開,工會工作逐步恢復,但由於縣內派性鬥爭未止,形式混亂,工作難以真正開展。直至1979年5月,第六次工代會召開後,工會工作始再入正軌。截止到2010年12月,縣總工會機關設四部一室、一委(財務部、組織部、生產生活部、宣教部、辦公室、女工委),下轄工人文化宮、職工技術協作辦公室兩個事業單位,有幹部職工16人。全縣共有800多個基層工會,會員7萬多人。
機構設定
郯城縣總工會下設: 辦公室 上傳下達,來賓接待,制定工作計畫,監督檢查落實,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的安排,工會檔案及領導講話的起草等。 組織部 工會組織建設,工會幹部的管理,職代會制度建設,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工會組織和優秀工會幹部的評選表彰等。 宣教部 職工思想教育,集體契約、勞動契約簽訂,接待職工來信來訪,工會宣傳報導,開展職工文化體育活動,搞好工人報刊的征訂發行,指導工人文化宮、基層俱樂部開展工作等。 生產保障部 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活動,負責縣勞動競賽委員會和職工互救會辦公室日常工作,縣以上勞動模範及勞動獎章的評選管理,特困職工的管理服務,勞動爭議案件的調查、處理和仲裁。 財務部 負責全縣工會經費的收繳、管理和上解,編報經費預決算,負責基層工會財務工作的審計監督,工會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等。 女工委 維護女職工勞動保護權益和特殊利益,組織開展女工業務培訓、勞動競賽,搞好女職工隊伍建設。 維權幫扶中心 負責工會信訪接待、政策諮詢、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法律援助、生活幫扶及工會綜合業務服務工作。 經費審查委員會 負責對本級和下級工會的經費和財務預算、決算及重大經濟項目的開支進行審查和監督。 所屬事業單位兩個: 工人文化宮 負責全縣職工的文化、體育和培訓工作,豐富職工的業餘文體生活,舉辦各種形式的職工學習培訓班等。 職工技協辦公室 開展技術協作、技術培訓、技術服務活動,組織能工巧匠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革新等。 |
主要職能
郯城縣總工會職能
(1)根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確定全縣工會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任務,指導全縣工會工作。 (2)依照《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組織和指導各級工會履行工會的“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等各項社會職能,搞好工會組織建設。 (3)對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向縣委、縣政府反映職工的要求和意見,並提出建議,參與地方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有關政策的制訂。 (4)協助縣政府做好縣及縣級以上勞模的推薦、評選和管理工作。 (5)負責全縣工會經費的收繳、管理、審查、審計工作。 (6)組織全縣職工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活躍職工業餘文化生活。 (7)承擔委縣、縣政府交辦的有關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