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良,曲靖師範學院退休教授,1941年8月20日出生於雲南會澤,高中就讀於會澤一中,著名數學特級教師劉洪武是其班主任,語文老師是施莉俠。郭教授1961年考取北京師範大學。
1966年大學畢業正值文化大革命爆發,心懷報國壯志的郭興良在時代政治大潮的裹挾下,先到《紅旗》雜誌社編輯毛澤東親自指示要編的《魯迅語錄》,接著被分配到山西運城當了一名普通的學校教師。1977年郭興良回到了曲靖,同年秋郭興良走上了曲靖師範學院(原曲靖師專)中文系的講台。一站就是23年。23年間,他沒有外出進修過一次,他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教學上,用在了育人上。身為中文系主任的他,在應對繁忙的行政事務的同時,始終堅持授課不中斷,始終堅持儘可能多地和學生相處交流、溝通談心。由於成績突出,郭興良在師專從教期間,不僅深受學生的喜愛和尊重,成為許多學生的良師益友,還先後獲得多項榮譽:1986年首個教師節獲雲南省“優秀教師”稱號、1989年榮獲全國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省級一等獎、2000年榮獲省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4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二等獎,並於同年12月代表雲南獲獎者到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國家領導人和曾憲梓先生頒獎。
2001年8月,郭興良迎來了他的60歲生日,離開了曲靖師院。但憑藉著對學生的眷念和對講台的迷戀,受雲南師大成教學院、雲南師大商學院、昆明學院之聘,郭興良又重返校園,重新站在了中國文化和中國古典文學教學的講台上。在昆明和9個州市23個縣,繼續書寫他的教育詩篇。短短几年時間,受教學生不下5000人,加上函授和公共課學生,所教學生超過退休前受教學生總和。
如今,雖已年近古稀,但受雲南農業大學的邀請,郭興良又受聘擔任該校的“特約研究員”。他說,此時還接受外聘,一是為報雲南農大的知遇之恩,二是想在那方釋放過他青春理想和激情的講台上,用文化的汁液滋養自己不想老去的心靈。
他主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教材《中國古代文學》和配套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從教幾十年,豐富的教學實踐為郭興良積累了豐厚的“寶藏”。上世紀末,針對全國高校使用的古代文學史版本雜亂、良莠不齊的現狀,高等教育出版社擬訂新編一套適用專科學校的古代文學權威教材,並面向全國發出遴選主編的招標通告。憑著多年教學實踐的豐富經驗,帶著想編一套更適用、更優秀教材的衝動,郭興良毅然報名競標,在全國七八十所高校的百餘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一舉奪魁,當選為第一主編。
編撰過程中,郭興良大膽提出自己的編寫理念,設計編撰體例,確定選文篇目,全程主持整個編寫工作,而且承擔更多的撰稿任務,耗時一年多出版了174萬字的第一版,初版印次達19次,發行十多萬套、數十萬冊,又經一年多的修訂,今年重新出版了210萬字的第二版。由於該教材突出文化描述,突出比較方法,突出文本創新,形式新穎,配以大量插圖、附寫邊白,增引文獻,圖文並茂,深受廣大本專科院校學子的喜愛,成了全國高校文科本專科通用教材中的一個品牌。
面對成果,當大家都習慣了用“功成名就”、“修得正果”、“名利雙收”等詞語作結論的時候,對於每天習慣早起、習慣晨練、習慣沖冷水浴的郭興良來說,生活一點沒變,心境也一點沒變。在他看來,《中國古代文學》教材編撰的成功,只是自己人生旅程中一個小小的驛站而已。在這裡,有了一個集納,有了一個交付,有了一個結果,卸下這個重擔,自己就可以輕裝上陣,甩開膀子去乾其它更多感興趣的事情。這個別人眼中完美的句號,在他的眼裡,只是自己腳下一個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