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維翰

郭維翰

郭維翰(1565~1637)乳名憲,字屏叔,號鍾西,又號筍霞。福建省德化縣城西世科人。生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農曆五月初七日。萬曆二十八年(1600)庚子科鄉試中第24名舉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會試登副榜第三。歷任江西臨江府推官,廣西慶遠府、江蘇揚州府同知,升四川岷府④左長史,朝列奉政大夫。

個人簡介

維翰父世深(1529~1617),諱琛,號幸園。他心地純良,拾金不昧,薄於財利,樂善好施。維翰自幼秉承“清正為人,淡薄財利”等父訓,聰明好學,尤精《易經》。後又遠赴蒲陽(今山西永濟縣)從師習《春秋》,熟諳五傳,深得褒貶大義。平生為官方正廉潔,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給後人留下許多佳話。維翰登第後,初任江西臨江府(治所在今清江縣臨江鎮)推官,管理刑獄,兼署清江、新淦(今新乾)、新渝(今新余)、峽江四縣篆。任上勤政愛民,體察下情,憫恤人間不平,善析冤獄。曾“一日訊出冤囚13人”,使獄無冤民,深得人民競頌。他寄家書問安時,欣喜地以此“聊慰雙親平日拳拳教子之心”。他“處處廉潔端謹,清白自持,執事交章,鹹有保遷之舉”,仕途順利。後因得罪上司,遂致降職五載。

個人經歷

萬曆四十一年(1613),維翰以政績升廣西慶遠府(治所在宜山)同知。時父世深年登85歲,赴任前,維翰告假省親。假滿,隨即就道赴任,兼掌慶遠、思恩二縣印信。返梓省親時,德化縣衙官員與地方士紳至城郊夾道遠迎。世深見兒子行囊箱櫃沉重滿載,不悅地詢問其為何物?維翰答道:“此乃珍寶也!”世深怒色責之:“為官須清廉,何能索取黎民之財物?”竟不許他人家門。維翰不得已當眾啟開箱櫃,見箱櫃內盡皆精美之瓷器。眾人莫名其妙,問他:“瓷器乃家鄉盛產之物,何必遠途帶回,豈非運柴入山?”維翰道:“正為家鄉產瓷,我在外見其造型工藝精緻,故以薪俸之資購回,意欲供鄉梓瓷工藝人學其所長,利於瓷業之發展,以興山邑之經濟也!”在場眾人無不嘖嘖稱羨,之後廣為傳頌。

萬曆四十五年(1617),維翰父喪,四十七年(1619)又繼母喪,歸家居憂。服滿補南直隸揚州府西廳船政同知。不久,奉命入川采木漕運。巡撫蘇茂相與維翰為泉郡同鄉,對他非常信任,交給采木價款數十萬。維翰“清介自守,悉數分給木商,毫釐不染”,使“商無傾本”。大學士張瑞圖題匾“江北作舟”贈之。

天啟七年(1627),詔升維翰為四川岷府左長史。時魏忠賢權奸熾炎,維翰不仕歸隱。崇禎二年(1629),朝廷詔行天下,“凡不仕魏者晉升三級”,並詔翰重用。維翰懇辭:“吾老矣,聊皓首衡門,戀情三徑,以清白遺子孫,以節操終吾世耳!”婉辭未復出。後欽賜晉階一級,朝列奉政大夫,四品服俸。“雖‘黃蓋腰金晝錦’,鄉人望之以為無限榮華,而他則仍以一‘普通者’自處”。隱退山居10餘年,“清修一節,隻字不入公門,片紙不收民訟,好閒靜清淡,訓子閒仆”。一生“處家孝友誠愨,以課讀為先;居官方正廉潔,以圖治為念”。初為刑官而“獄無冤民”,後為木使而“商無傾本”;宜“豫章②四君子”之稱。德化縣令桂振宇、曹士鶴先後贈匾日“南國長城”、“朝列崇嘉”,門首匾日“大夫第”。

維翰父喪居憂時,於縣泮宮後建書齋“伊蒿園”;退休歸隱時,又濱滻溪北岸建書齋,自書“臨溪觀水”,邑士謝啟衷贈匾日“聽溪閣”,為後人讀書育才之所。

崇禎十年(1637),維翰卒於故里,年73歲。

維翰生前與泉州大學士李廷機,晉江侍郎丁啟浚等友善,曾為李、丁作壽文賀啟。德化進士鄭沛未登第時,曾從維翰習《春秋》。可見其學識之淵博。他家居時,著有《五吟園稿》,詩、序、雜著並載;晉京會試時,著有《燕遊草》;入川采木時,著有《采木記》,現大都散失。有詩、序、碑文多篇載於德化縣舊志。《龍潯山小春集》、 《 駕雲亭宴集》、《九仙洞》、《濟山庵》等詩篇,收輯於《瓷都德倫古今詩萃》。九仙山彌勒洞摩崖題刻“直入哂砑洞,摩雲迥接天;謾言勾漏隱,到處可探玄”至今猶存。錄其詩:

龍潯山小春煙景

獨向青山問歲華,小春有腳到天涯。

閒看煙渚蒼茫色,睇望雲巒掩映斜。

碧綠寒輕仍放蕊。李桃葉瘦又開花。

平原何事拼余醉,盞底流光迅似車。

駕雲亭宴集

亭子高高宿曉雲,客來空翠落紛紛。

溪光掩映人煙接.虹影低橫浦樹分。

暫借伴閒看變局。共拼一醉對斜曛。

搔頭莫問驚人句,謝眺當年已不群。

註:

①岷府,轄境在今甘肅省南部岷縣一帶。

②豫章,江西別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