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山

郭璞山,字一峰,號介勿,於1854年出生,清末秀才,地方教育家。

郭璞山(1854~1900) 字一峰,號介勿,新泰放城人,清末地方教育家。少年天資聰敏,20歲後以泰安縣(時放城屬泰安)第一名的成績考中秀才。後因學識聲望卓異,遂獲選為乙酉(光緒十一年)科拔貢,候補直隸州州判。光緒帝很賞識他,欽賜"選進士"匾額。此後,郭璞山"學益邃,志益勵",但不求仕進,一心治學從教。於是"徂陽之間,高士秀才爭委贄門牆。" 郭璞山一邊嚴謹治學,一邊專心從教。在教學中,他實事求是,鞭以身教,不以言教,書齋即名為"求是齋"。他主張因材施教,學以致用,強調思想教化,注重教師的自身表率作用。放城雖處縣之邊鄙,但由於郭璞山名望高,弟子從泰、泗、費、新各地涌至,從事求學者先後達千人。郭璞山認為教育的作用在濟世利民,所以主張"進(做官)則見諸實事,退(退隱)猶將啟後學。"在省內學界知名度很高。 在教學之餘,郭璞山綜緯經史,潛心治學,著書立說。他著有《求是堂詩文集》、《語錄》若干卷,《說文摘字》4卷,《敬儀錄》3卷,但未刊行。他一生淡泊名利,不媚權貴,他教育4個兒子多做學問不做官、多為鄉里做些有益的事。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郭璞山因病去世,時年46歲,弟子及鄉親都為他悲痛哀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