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郭玉】東漢廣漢雒(今四川廣漢北)人。
當世名醫。少從程高學醫術。和帝時為太醫丞,醫道高明,兼重醫德。病者雖貧賤,亦必盡其心力診治。卒於宮。
郭玉(公元1~2世紀),東漢廣漢郡(今四川新都縣,一說廣漢縣)人,是漢和帝時最負盛名的醫學家。
醫術
他的老師程高也是位隱士醫家。廣漢(今遂寧縣東北,或今射洪縣)人。郭玉年少時拜程高為師,“學方診六征之技,陰陽不測之術。”在漢和帝時(公元89~105年)為太醫丞,治病多有效應,皇帝感到奇異,為試驗郭玉診脈技術,使一手腕肌膚似女人的男子,與女子雜處帷帳中,令郭玉各診一手,問郭玉此人所患何病,郭玉診脈與望形色相兼,診出其中有故,說:“左陰右陽,脈有男女,狀若異人,臣疑其故。”皇帝為之讚嘆不已,郭玉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為人診病“仁愛不矜,雖貧賤廝養,必盡其心力”,但在為貴人治病時,往往療效不很滿意。皇帝派一個貴人患者,換上貧寒人的衣服,並變換居處,請郭玉診療、郭玉一針而愈。皇帝詔問郭玉,郭玉回答說:“醫之為言意也,腠理至微,隨氣用巧,針石之間,毫芒即乖,神存乎心手之際,可得解而不可礙言也”。
反映了他在診治疾病時全神貫注,為病人負責的精神。郭玉對答中分析了為貴人診病的難處,他說:“夫貴者處尊高以臨臣,臣懷怖懾以承之,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針有分寸,時有破漏,重以恐懼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猶不盡,何有於病哉”?郭玉以上論述正確估計了存在於東漢王公貴族的生活和思想行為對疾病診治的不良影響;同時也科學地揭示了醫生診治不同社會地位的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障礙。他是繼扁鵲之後又一個對醫療社會與心理有研究的醫家。
史籍記載
郭玉者,廣漢雒人也。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漁釣於涪水,因號涪翁。乞食人閒,見有疾者,時下針石,輒應時而效,乃著針經、診脈法傳於世。弟子程高尋求積年,翁乃授之。高亦隱跡不仕。玉少師事高,學方診六微之技,陰陽隱側之術。和帝時,為太醫丞,多有效應。帝奇之,仍試令嬖臣美手腕者與女子雜處帷中,使玉各診一手,問所疾苦。玉曰:“左陽右陰,脈有男女,狀若異人。臣疑其故。”帝嘆息稱善。
玉仁愛不矜,雖貧賤廝養,必盡其心力,而醫療貴人,時或不愈。帝乃令貴人羸服變處,一針即瘥。召玉詰問其狀。對曰:“醫之為言意也。腠理至微,隨氣用巧,針石之閒,毫芒即乖。神存於心手之際,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夫貴者處尊高以臨臣,臣懷怖懾以承之。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針有分寸,時有破漏,重以恐懼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猶不盡,何有於病哉!此其所為不愈也。”帝善其對。年老卒官。
評價
郭玉的醫術、醫德和對針灸與診法的貢獻,為朝野所嘆服。他死在官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