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春

郭林春

郭林春,湖南常寧市人,畢業於湖南師大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衡陽市學科帶頭人、湖南省先進工作者、多所大學兼職教授。曾任衡陽市委編辦主任,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衡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衡陽市人事局局長、黨組書記。有多部小說和詩集、散文發表。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衡陽市學科帶頭人、湖南省先進工作者、多所大學兼職教授。曾任衡陽市委編辦主任,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衡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衡陽市人事局局長、黨組書記。兼任陸軍衡陽後勤保障旅副政委、上校軍銜。先後發表了三百多萬字的作品,作品六次獲獎。著名文學評論家吳秉傑、何西來、賀紹俊、何鎮邦、張陵先後在《文藝報》、《光明日報》、《北師大學報》、《長篇小說選刊》發表評論,對其作品進行推介。其主要作品:長篇小說《青春風暴》、《欲望流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碎夢慢養》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黑夜與騷動》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綠色熱土》由海天出版社出版;詩集《半空中盪鞦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河西聽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理論著作《心理素質培育》(合著)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影視劇集《天上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電視劇《山裡有座山》由中央電視台播出。)

主要履歷

1975年4月參加工作,1975年9月入黨。

1973.04—1975.02 常寧縣東山鄉石梘、新塘國小代課教師;

1975.02—1975.08 常寧縣東山公社團委副書記、文化站輔導員;

1975.08—1978.08 湖南師範學院中文系中文專業學生;

1978.08—1980.08 衡陽滑翔學校語文教員;

1980.09—1981.09 衡陽市教委普教科幹事;

1981.10—1983.12 衡陽市委組織部青乾科幹事(1983.05-1983.12 衡陽市地市合併機構改革辦公室工作);

1983.12—1984.11 衡陽市編委辦公室副主任、機關支部副書記;

1984.12—1990.11 衡陽市編委辦公室主任;

1990.11—1992.08 衡陽市編委綜合科科長;

1992.08—1994.01 中共衡陽市委編辦主任助理;

1994.01—1995.09 中共衡陽市委編辦副主任;

1995.09—1998.02 中共衡陽市委編辦主任(1996.09-1998.07 湖南大學科技與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員);

1998.02—2001.01 中共衡陽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2000.12—2001.11 衡陽市人事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2001.11—2007.05 衡陽市人事局局長、黨組書記;

2007.05—中共衡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兼)、市人事局局長、黨組書記。

主要成就

郭林春同志 郭林春同志

他現在兼任陸軍衡陽後勤保障旅副政委、上校軍銜。先後發表了三百多萬字的作品,作品六次獲獎。著名文學評論家吳秉傑、何西來、賀紹俊、何鎮邦、張陵先後在《文藝報》、《光明日報》、《北師大學報》、《長篇小說選刊》發表評論,對其作品進行推介。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 作家出版社出版

《青春風暴》 作家出版社出版

《碎夢慢養》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黑夜與騷動》 中短篇小說集 作家出版社出版

《綠色熱土》 海天出版社出版

詩集 《半空中盪鞦韆》 作家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 《河西聽風》 作家出版社出版

理論著作 《心理素質培育》(合著) 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

影視劇集 《天上謠》 作家出版社出版

電視劇 《山裡有座山》 中央電視台播出

三部曲介紹

小說以村支部書記清桂帶領苦竹坳農民走出貧窮、改變命運、追求生活質量為故事線索,抒寫從六十年代至今的農村變革,直面城鄉兩代人命運、人性碰撞所帶來的鄉痛、鄉愁,展示了他們對美、對幸福、對性福的人生追求。 第一部《雄起》(又名《月白風清》)。小說從美女白靈夫婦下放苦竹坳的叫床聲,引發鄉下人的騷動與不安,寫出壓抑時期,以生產隊長清桂為代表的鄉下人對美、對美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對發展生產、改變鄉村面貌、改變命運以及追美、護美所付出的沉痛代價。具有一種麻辣的傷痛感。

第二部《躁動》(又名《活色生香》)。寫改革開放的躁動時期,以村支部書記清桂為代表的鄉下人,為追求生活質量、改變人生命運而遭遇的一次次失敗,寫打工、創業、發家、追求美人和美的生活所演繹的一場場鄉間好戲,也寫官倒等腐朽生活的滋生。具有一種又酸又辣的鄉愁感。

第三部《交鋒》(又名《山鄉巨變》)。寫改革發展的開放時期的城鄉生活,以清桂為代表的村黨委書記帶領苦竹集團致富奔小康,既寫城鄉產業發展的互動、城鄉文化的滲透,也寫農村產業化、城鎮化的變遷,鄉村男女對美的生活的追求,留守女人對鄉村物質與精神層面的追求與不滿足。具有一種又爽又開心的快感。

作品力求以靈氣的文筆,以一種清幽、淡雅、工筆畫的語言,以介入鄉村現實的勇氣,展示人與人、人與自然相互碰撞與抗爭的生活畫卷,揭示那些悽美、和美、壯美、酷烈之美的鄉情情韻,體現那種抑或雄起、抑或悲壯的鄉村“歷史生命”的陣痛與變革。力圖書寫一部變革時代人性的、民族的心靈史,為中國農民和農村的變革唱一首讚歌。

郭林春作品評論

郭林春堅持業餘文學創作二十餘年。去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文集,是他業餘文學創作豐碩成果的一次集中的展示。林春出生於湘中農家,大學畢業後,當過教師和教育行政的管理者,歷任一個中等城市的編辦主任、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和人事局長,還兼任後勤保障旅的副政委。他的社會閱歷豐富,生活積累也比較深厚,這為他的業餘文學創作提供了重要的條件。更重要的是,他的創作心態比較好,既無需用文學作為“敲門磚”,也不用像某些官員那樣用文學去作秀和附庸風雅。他之所以熱衷於文學創作,並堅持二十餘年,仍是出自對文學的熱愛,想用文學作為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另一種方式,也想用文學作為同社會交流的另一種工具,在文學創作中圓自己青少年時代的作家夢。於是,他就有了一個比較正常、比較自然輕鬆的創作心態。加之,他注意研讀經典作品和當代諸多名家的新作,揣摩各種文體的寫作要領,因此,五卷文集所展示的成果就是必然的了。

現在看來,郭林春的文學創作還處在一種自發、自然和自在的階段,這同他的文學作品取材的廣泛與文體的多樣中即可看出。五卷文集中,包括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影視文學等五種文集,涉及校園生活、鄉村生活、城市生活、部隊生活與旅遊生活種種方面。由於他在寫什麼與怎么寫兩個文學創作的根本問題上還處在全面出擊、多種嘗試之中,於是作品的思想藝術水平參差不齊就是很自然的了。最近,我比較集中地瀏覽了郭林春的五卷文集,發現其中不乏思想藝術水平相當高,有著比較鮮明的藝術特色的作品。因為,我稱之為“青春的浪漫曲,新型的教育詩”的長篇小說《青春風暴》,比起一些出自青少年寫手的校園文學作品來,就有著比較深一層的意蘊和嫻熟的技法。中短篇小說中,我比較留意的是寫農村生活的作品,換言之,即是屬於鄉土題材的幾篇作品,像中篇小說《輕傷》,寫外出打工的農民,卻藉此比較深入地開掘出人性的醜與美;另一篇小說《苦竹坳》,其中所展示的充滿詩意的竹鄉風情以及主人公苦生、竹妹的命運深深吸引了我,儘管此作結尾過於巧,還不失為一篇有特色的佳作。讀散文集《河西聽風》,吸引我的是諸如寫他的家鄉並有所升華的《竹魂》之類的短章以及寫童年生活的《蛙鼓聲聲》《撈蝦》之類充滿生活情趣,文字又比較優美的篇章。在他的詩集《半空中盪鞦韆》中,既有洋溢著時代精神,描述和詠嘆衡陽“11·3”火災中英勇獻身的英雄集體的長詩《烈火英魂》,又有寫得相當空靈而又充滿激情的短歌《喊山》,也是相當豐富多彩的。至於他的影視文學作品,我比較喜歡的還是那部描寫鄉村女教師的電影文學劇本《天上謠》,由於作者比較熟悉教師的生活,加之,這部作品的電影語言運用得較好,讀後自然給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比較集中地瀏覽了郭林春的五卷文集,我還發現它有以下幾個比較鮮明的特色。

首先,這部文集中的各類題材、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都具有比較強烈的時代精神,表現出作者比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作為一個在比較重要崗位上負責的黨政幹部,郭林春的文學創作摒棄了官氣,具有較強的平民意識,以平等的姿態同讀者交流。儘管為此,他的各類作品中,仍然表現出比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憂患意識和時代精神。這可以說是他的作品中一個共同的鮮明的特色。長篇小說《青春風暴》通過香江中學的校園生活描寫,通過李子雄、周偉等青年學生形象的塑造,揭示了應試教育的弊病,提出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重大問題,表現出比較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中篇小說《苦竹坳》,不僅為我們描繪了湘中竹鄉美麗為畫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還通過主人公苦生、竹妹的創業與婚戀提出了竹鄉如何脫貧致富以及向落後的觀念等問題。長詩《烈火英魂》,不僅熱情地讚頌了在火災中為人民利益英勇獻身的消防官兵英雄集體,還通過他們表現了強烈的時代精神,相當感人。電影文學劇本《天上謠》描述和歌頌了山林的教師吳霞,也提出了一個極應引起人們注意的普及教育、辦好山林國小的問題。作者在各類作品中提出的各種社會問題,表現出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是具有重要認識意義的,也是五卷文集的靈魂。

其次,郭林春各類題材與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中,最具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還是那些描寫山鄉風情、表現作者濃濃鄉情的作品,諸如中篇小說《苦竹坳》、短詩《喊山》、散文《竹魂》《撈蝦》等篇什。一個作家的童年生活經驗對他的創作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郭林春的文學創作也可作如是觀。儘管作者上了大學,當上了政府官員,進了城市,遊歷祖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但他是永遠不會忘記生他養他的竹鄉的,於是,在他的筆下,就把竹鄉的風情和人物寫得如此栩栩如生,如此獨具韻致,如此獨具審美價值。

再次,郭林春說他的文學創作受沈從文的影響較大,他在創作中也曾有意無意地學沈從文,這當然有一定的根據。但當我瀏覽了他的五卷文集之後,尤其是讀了他的一些描寫竹鄉風情的各種體裁的作品後,卻想起了周立波,不是寫《暴風驟雨》的周立波,而是回到湖南農村寫出《山鄉巨變》的周立波。郭林春的作品或多或少受到周立波的《山鄉巨變》的影響,從語言的俊秀清淡,到竹鄉的風俗描寫,再到作品的大多採用線型結構,處處都可以找到周立波《山鄉巨變》那種水墨畫的痕跡。

讀了郭林春的五卷文集,寫下上面這些讀後之感,一是向林春同志表示祝賀,二是向讀者推薦其中一部分較優秀的作品。如果說對郭林春同志在創作上還有幾分期待的話,那就是希望他在業餘文學創作中術有專攻,選擇一些他比較熟悉的題材和他易駕馭的文體,做進一步的深入探索,在文學創作中變自在為自為,寫出更優秀的作品來。

郭林春的作品《青春風暴》

郭林春還寫過不少中、短篇,寫長篇,這是第一部。長篇小說,因其篇幅長,容量大,帶有綜合性,是文學諸門類中的重裝備、大製作,故駕馭難度大,對作者包括學力、閱歷、識見、才分、藝術水平等在內的綜合素質,都是嚴峻的考驗。這也是我國每年出版千部上下的長篇小說,而真正寫出了特點,並且為廣大讀者和業內人仕認可,能夠被記住的卻不多,絕大多數都難免被淘汰、被忘記的命運。《青春風暴》也要接受讀者與時間的選擇與汰洗。

郭林春把他的長篇定名為《青春風暴》,就題材而論,是寫中學生成長的故事的,也涉及應試教育的弊端、教育改革、素質教育、未成年人教育等諸多問題。上一世紀五十年代初,王蒙寫了《青春萬歲》的長篇,也是寫一群中學生的生活,寫的是他們在共和國的早晨,與新的共和國一起成長的故事。那些中學生現在大都近逾古稀了。郭林春的《青春風暴》,和王蒙的寫《青春萬歲》相隔了半個世紀有餘,是孫子輩的故事了。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花季少年們成長中面臨的問題也大大地不同了。對照這兩部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和所描寫的人物,是很有意思的,時代的反差,也是相當明顯的。書名叫“風暴”似乎不十分貼題,大了些;因為林春筆下的人物和故事畢竟只是香江中學的一個班集體,而且主要人物,包括家長和教師,也就那么十幾、二十個人,衝突也主要發生在孩子們中間,而且,最後經過反恐精英集訓營的艱苦訓練和實踐演習,有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何風暴之有?所以,如果以第十五章的標題作書名,叫《青春序曲》,也許更貼近。

郭林春的詩

郭林春詩集《半空中盪鞦韆》收入了詩人近年來的主要作品,展示了其詩歌創作方面的才能。詩集的名字起得很青春,但讀進去就能發現,作者的詩情並沒有鞦韆那般飄逸,也沒有在半空中,而會認為是站在堅實的土地上,以成熟的思想去表達一種深沉的情感。就個人對詩歌的理解的接受而言,我更能夠與這樣的詩歌溝通,也對這樣的詩歌評價較高。

《守望歲月》這首詩。詩不長,卻很耐讀。通過幾個鄉土場景的描繪,構成了一種令人惆悵的意象——土地的古老,歲月的漫長,希望的渺茫,信念的執著。儘管生活是艱苦的,但精神卻是樂觀的。“老屋一如昨日發黃的書頁,輕輕翻讀,久違了的親切,攜著米酒,猛然間醉了,窗外探身而看的那片竹葉。”這樣的句子,高度濃縮現實,有很濃的詩意。這樣的句子,只有對詩歌藝術有相當心得的人才能寫出來。這首詩,表現出作者對鄉土的情感,表現出對鄉土本質的成熟認識,也展現出作者寫詩的才氣。

郭林春部分作品介紹

1.散文集《河西聽風》

散文貴在以理性審視社會,

以良知反思人生;

集史、識、情、理於一身,

融情、景、神、韻於一爐……

2.詩集《半空中盪鞦韆》

詩的美不在華麗的詞藻,而在她的神韻;

不在讀出來的美,而在品出來的味;

詩是音樂的腳本,是舞蹈的節奏;

是思想的雕像,又是深度哲學的狀態……

3.影視文學《天上謠》

影視劇不是再現生活,而是藝術地塑造生活,塑造形象;讓人以哲理性、生活化語言的折服,給人以真實、清新的畫面視覺;讓人以人物形象的衝擊力,給人以生活質感的厚實度,引人入勝,引起共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