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好禮

郭好禮

郭好禮,原名郭福堂,1904年生,河北省臨漳縣郭小屯村人。八路軍冀南軍區第1軍分區參謀長兼路南支隊司令員。 早年參加馮玉祥部國民聯軍,任連長。1930 年中原大戰馮玉祥戰敗,郭好禮回到家鄉,在地方組織自衛武裝,任保全中隊長。 1943 年,任保全中隊長的郭好禮帶領路南支隊接連拔除敵人多處據點。敵人窮凶極惡,調集九路日偽軍,向魏縣以東的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進行大規模的“鐵壁合圍”。被敵人包圍,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39 歲。 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稱讚:“好禮同志一生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艱苦卓絕英勇犧牲之精神,足為三軍楷模。” 2014年9月,郭好禮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七七事變爆發,日軍沿平漢鐵路南侵,10月中旬,邯鄲、磁縣相繼被占。

11月17日,臨漳縣城已聽到日軍隆隆炮聲,國民黨政府縣長吳明浚南逃。郭好禮沉著指揮保全中隊,將城內糧庫打開,把糧食分給貧民,然後掩護民眾從南門撤離,時日軍已抵達西門城下。郭好禮撤離到楚旺鎮,途遇國民黨二十九軍某部一參謀。該參謀見郭好禮身穿軍裝,問明情況,被郭好禮抗戰精神所感動,遂向二十九軍軍部請命。軍部授予郭部河北民軍第一路軍番號,二十九軍軍官田家斌任司令,郭好禮任副司令,並命令他們在衛河以西招兵買馬,擴充實力,組建第五支隊,由郭好禮兼任司令。

1938年秋,郭好禮率部轉移到魯西北地區,和八路軍東進縱隊、築先縱隊協同作戰。在八路軍的幫助下,郭部不斷壯大,發展為4個團6千餘人,並攻占了東阿縣城。東阿一役,郭部遭到國民黨頑固派的敵視,他們通過搞陰謀詭計,將郭好禮五支隊遣散。

1939年春,郭好禮找到國民黨河南省三專署專員吳明浚(原臨漳縣長),獲得臨漳縣長兼自衛大隊長任命書和印信,即召集舊部,改編地方民團,組織武裝,仍以五支隊番號進行活動。此時,臨漳境內有兩個政權,一為共產黨領導的政府,一為日偽政府。強烈的愛國心和對共產黨的深刻了解,促使郭好禮主動與共產黨及抗日政府聯繫。6月,中共冀魯豫特委派人到郭部,組建了黨支部。

11月,郭好禮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底,五支隊改編為八路軍三十三支隊,郭好禮任支隊長。

1940年春,三十三支隊編入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四團,郭好禮任副團長。

8月,參加了“百團大戰”。

9月,調任冀南軍區輪訓隊副隊長,並組建抗日武裝“臨安支隊”。這支武裝堅持活動在環境惡劣的邯大路南一帶。戰士們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自編順口溜“住在炮樓下,夜觀樓上燈,行軍必路過,天天跑敵情”。部隊生活十分艱苦。民眾說:“郭好禮的兵不好當,破鞋破襪破軍裝,夜晚常住坷垃地,白天走的樹林行”。

1941年9月,郭好禮調任冀南一分區參謀長。

1942年秋,冀南軍區組建“路南支隊”,郭好禮兼任支隊長。

1943年1月,路南支隊接連拔除日偽張仁堂、何家莊等5個據點。

2月4日晚,又一舉攻克魏縣縣城,消滅一批日偽軍。日偽震驚,調動大批人馬實施“鐵壁合圍”。

27日,在漳河村將路南支隊圍困。戰鬥中,郭好禮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9歲。

人物評價

3月22日,一二九師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給郭好禮父親郭振湖先生髮去唁電,電文中稱“好禮同志一生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艱苦卓絕英勇犧牲之精神,足為三軍楷模。”4月15日《新華日報》(華北版)發表悼念文章,稱郭好禮“忠誠愛國堪稱楷模!”

八路軍冀南軍區也在郭好禮犧牲後發給其父的電報中指出:“不幸好禮同志於戰鬥中光榮殉國,噩耗傳來,悲憤交加。5 年來,好禮同志為著民族解放事業轉戰南北,迭憤頑敵,功績卓著,但此抗戰勝利之際,好禮同志竟在與敵搏鬥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實為全軍模範。”

2014年9月,郭好禮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