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裕

郭光裕(1923年—1945年) 中共泗陽縣委書記 ,江蘇邳縣土山區郭宋莊(今江蘇省邳州市占城鎮)人,1945年1月,他終因長期積勞成疾,治療無效,與世長辭。解放後,他的遺體安葬於江蘇省泗陽縣眾興鎮愛園烈士陵園。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他的父親郭子化是蘇魯豫皖邊區中國GCD組織早期領導人之一。自幼受到革命教育,少年時代就樹立了革命志願。

1936年,考入徐州中學,因經濟困難而輟學。同年秋,由山東費縣中共高橋區委先安排到高橋鎮國小任教員,後在中共蘇魯邊區臨時特委的秘密機關廣德藥店工作。

1937年底,被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特委送到延安學習。

1938年3月,被分到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第十大隊插班學習。不久,加入了中國GCD。同年5月,被編入抗大第四大隊政治隊學習。

1939年5月,被分到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工作。省委在山東沂水縣下位村舉辦青年訓練班,他任指導員。同年9月,被調任中共蘇皖邊區黨委青年部青年科長

1940年2月之後,先後被調任多次青年訓練班,為黨培養了一大批抗日骨幹分子和領導幹部。

1941年1月,被調任中共泗陽縣委書記兼泗陽縣獨立團政委。當時,該縣國民黨頑固勢力很大,土匪猖獗,矛盾複雜,抗日局勢不穩。但他信心堅定,正確執行黨的政策,依靠貧苦農民,團結廣大民眾,在各區、鄉、村建立農會。積極開展統戰工作,爭取和團結各階層愛國人士參加抗日民主政府工作。對少數頑固分子,發動農會進行鬥爭,並注意轉化工作。對土匪則實行爭取、改造、分化瓦解與清剿。對一貫與人民為敵的漢奸和惡霸地主,則毫不留情地進行鎮壓。同時,幫助泗陽獨立團團長把原大、小隊建制改為連排建制,並把黨支部建立在連隊。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進行軍事訓練,大大提高了隊伍的軍政素質。經過編整與擴充,使一支不到300人的獨立團很快發展成為600多人並有較強戰鬥力的隊伍。不僅穩定了抗日形勢,而且擴大了抗日游擊區。

1941年秋,程道口戰役前,他已染上肺結核病,低熱不退,但他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工作,組織了400多名民工支援主力部隊作戰。戰後,病情加重,經常吐血。

1942年秋,組織上安排他到淮南二師衛生部治療。1943年秋,病情稍有好轉,即回到泗沭,一面堅持工作,一面療養。

1945年1月,他終因長期積勞成疾,治療無效,與世長辭。當時,泗沭有4000餘人為他送葬。解放後,他的遺體安葬於江蘇省泗陽縣眾興鎮愛園烈士陵園 。

獲得榮譽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