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德

郝明德,男,漢族,1957年10月生,陝西省華縣人,中共黨員,博士生導師,土壤肥力與水土保持郝明德專家,陝西省保護性耕作項目督導專家,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持研究所研究員。

郝明德,男,漢族,1957年10月生,陝西省華縣人,中共黨員,博士生導師,土壤肥力與水土保持
郝明德郝明德
專家,陝西省保護性耕作項目督導專家,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持研究所研究員。主編並出版專著1部,參與編寫1部,在中外23種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主要從事土壤肥力與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研究。任水土保持研究所流域生態與管理研究室,中國科學院長武黃土高原農業生態試驗站第一副站長,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陝西省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生態學會土壤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水土保持研究編委,長武縣農業協調領導小組副組長,長武縣生態環境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
工作學習簡歷
1981年畢業於西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2年元月分配至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一直從事土壤肥料試驗研究和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研究
1991年4月至1993年6月在日本東京大學進行《利用有機物質抑制肥料氮素揮發損失研究》
1998年8月至1999年3月在日本東京大學進行《環境激素與環境保護型農業研究》
1997年、1999年赴美、日考察生態農業與現代化管理。
主要研究
主要從事長期輪作施肥系統土壤肥力研究,發現長期施用氮肥和氮肥與有機肥配合施用可導致土壤硝態氮的深度淋溶。氮磷配施和氮磷有機肥配施,可減少硝態氮的淋溶。種植作物可有效提高土壤供氮能力。長期施用氮肥、磷肥、有機肥及三者配施可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施用有機肥主要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種群和數量,影響土壤的理化性狀,施肥增強了輪作和連作土壤的酶活性。施肥並實行有豆科作物輪作的種植制度,向有利於培育土壤肥力的方向發展。
在利用有機物質抑制肥料氮素揮發損失研究與環境保護型農業研究方面有如下貢獻:(1)利用氧化鋁和有機物質在腐解過程中產生的有機酸與氮肥混合,形成有機酸銨類中間物質,進而研製出氮素揮發質;(2)研製了土壤改良劑和緩釋藥肥;(3)通過旱地輪作與肥料長期定位試驗研究,在土壤剖面硝態氮分布與累積規律、土壤供氮能力以及土壤酶活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發現了長期不平衡或過量施用氮肥,會導致硝態氮在土壤深層嚴重積累。這些研究結果在黃土高原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有前瞻性創新意義。
所獲榮譽和獎項
1990年獲陝西省首屆“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稱號;1991年獲中宣部、國家教委“八十年代優秀大學畢業生”稱號;1991年獲中科院西安分院陝西省科學院系統新長征突擊手;1995年獲陝西省科委首屆“科技新星”稱號;1997年獲陝西省首屆“三五人才”稱號;2000年獲科技部、中科院、中國科協“科技扶貧傑出貢獻者”稱號;2002年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稱號。
《長武高原溝壑區治理模式及建立高效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研究》1999年獲陝西省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名;《長武高原溝壑區治理模式及建立高效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研究》2000年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長武縣農業綜合科技推廣,1997年獲鹹陽市科技推廣一等獎,第一名;《長武高原溝壑區高產高效農業持續發展研究》2001年獲陝西省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長武縣果畜產業化及農業科技推廣》2001年獲鹹陽市農村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家發明專利
1.一種化肥氮素揮發抑制劑 ZL98112886.6
2.化肥氮素揮發抑制物的製備及使用方法 ZL98112885.8
3.生物鈣肥的製備方法 ZL99115798.2
4.氮肥緩釋藥劑的製備方法 ZL 00135602.x
5.多元鈣肥的製備方法 ZL 001 3561.1
6.骨膠改性粘合劑的製備方法 ZL20031011897.8
科研項目
自1994年承擔國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關項目任務以來,依據“提高塬面糧食產量,開發溝坡土地資源”的方針,進行提高旱作農業生產力和提高溝坡土地資源利用的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進展:(1)最佳化了農業產業結構。(2)建立了不同降水年型糧食作物抗旱豐產技術。(3)創立了低等級土地綜合開發技術體系。生產的紅富士蘋果1997,1999,2000年被評為陝西省優質水果金獎。(4)建成高原溝壑區水土保持技術體系。(5)建成塬面農田防護林體系、溝坡經濟林體系和溝道防護林體系。林草覆蓋率由1986年18.2%上升到45%,使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昔日荒蕪的溝坡土地,如今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承擔過的主要科研任務有:(1)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黃土高原溝壑區抗逆減災技術體系研究;(2)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技術在農業生產上的套用研究”;(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水分、養分最佳化耦合對提高作物產量的效應”;(4)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 陝西長武耕地保育與持續高效現代農業試點工程項目 :(5)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方向項目——黃土高原溝壑區節本增效型農業發展模式和技術; (6)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保護性耕作條件下旱作農田生產力與水肥協同效應; (7)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主要糧食作物高產栽培與資源高效利用的基礎研究,西北旱作高產栽培的水分高效利用原理及調控 ;(8)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保護性土壤耕作關鍵技術與輪耕模式研究 ;(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連續施鋅條件下土壤鋅循環特徵及演變過程”;(10)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方向性項目“中國主要農田生態系統N,P,K循環及最佳化管理”等課題。從區域可持續發展角度探索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生產力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問題。
社會評價
郝明德研究員能夠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年青人言傳身帶,悉心培養,培養了多名研究生。目前,他帶領著一批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在黃土高原溝壑區辛勤地耕耘著,對科學的追求和對水土保持事業的執著精神,使他們滿懷信心地迎接著新的挑戰,攀登新的高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