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鴻萍

邵鴻萍

邵鴻萍,又名:鴻平,1957年9月生於天津,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理事,副研究員。

藝術成就

主要獲獎作品:

1997年《為了災區》入選全國寫生畫大展

2001年《太行楊槐穿天圖》榮獲全國人物畫銀獎

2002年《春色豈知心》榮獲全國工筆畫大展銅獎

2003年《太行風情》榮獲中、日、韓美術大展金獎

2004年《花樣年華》榮獲全國第二屆人物畫大展優秀作品獎

2004年《根系大山中》榮獲日本國際水墨畫展金獎

2005年《飛歌故園情》榮獲第二屆“菜鄉情”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優秀作品獎

2006年《自問》榮獲中國美協首屆高研班畢業作品展優秀作品獎

2006年《採風》榮獲第三屆中國美協會員大展優秀作品獎

作品及藝術成就在《美術》、《畫刊》等多家刊物上均有專版介紹,多幅作品被多家美術館、畫廊收藏。

出版有《邵鴻萍工筆人物畫藝術》、榮寶齋《邵鴻萍 當代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集》等畫集。

藝術理論

我們以不同的眼睛、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體味大千世界,從而創造出風格迥異的繪畫面貌。由此可見,繪畫個性的確立並不需要強求,而應是一個順應自然的生成過程。每位畫家骨子裡與生俱來都有一粒屬於自己的個性種子,只要條件適合,都將會生根發芽結出果實。把握具有自然個性的自我,以真實的心靈才能實現真實可信的個性表達。

線上的組織與疏密處理中,在墨與色的運用中,注意把握分寸,使之不溫不火、凝練簡潔,線、墨、色的互動在畫面中以層次顯出空間,並服務於或潤秀、或典雅、或寧靜的題旨要求。

表現自我個性是現代藝術的潮流,也是每個畫家不懈的追求。然而身處紛繁的藝術現狀中,受其外來因素的種種影響,我們的個性也極易喪失,許多人即使是孜孜不倦、勤奮耕耘一生,也沒有更多收穫。細細想來,解決這個問題就看你是否有一個真實的自我意識。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辨認方向,二是真實流露。

新時代新觀念需要更新新的繪畫語言,它的充實與發展有賴於畫家真心的付出和艱辛的勞作。這一點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共識。今天的中國畫壇所表現的繁榮景象,更多的是得益於對繪畫語言的探索,這不能不說是我們走向更加成熟和輝煌的可喜現象。個性和心靈是無限的,作為心靈表現的繪畫語言也應是無限的。

“借古開今”推動中國繪畫的發展,是我們為之努力的目標。工筆畫雖然寫實,但他是意象的,是精道不是拘謹,應遵守其繪畫性,不可匠氣;寫意是以寫入畫,以意入境,稱之為意境或境界。靜下心來,與大師“晤”對,找出自己的點,用自己的視角取向,養成自己的風格。

淡泊、平和、靜謐是做人之高雅境界。所處人生無論哪一階段,都不可缺少春天般的嚮往。投身畫者行列,既是一種境界,也是成長道路的理想追求。大千世界,物竟天擇,繁亂難免,忙著羅列光環,為了生存,可以理解,但不可跟風,“君子不為外部所遷”矣!就畫家而言,畫好“東西”是根本,應在畫上多擱點工夫,揚名立腕則順其自然。

人物畫的核心是人,關注人的心靈,關注人類自然、真實、質樸的情感是人物畫家的職責。這倒不是讓我們進行什麼道德說教,而是要求我們以一顆正直善良的心、鮮明的愛與恨,觀察體驗人生,關心人類共同的精神渴望,真善美永遠是藝術的精神主題。

中國人物畫的創作,人物形象內在層次的刻畫,通常說是以形寫神,這是我們盡力追求的目標。在這幅作品的創作中,盡力把握形象神態之寧靜、含蓄、若有所思的感覺,能夠令人駐足品味。在畫面結構上,注意橫與豎、簡與繁的對比,形成畫面的基本結構。工筆的線條與寫意的潑染有機結合,營造出深邃境界,使高雅的東方意韻得以充分體現。

“計白當黑”是中國繪畫的特點。通常在工筆畫創作中往往容易過多過滿,瑣碎小處細了再細,“寫”的成分被削弱了許多,從而失掉了大氣,不划算。表達一件事,話不在多,多了也沒用,言簡意賅,中心抓住族矣。餘下的讓讀者去想像回味。不畫不是沒有,空白也是語言。

中國畫講究骨法用筆,以線造型,線條的表現力極為豐富,運用得當,可使其氣韻生動,流暢自如,感染觀者,何必“三礬九染”,循規蹈矩。

我的藝術根基在現實生活,更確切地說,在我工作與生活的身邊世界。在對身邊世界的觀察與梳理過程中,提煉出表現對象的特有氣質和平和、真誠、善良的品格。

當代中國工筆畫不再是千人一面了,多元化是大勢所趨。一幅畫技法的運用,畫面的處理,應是依主題的需要和作者的感受而靈活運用,將西方古典色調引入中國畫創作中,又不失東方韻味,我以為是有益的探索。

藝術評論

氣清、畫清、超然物外

——邵鴻平工筆人物畫述評

丁雪峰

在中國傳統的畫學品藻中,曾經發生過“神品”與“逸品”排序之爭,以宋徽宗趙佶為首的宋代皇家畫院崇“神”抑“逸”,推“神品”為宗極,認為“逸品”不取工細,意似便已,終非畫之本法。而與之相反,文人畫崛起,“又以逸品加於神品之上者,曰出於自然而後神也”,認為“神品雖妙,但刻畫細謹,為造物役者,乃能損壽,蓋無生機也”(董其昌《畫旨》)。“神品”與“逸品”之間的排序之爭。反映了不同審美取向和價值學原則,內中之是非曲直,非一言可以盡概。

實際上,真正的“神品”和“逸品”,皆畫中之極致,各有特點和優勢。工筆畫,多認為“工於密而精細者”,而“氣韻生動”是概括工筆畫在內的繪畫藝術的總體要求。著名畫家董希文指出“中國畫的基本品質是寫意,寫意畫是寫意,工筆也是寫意。”觀邵鴻平的工筆人物畫既有物象的意志神韻,也有畫家的意趣神情。他有紮實的寫實造型能力和筆墨技巧,又有幾十年走遍大江南北蒐集素材,體味自然,師法造化的深厚底蘊,他的工筆人物畫是作者情感表現與自然造化的完美契合。其作品“工而入逸,逸而彌工”,是對自然的呼喚,也是審美情感的表現。不論是人物情感的表現,還是對自然生命的直覺關注,都展示出他對滲透著東方文化神韻的新工筆畫的鐘情與熱愛,以及審美理想、創作才能和藝術追求。

邵鴻平是一位刻苦勤奮、卓爾不群的工筆人物畫家。早在二十年前,作品就在題材、章法、筆墨、色彩等方面顯示出不俗的追求,特別是以獨到的審美崇尚,創造了獨特的形式美感,如《春色豈知心》、《花樣年華》等作品皆迥異於傳統繪畫而富於個性創造色彩。獨到的繪畫圖式的形成,是邵鴻平對傳統人物畫創作理念“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一種領悟,乃來源於生活並且是對生活的提煉和升華。

邵鴻平的作品以超凡脫俗的清淡格調為主,他的沖淡胸襟,演化為樸素自然的藝術特點。他喜用春蠶吐絲的線描,行筆速度和壓力均勻和緩,中鋒線條勁瘦輕柔,細緻而深入地刻畫對象。接著用墨用色一遍一遍地加以渲染積成,少則五六遍,多則數十遍。其淡,淡而不薄,淡中見濃,有陰陽、有向背、有精神、有趣味。可謂“淡中藏美麗、虛處著功夫”(清.薛雪《一瓢詩話》)。邵鴻平的畫有功夫、有靜氣、有深度、有韻味,是“不媚時人眼”的有我之作。

邵鴻平的工筆畫遠離現代社會的浮躁,具有獨立不羈的自由精神,這種精神,植根於他的心靈,貫注於他作品的全體。既是孔子“游於藝”思想在他身上的一種顯現,又是中國藝術生命力的一種體現。這些年來,邵鴻平目不傍騖地走著自己的路,仿佛蟄居鬧市之中的一個隱士。其畫格之清,正源於他心地之清。邵鴻平性情溫和而內斂,不事張揚,待人坦誠真摯。與之相交,有感“一片冰心在玉壺”,始信古人之言“心清則可氣清矣”。他愈來愈純樸的畫,看來是那樣的平淡天真,著實是重形重質,精能絕妙。然而這種精而不瑣碎,刻畫而無匠氣,是其他人難以追求的,也是追求不來的。邵鴻平作品獨到的清、淨、純,是由平靜的心境和厚實的文化底蘊作後盾,加之為人謙遜,處世平和,其人其作,將來不可估量。

單純凝練中傳千種風姿與萬般風情

—— 觀邵鴻萍的人物畫

賈德江

作為21世紀的人物畫家,邵鴻萍的藝術觀與藝術思維方式,是與時代同步的。他強調了對生活的深入和觀察,擺脫了傳統人物畫的程式束縛,在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中,去找尋最能令人產生感性生動的審美意象,去傳達豐富、複雜的現代心理層次和感受。所以,邵鴻萍的人物畫作品始終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邵鴻萍的作品強調形象的具象特點,以及主觀意象造型中生命活力的表達與人物個性的深化。但是,在畫面結構中又並非面面俱到與瑣碎的堆砌,其形式單純凝練、簡潔沉靜;其語言樸素明淨、清新秀雅,在靜態中造就了動態的感覺,使畫面中的人物在詩情畫意中展示出造化所賦予的千種風姿與萬般風情,也體現出千差萬別與各自風采的個性差異。應該說,邵鴻萍創造了一種新穎、雅逸、鮮活的繪畫之美。

閱讀作品可以看到,邵鴻萍是一位既有形式美感又有形式激情的藝術家,他對形式語言與美感追求具有獨特的悟性和深刻的理解力。這不僅表現在畫幅中以單純的筆墨渲染,烘托出中國藝術特有的抒情意韻,更表現在他對筆墨在造型和表現上的運用和理解。在他的作品中,筆墨的運用已進入自由的境地,他將筆墨的表現力由形而入神,重理性、重秩序、重視覺張力、重整體效果,從而以新的面貌豐富發展了傳統中講求格律與個性的程式意識,而避免了千篇一律缺乏創造的傾向,在現代人物畫語言和形式的探索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邵鴻萍的人物畫,具有多層次多側面的內在蘊含,體現為藝術與生活、藝術與人交錯作用而形成的豐富性,使這一亘古以來的畫種發出一種全新的魅力,並最終將其納入現代人的審美意識之中。

作品欣賞

如下圖: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邵鴻萍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